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
不少西方政治学者认为,“民主化”的进程最容易产生激烈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乱局。从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的“民主化”已经二十多年,然而如今却似乎走入了历史演变的死胡同。
乌克兰的动荡固然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其本身经济运行的弊端也不得不提。乌克兰曾是苏联的粮仓,重工业和军工业十分发达,科学技术也在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居于前列。这些条件,加上后苏联时代西方化的“民主制度”,让乌克兰人十分看好国家的未来。
然而走向民主化之后,乌克兰经济却是灾难性的表现,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乌克兰的债务累累,目前外债已达600多亿美元,超过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其外汇储备仅能勉强维持两个月。到今天,一个曾经如此富裕的国家,人均GDP仅3000多美元,属于第三世界。
乌克兰的经济状况之所以糟糕,和经济发展的尴尬环境不无关系。乌克兰以第聂伯河为界划分为东西部,东部地区是乌克兰重要的工业基地。苏联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建立了完整的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基地,独立后的乌克兰继承了苏联时期的航空航天工业和原材料基地。东部占乌克兰经济总量的2/3,成为独立后乌克兰经济的顶梁柱。也正因如此,乌克兰的工业产品标准不同于欧洲,不得不依赖于独联体市场,尤其是俄罗斯市场。此外,俄罗斯是乌克兰主要能源供应国,2012年及此前几年一直是乌克兰最大贸易伙伴。离开了俄罗斯,乌克兰西部的工业经济将备受损失。
乌克兰西部经济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由于独立后采取经济自由化政策,大量劳动力开始通过合法或非法渠道流向俄罗斯、波兰和德国。乌克兰西部地区在文化上亲近欧洲,在经济上更是离不开欧洲。西乌克兰人从自身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希望通过欧洲一体化获得更多合法进入欧盟劳动力市场的机会。
经济政策方面,乌克兰经济在历史上往往具有明显“短视”性。乌克兰独立后历任领导人的经济政策,都可以用一个“卖”字来概括。在经历了独立后克拉夫丘克的短暂任期之后,库奇马为了挽救乌克兰的经济危局,开始大量地倒卖前苏联时期的军火,甚至不少现役装备也被匆匆卖掉以换取外汇,支撑整个国家的财政。中国海军的“辽宁号”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就是在库奇马执政时期从黑海一路来到中国的。
不过,苏联时期留下的军火再多,也不能无休止地支撑整个国家财政。库奇马卸任之后,尤先科时期的乌克兰开始卖出自己的高新科技。乌克兰在苏联时期是重要的科研重地,因此尤先科政府逐渐将乌克兰所继承的科技遗产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外汇。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乌克兰继承的先进技术要么被逐渐超越,要么就已经被“买家”吃透,乌克兰经济也逐渐陷入危机。
亚努科维奇2010年的回归虽然给乌克兰国内带来了暂时的希望,但是没东西“可卖”的乌克兰经济仍旧吃紧。乌克兰“向西”加入欧盟的怀抱,却没有足够的钱进行改革以与欧盟的标准接轨。单是依照欧盟标准修改技术法规一项,长期奉行苏联和独联体国家标准的乌克兰就得耗费1650亿欧元,这对于乌克兰无异于天文数字。乌克兰的工业和农业也没有能力抵制自贸区建成后来自欧盟产品的冲击,乌企业家协会也曾经因此向政府申请推迟加入欧盟。
经济地理上东西部的严重分化及经济政策上的“卖家底”思维,让乌克兰经济长期处于寅吃卯粮的危机中。独立20多年来,乌克兰经济发展仍然未恢复到1990年的水平,而且政治也愈发动荡不安。乌克兰的例子,也佐证了一些政治学者的观点:经济不立,国家不立,再好的“民主化”也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