番茄早疫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2014-04-29 23:02:43李明桃
中国瓜菜 2014年4期
关键词:病部分生孢子田块

李明桃

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2001—2004年种植蔬菜面积233.34 hm2,2005年种植面积下降为166.67 hm2,2006—2010年维持在133.34 hm2,2011年起到现在(2013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 hm2。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番茄(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植株引起落叶、落果与断枝,严重影响产量收成。该病除了危害番茄之外,还危害茄子、甜(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作物。番茄早疫病的危害,对番茄(蔬菜)产量的形成(包括产品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一般田块减产 35%,严重田块减产 50% 以上。为此,从2007年以来,我们对该病在番茄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等进行连续多年的田间试验、调查与总结,供生产者参考。

1 主要发病症状

番茄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叶柄和果实,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

1.1 叶片症状

叶片染病后,初始产生暗褐色小斑,后扩大为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中央褐色,边缘深褐色,外围有黄色晕环,病部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突起。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从植物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造成植株下部叶片变黄干枯脱落,仅剩上部叶片。

1.2 叶柄症状

叶柄染病后,产生椭圆形輪纹斑,呈灰褐色凹陷,病部表面生出灰黑色霉状物,易折断。

1.3 茎部症状

茎染病后,病斑一般在分枝处发生,产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病部具同心轮纹,稍凹陷,病部表面生出灰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断枝。

1.4 果实症状

果实染病后,病斑多在蒂部附近和裂缝处,病部呈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明显,表面有同心轮斑并长出黑色霉状物。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有时脱落。

1.5 幼苗症状

幼苗染病后,危害根茎部,形成小脚苗,严重时成立枯状,造成死苗。

2 病 原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为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E. et M.)Jones et Gro]侵染所致。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气孔伸出,单生或簇生,圆筒形,有1~7个隔膜,暗褐色,分生孢子长棍棒状,顶端有细长喙黄褐色,具纵、横隔膜,大小(120~296)μm×(12~20)μm。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很广1~45 ℃;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2~28 ℃,相对湿度95% 以上;最适发病生育期保护地(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为苗期,露地为开花结果至采收期。发病潜育期为5~10 d。分生孢子在6~24 ℃ 的水膜下经1~2 h即可萌发,在28~30 ℃ 水膜中时间只需35~45 min。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遇连续阴雨、相对湿度高于85% 时有利于发病。中管棚设施栽培番茄,遇温暖高湿,如果忽视开棚通风换气时,病害极易盛发。

3 番茄早疫病的发病规律

3.1 番茄早疫病菌传播方式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还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带病种子播种发芽后病菌直接侵入子叶;田间病株残余组织内的病菌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和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经潜育后出现病斑,并在受害的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和气流的传播(一般从气孔或伤口侵入)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3.2 发病条件

上海地区番茄早疫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每年的2—6月。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连作地、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保护地关棚保温过度),通风透光差,管理粗放、大水大肥浇施的田块发病重。

4 防治技术

对于番茄早疫病的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技术手段。

4.1 农业防治

4.1.1 实行茬口轮作 必需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积累。

4.1.2 种子消毒 选用无病种子。引进商品种子在播种之前干种子用2.5%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包衣使用剂量为种子质量的0.4%~0.5%,包衣后晾干播种;或采用55 ℃(半开水)温水浸种10 min,捞起后立即移(放)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

4.1.3 培养无病壮苗 在选用抗(耐)病品种的基础上,苗床育苗则采用无病菌新土,注意协调好苗床保温与通风降湿的关系,适时分苗、移苗、炼苗,增强幼苗抗病能力。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能力。

4.1.4 田间沟套配套 上海等多雨地区栽培番茄,要采用深沟高畦种植,注意雨后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

4.1.5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番茄,要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控制大水大肥浇施,早、晚尽量要适当增加开棚通风换气,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更应注意适当短时间开棚换气降湿,避免棚内湿度过大引发早疫病。

4.1.6 清洁田园 及时整枝打杈,摘去老叶、病叶,以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田间菌源。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快病残体的腐烂分化。

4.2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 d喷药1次,连续喷药3~4次,重病田视看病情发展,必要时增加喷药次数。

4.2.1 常规用药防治 每667 m2田块可选用73%霜霉威水剂(霜危、普力克)150 g,配成800倍液;或用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M-45)130 g,配成7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4.2.2 绿色用药防治 每667 m2田块可选用20%咪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捷菌)75 g,配成1 800倍液;或用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120 g,

1 000倍液,进行均匀喷雾防治。

常规用药防治与绿色用药防治相结合,交替使用,基本上能控制或减轻番茄早疫病的发生危害。要注意农药在番茄上的残留量和使用安全间隔期,在每批(次)果实采摘与销售之前10~12 d必须停止用药,以确保产品的食用品质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病部分生孢子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壤学报(2019年6期)2020-01-15 07:59:44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山西建筑(2019年5期)2019-04-12 01:52:34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苹果轮纹病与炭疽病的区别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
大豆科技(2014年5期)2014-03-23 02:46:18
外科日间病部运行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
基于精细化分区的农地整理田块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