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岚旭
“智慧养老”新模式
在上海市徐汇区,81岁的刘奶奶起床后,说梦见了自己的“小四辈儿”,很想见见他。社区护理员李姐为李奶奶打开电视屏幕,连接互联刚。不一会儿,刘奶奶的重孙“涛涛”就出现在屏幕上向刘奶奶问早安了,令老人倍感温馨。
86岁的李大爷,吃完午饭后觉得自己心跳太高,喘气困难,于是马上按动床头的呼叫器,对呼叫器喊了声“我心脏不舒服”,在电脑传呼对讲系统值班的社区值班员立即启动了应急系统,呼叫社区值班医生,并同时向120发出呼叫。不到10分钟,经过简单救治的李大爷已经被送上了120救护车,前往医院治疗。
如今,智能化养老平台正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展现高科技打造出的“智慧和体贴”。老人使用炉灶烧水做饭,超过一定时间无人响应,安装在厨房中的传感器就会发出警报,甚至能自行启动清理程序并关闭煤气;老人在屋内不慎摔倒,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中的“老顽童”手表设备能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或亲属,使老年人及时得到救助服务;老人需洗澡时,智能系统可自动生成个性方案……提醒老人,姿势或躺或坐,水温或高或低;智能卫浴能自动检测老人尿液,测量血压血糖,所测数据直接传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最重要的是,智能居家养老可以在老人身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子女再也无需担心老人外出后走失。
更为体贴的是,如果老人想休闲,智慧养老系统会告知老人当天的电视节目、社区开展的娱乐活动:如果家中房门上安装了娱乐传感器,老人进门时,系统会自动播放主人喜爱的音乐,甚至适时调节室内的暖气和灯光。
据南大苏富特科技总裁办商务部主管顾银萍介绍,智能养老项目将来完全可能代替家庭保姆的角色,而且会比保姆更专业细致。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照顾老人不方便。智能系统可以为其节约更多时间,也不需要再去养老院重金聘请护工。
老年服务产业化时代来临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在今后二十年中,年均增加一千万老年人口。到2050年,我国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87亿,比重上升到35%。
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介绍,当前我国的“421”时代(4个老人、2个中年人和1个小孩)已正式开启,独生子女往往无力兼顾事业和多位老人。随着高龄、空巢老年人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在养老机构度过晚年生活。而当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离老年人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需求,尚有较大差距。面对上述现实问题,一种“智能化”养老模式顺势而生,成为解决养老瓶颈的新生力量。
“智慧养老”又称为“智能居家养老”、“智能养老系统”、“全智能居家养老”,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养老概念。其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其核心在于运用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将老人、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新型现代养老模式。
可以说,智慧养老是能应用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生养老、健康养老、异地养老、休闲养老等任何一种养老方式的高科技集成平台,对于改善各种养老方式的能力和质量,具有重大的整合和提升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主任蒋正华在“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上指出,智能化养老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要把智能化养老列为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作为老龄工作的重点,以智能化引领养老服务方式转变。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必须与现代信息科技紧密结合才有出路,必须追求养老服务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信息化,必须注重规模效应和附加值效应,才能使养老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目标任务。首次提出“老年服务产业”概念,标志着老年服务产业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推动智能化养老事业发展,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在全国展开“全国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建设,目的正是探索模式,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批准筹建的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有17家,投资规模达到一百多亿元,全国第一个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落户常熟,成都锦江智能化养老实验区正在申报,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业已成立。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表示,我国力争5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逐步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智能化养老模式。
智能化养老的挑战
高科技养老方式固然“好玩”,但人们不免担心:设备从老人随身佩戴到家居安装,再到与机构对接,普通人能否消费得起?
在厦门软件园,一位居家智能信息科技开发公司总工介绍,“智慧养老”的月消费金额因个人需求而异。如果仅仅佩戴一个随身传感器,和物联网系统连接监控健康状况,那么每月只需几十元服务费;如果需要进行居家改造,在浴室、门窗、地面等地安装各种设备,费用则高达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人们可以根据财力和需求自行选择。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居家智能养老模式比较适合大中城市、收入条件较好的老人家庭,价格、技术则是当前阻碍应用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因素。
据介绍,智能养老系统的产品越来越多,市场上并没有统一标准,产品在稳定性上仍有所欠缺,而对于产品达到怎样的效果,才能算作“智能家居养老”,目前并没有明确规范。
一些智能养老系统产品不实用,存在操作缺乏人性化、系统升级不便等技术问题,导致智能家居养老难于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以设备故障为例,普通用户重启一下或许就能搞定,但放到七八十岁的老人身上,可能就要麻烦得多。所以,如果做不到良好的稳定性,就得准备好强大的上门服务体系。
此外,社会专家强调,智能化解决的只是养老的生活方面,只是“隐性陪伴”,不能替代养老心灵呵护的服务任务,老年人的“心理依赖”问题,还需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家人的陪伴呵护。因此,在推进智能化养老的过程中,还需建立科学的人文关怀体系,比如志愿者心理护理工程等,同时子女也要“常回家看看”,让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心有所属。
从国家宏观战略角度,全国老龄办副主任朱勇坦言:当前推进智能化养老产业发展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批准在建的基地建设进度不快,相关标准规范研制工作比较滞后,工作平台尚不健全,特别是融资、管理平台尚未形成。基地之间横向交流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一系列问题表明,中国智能化养老产业的大幕已经拉开,但落地过程仍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