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课”等于“团体心理活动课”?

2014-04-29 17:54鞠慧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辨析差异

鞠慧卿

〔关键词〕主题班会课;团体心理活动课;差异;辨析

班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何时,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作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班会”这个名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那时候的班会就是班主任用来布置班级任务、进行说教的时间,例如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大扫除,什么时候去给操场拔草;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党,要学习雷锋好榜样,要遵守校规校纪……总之全是单纯的说教。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单纯的说教已经无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涟漪了,“班会”的形式也因此逐渐有了变化,但演变成“主题班会课”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对学生的说教从单纯的说和教演变成通过一个个励志故事、小游戏和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正面的、积极的能量,进而转变为自己内在的动力。

团体心理活动课则更是一个新的名词,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足20年。十年前,心理学还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学生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关注点开始从物质需求的满足转移到精神需求的满足上来,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校园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整个社会都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迎来了久违的“春天”。由于学生数量多,逐一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太现实,因此,“团体心理活动课”应运而生。

当“主题班会课”与新鲜出炉的“团体心理活动课”一同站在校园里的时候,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姊妹花,让人分不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因为主题班会课与团体心理活动课都是寓教学内容于活动之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积极性及课堂参与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的,这也导致它们的教学设计、活动形式都很相似。加之团体心理活动课尚处于启蒙状态,从事团体心理活动课的一线教师大多数都不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对心理学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这导致团体心理活动课教师心理学素养不足,很多人都把二者混为一谈。

日前,我参加了一次团体心理活动优质课比赛。作为参赛的六个教师中惟一一个专修心理学,并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师,我为了准备好这一节优质课,仔细研读了省编心理健康教材,翻看了所有外出学习的听课记录,认真地做了教学设计,发动了很多大学同学对教学环节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了详细探讨,确定了最终的教学设计。同时,我还请讲过省级优质课的其他学科教师对知识的呈现形式、问题设置以及小组交流环节作了更加详细的修正。最后,凝结着多人心血的教学设计出炉了,我们一致认为这节课的思想性、活动性、内容完整度以及心理知识的帮促性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处理,应该说是一节比较好的团体心理活动课。但是最终讲课结果却表明,这节课是非常失败的一节课。教研员把失败的原因都归结为我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足,没有面带微笑,导致亲和力不足。那些不足虽然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课程依然顺利进行下来了,教学目的也实现了。事情过后,我采访了当时听课的个别评委和几位教师。谈及那天的比赛,他们都一致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充分体现了心理学的特点,而另外五个参赛教师的课程中体现的心理学味道少之又少。有位评委对我说,今年的课总体上听下来比去年在某中学听的课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立刻反问:据我所知,去年的那次比赛是主题班会课比赛呀?今年的是团体心理活动课比赛。评委歉意地笑笑说,其实我也不明白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听完六位教师的课,惟一感觉出来的不同就是你的课心理学味道很浓,内容有深度,对学生比较实用,能真正帮助到学生;那五位教师的课和去年的课是一样的,活动很丰富,学生很喜欢。这个评委和几位教师的话,让我一下子认识到,其实很多人并不真正明白主题班会课与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区别。主题班会课与团体心理活动课在教学设计、活动方式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使我们都进入了一种雾里看花的境地。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依然想从自己的学习、教学实际经验出发,来谈一下二者的区别。

首先,我认为主题班会课与团体心理辅导课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以心理学为背景。

主题班会课虽然也是通过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的,但是它的活动并不是以心理学为背景的,而是蕴含着明确道德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全社会所倡导的积极的正能量。团体心理辅导课则不然,它所选择的活动都是以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为基础的,是能体现心理学对学生的积极帮促作用的。虽然团体活动课也有明确、积极的教学倾向,但这些教学倾向的实现需要从正反两方面或者更多方面的不同体验的比较中实现,最终实现心理学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

其次,主题班会课与团体心理活动课的活动所蕴含的内容不同。

班会自始至终承担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所以主题班会课的设计具有明确的道德导向,是社会所倡导的正能量,体现了一种潜在的“强制性”。主题班会课的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种主导作用,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在选择上缺乏自主性。团体心理活动课是为了解决对学生逐个难以进行心理辅导的难题而产生的一种集体心理辅导,所以团体活动课的理念依然是助人、自助。每个人面对问题时,都会有很多的心理体验和想法,这些体验和想法对我们未来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是不同的。团体活动课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不同的选择带来的不同心理体验和想法。让学生在自主的比较和权衡中,获得某种心理认同,主动作出某种选择,体现了高度的自主性。在团体心理活动课中,教师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可以引导,却不可以勉强学生接受他们所不认可的东西。

再次,主题班会课与团体心理活动课所带来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主题班会课中,教师是道德判断的代言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上而下的说服教育,同时课程蕴含的道德内容虽然能够通过活动感染学生,但是学生没有其他选择,没有比较,也就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强迫感,这会使主题班会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团体心理辅导课却是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其所感,想其所想,使学生体验到心理健康教师的同理心,消除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排斥与抗拒,在高度的自主性与多样的选择性中实现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主题班会课与团体心理活动课从产生之初,就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它们都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德育方面的内容以主题班会课的形式进行较好,而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则是通过团体心理活动课这种大面积的集体教学与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才更为恰当。正确认识主题班会课与团体心理活动课的异同,会对我们更好地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威海,26420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黄才玲

猜你喜欢
辨析差异
相似与差异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怎样辨析近义词
“美丽”与“漂亮”辨析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