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挥
话语人:刘强东,京东创始人
话语:公司在2015年前不会上市
后续:2014年除夕,京东递交IPO招股书,准备赴美上市,融资目标15亿美元。
“不上市”,刘强东曾经说过多次。其实京东很需要上市,上市,才能满足它的资金饥渴。
与它的最大竞争对手阿里完全不同的是,京东的确是个卖货的。京东在很多品类(尤其是3C品类)上采用的是买手模式:拿出一笔巨资,将货物全部买下然后再在京东上卖出,赚取其中的差价。巨资购买的好处是可以拿到批发价,坏处则有两条:1、需要买手有极好的眼光,确保货物不沦为库存;2、需要很多很多很多的钱。
另外,阿里掌握着桌面上最大的支付工具:支付宝,也会让京东有窒息之感。商品零售无非就两个核心环节:货币交付、货物抵达。于是京东只好被迫将目光投向“货物抵达”这个部分,也就是物流仓储,而这个部分,非常烧钱。
京东的盈亏情况一直是个谜,一方面刘强东在外部放话时基本不提,总强调京东不差钱,一方面质疑声也很多。IPO招股书一出,就比较清楚了,历年来,京东都亏损以亿计,而且逐年放大:2009、2010、2011和2012年,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1.03亿元、4.12亿元、12.84亿元和17.29亿元。2013年传出有盈利信息,但仔细一瞧,这三个季度所谓盈利1000万美元,还得仰仗利息:它有3600万美元的利息收入(最主要来自对上游供应商占款所形成的沉淀资金),两下一加减,说明运营利润依然为负。
京东一直在上市这件事上按兵不动,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可能卖不出好价钱,因为一直亏损,直到2013年才有盈利,也是一有盈利,它就递交IPO招股书了。其二是不上市打价格战相对可以肆无忌惮些,因为没有公开市场压力。
总体上,电商两大模式,一是阿里模式,搞的是虚拟商业地产,赚的是广告费,在国外的代表是eBay。二是京东模式,真正意义上的零售业,国外的代表是Amazon。在美国Amazon远强于eBay,但在中国,阿里远强于京东。
中国线下零售业其实并没有发展到可以说是发达的程度,而线上零售,呼啸而至。中国零售业是一个转租模式,层层的利益获得者对货品本身压根不关心,也造成货品价格成本太高,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中国货,在美国反而便宜的根本原因:美国没有层层转租,中间环节并不多。放到线上来,淘宝天猫其实就是成本抬高的始作俑者。从商业角度讲,阿里的毛利率肯定高于京东的,但从零售业角度而言,京东的模式似更健康一些。
京东是在靠一己之力,去颠覆中国三十余年的零售模式,所需要的资本和资源自然非常大,而且中国零售业的配套并不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仓储成本也在抬高。老实讲,阿里对线上零售业的贡献是支付,而京东对线上零售业的贡献则是改变零售业运作机制。困难,京东大得多,也正因此,京东才有如此之大的资金饥渴症。京东的招股说明书还是透了一丝亮光,近年销售毛利率在稳步上升,营业亏损正在收窄,各种运营数据也显示不错的态势。
不管刘强东有没有这个意愿,京东的模式事实上所图极大,故而障碍也极大。京东此轮IPO已传出不利流言,甚至可以和另一则腾讯意图入股京东的流言进行搭配:腾讯是不是要趁机低价进入,将京东作为抗衡阿里的桥头堡?其实腾讯一直做的是高毛利业务(游戏),像易迅这种低毛利零售实非它所长,也兴趣缺乏。我的比方是,卖惯了白粉,怎么会对卖白菜有兴趣,还是让别人去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