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小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

2014-04-29 18:10高秀娟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建构概念科学

高秀娟

策略一:科学概念的产生和总结都是以生活生产为本源的,科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与科学概念有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例如,在《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中,我用生活化的实验导入新课:在空饮料瓶中装满热水后让学生摸一摸,感觉一下温度(热),看一看它的形状。并让学生猜测把热水倒出后,拧紧瓶盖瓶子会怎样?(瓶子瘪了,变形了),并尝试解释原因。通过学生的猜想引入本课探究内容,并提供分组实验材料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试验方案证明自己刚才的假设。这时候学生的学习是激情的参与,主动的探究。

策略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学科学。

1. 利用画图法变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我在《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猜一猜、画一画”的活动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大胆猜测,积极参与。

在《点亮小灯泡》一课中,我制作一些简易教具,让学生在黑板前摆好,并画出自己不同的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通过成功的与不成功的连接方法的展示,请大家一起找成功原因,纠正失败。正是这种正误的冲突才能使学生更迅速地投入到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

2. 通过类比将科学概念清晰化。在《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中,我通过让学生画一画不同工具的三点(支点,受力点,阻力点),并比较三点间的距离,总结出哪些工具是省力杠杆,哪些工具是费力杠杆,哪些工具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杆,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建构更加严谨,又使学生更加自如的运用了知识。

设计恰当的环节,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到了知识,展示了自己,提高了自己。

策略三:重视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概念。在《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一课中核心的科学概念是溶解: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这一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讲理解还是有很大难度,必须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之上。在教学中当学生将食盐放入干净的水中搅拌,通过观察发现食盐渐渐看不到了,它到哪里去了?有的猜测是沉底了,有的认为是浮在水面上,我让学生们用手堵住吸管的一端(吸管中间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将吸管伸进盐水中的不同位置,然后松开吸管,吸一点品尝一下是否有咸的味道,如果有,证明盐已经变成肉眼看不到得小颗粒分散到那里了。通过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学生们发现那里都会有咸味,这说明食盐是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通过有趣的体验活动,孩子们建构科学概念变得轻松快乐。

策略四:发挥小组合作功能,把合作交流做到实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而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在小组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科学课堂中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优势,才能真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如,在学习《摆的研究》一课时,小组成员要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有计时员、实验员、记录员、监督员等,而且要严密配合才能保证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在汇报时组与组之间的数据还会发生不同,这又引起新的思维矛盾,激发学生更深入的研究。

策略五:要将科学知识的建构与生活应用融为一体。科学本身就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并且它也将服务于人们的应用。所以科学概念的建构要从生活实际入手,把生活融入学习之中,当掌握了知识,再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科学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变得更轻松、有趣。

策略六:提供与科学概念紧密联系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为了探究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为学生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而且还要对孩子有吸引力,使学生对探究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给他们一种想参与经历的渴望,并且教师要严密控制实验现象必须是学生有能力发现,基于学生的年龄与知识基础有能力进行总结与归纳的。

例如,在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教师不仅要准备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一组材料,还要准备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构起科学概念。

在教学中还要合理使用课件、实验、资料等深化感性材料,以利于学生顺利掌握相关概念。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

猜你喜欢
建构概念科学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幾樣概念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