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
有人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想要实现民族进步、国家兴旺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不断地推进创新教育。那么何为创新教育呢?所谓创新教育就是要大胆放飞学生的思维,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目标,重视发展他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信心
自信本属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然而它对人的思维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作用,它可以激发思维,引起人的创新冲动和激情。一个没有激情自信的人,是很难谈得上创造的。罗杰斯指出:“有利用创造性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为了解本年级学生的视力状况,你准备怎样做?这个简单而又切合实际的问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做法,只要答案合理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做真正的主人,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独特性即新颖性,就是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思考问题,不复制别人的思考,也不重复自己,不限制自己,不限于过去的解题思路、思维角度、方法、路线。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其中数学的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思维。人们习惯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会更轻而易举,甚至有所发现,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魅力。
例如:求和…。
若顺向思考会感觉很困难,找不到切入点,可是如果你引导学生逆用通分法则的话,化积为差,再计算,便可以化难为易了。
因为…,所以可得原算式的求和结果为1-。此方法可解决这一类的诸多问题。
逆向推理不仅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简便方法,具有宝贵的价值,而且它也是对人们常规认知的挑战,是对知识的不断突破与深化,应该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好它。
再次培养学生思维的好奇性
创新始于好奇。居里夫人把好奇称为“人类第一美德。”好奇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心理动力。如;有一堆沙,第一次运走它的一半,第二次运走剩下的一半,第三次还是运走剩下的一半……问10次一共运走这堆沙的几分之几?
根据题意分析:第一次运走它的一半也就是运走这堆沙的,第二次运走剩下的一半也就是运走这堆沙的,第三次运走这堆沙的……第10次运走这堆沙的。
所以可以列出算式:++++…+,算式如直接计算会繁杂。回到题意中,是将一堆沙看作“1”,逐次平均分,则每次运走这堆沙的、、、…,其中着重引导学生想:这堆沙最后还剩下多少没运走?知道第10次运走的一半是这堆沙的,自然得出最后剩下的也是。这样就知道++++…++(最后剩下的)=1,所以也就能很快推出原算式++++…+=1-=。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算式中数的特点,联想起这些特点所赋予数的“意”,用“意”解“式”,从而使解题方法新颖又简捷。
最后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兴奋性
诱发创造兴趣是培养能力的起点,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有一次,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清教授在德国做专题演讲,一位有名的德国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向而行,距离为了方便群众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5千米,小狗跑得比人走得快,它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跑,碰到甲后又往乙方向跑,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两人相遇时,这只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苏教授并没有如大家所想的那样急着说出答案,而是微笑着让大家开动脑筋,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顿时同学们既为奔跑的小狗感到可爱,又对解名人的题充满兴趣,所以大家纷纷发言,这样在大家多方位的思考与分析之下,答案很快就出来了。那名德国的数学家最后不由得对苏教授竖起了大拇指说:您让他们都体验了思考的乐趣,这是令人尊敬的做法。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批评性,让学生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同时也可借助图画和图表等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等等。总之,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渗透到他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时时处处激发起他们创新的兴趣,最终让他们学有所创、学有所乐、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