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籼莉
当梦想照进现实,就如同一场千军万马的厮杀,经过搏斗和踩踏,只有活到最后,站到最后的,才能笑到最后。有时候,一件小事,足以摧毁你守护已久的城池,让你兵败如山倒
第一眼看见这本书,吸引人的无疑是“东莞”二字。是的,东莞最近的确是够热闹,也够引人注目。满城风雨的桃色事件还没落幕,这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一提到东莞,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事件。
可是,这本书与其毫无关联。读完这本书,足够让人沉默,让人深思,让人感触。它,是一代漂泊者的心灵史,是漂泊者用血泪铸就梦想。
我用了差不多一周时间读完这本书,第一次這样慢慢品读一部小说,不同于以往的浏览,是仔细的品味与思考,它让我久久震撼。我真的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我的感受,我觉得任何的评论对本书,对作者,对曾皓和刘羽,对牛灵官、强子、彦彦、对作者,对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是一种亵渎。没有经历过的人,不能妄加评论那些为了梦想奋斗终生,在现实中摸爬滚打的人。我只能在这里表达一些我的感触罢了。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伟大的人物,他用白描的手法,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记录了东莞打工者追寻梦想的血泪史。先不论他们的结局如何,他们所经历的,所坚持的,所努力的,这都是值得让人敬佩的。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这些东西,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一种热爱梦想的态度,更是一种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活法。
“城市很大很窄,它容不容得下脚步。梦想很美很瘦,它经不经得起风摧。”九十年代中期,汹涌澎湃的打工潮开始席卷内地,不甘贫穷和平庸的农村人开始走出农村,走向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一带,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当然,这注定会改变整个人生,同时,也注定了打工者小人物的命运,当然,也会有更多人会不甘、不屈服,会向命运斗争,会再一次出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苦难。于是,有了刘羽,有了曾皓,有了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人物,有了刘大程,有了《东莞梦工厂》。
我想,这一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一切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没有亲身经历过,是无法写出这样的故事的。即使朴素的文字,平淡的表达,也能够鲜活生动,一个个形象跃然纸上。这不像故事,更像是一部传记。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梦想和现实的故事。
所谓一个时代漂泊者的记忆和心灵史,就是这本书记录作者一样的群体的酸甜苦辣和“过客”式命运。他们有约束又放纵,会拒绝又妥协,有物质的欲望又有着精神的追求,为了不至于迷失自己,活得格外辛苦。这是一个时代的生存图景,是一股浩大的洪流,是一个漫卷的时代。笔下的世界虽是艺术营构,却具有近乎残酷的真实。
我们需要更多像刘大程笔触中带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关于打工一族的文字,让我们认识他们,这群一直活跃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对他们知之甚少的漂泊异乡的淘金者们。
对于书中描写的这些人的命运,我想起了现在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梦想照进现实,就如同一场千军万马的厮杀,经过搏斗和踩踏,只有活到最后,站到最后的,才能笑到最后。有时候,一件小事,足以摧毁你守护已久的城池,让你兵败如山倒。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梦想就像一个频抛媚眼又冷酷无情的女子,是既爱又恨,不甘放弃又无法抓住。”
他们是一群行者,行走在东莞这个世界,变成了万千打工者中的一员。他们拼命的想要融入这个看似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世界,在横眉冷对中想要找到寸土方圆,那颗怀揣梦想的心在现实面前依然炙热,不曾冷却。他们相信“没有翻不了的山,没有过不了的河”,他们期待“你笑颜如花,柔情似水,我白衣白马,弓箭斜挂”。
说到这些,我不由得要提一下我的父亲。这书中的故事几乎是父亲的翻版。家住鄂西山区的父亲,在九十年代初,高考几次落榜,没考上大学成了他毕生的遗憾。随着汹涌澎湃的打工潮的到来,跟随“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口号,成为了百万打工者中的一员,毅然南下。
那个时候,大学还在包分配的阶段,所有人都觉得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父亲以一分之差落榜,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失落之后,决定到广东改变命运。第一次南下,是去广州,干一份砍树的活,据说很挣钱,可是结局是老板潜逃,在当时劳动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父亲借钱回了家。父亲并不甘心,第二年,再次去了广东,这一次,是经过老乡的推荐,进了一个水泥厂。情况依旧不乐观,还让父亲患上了呼吸道疾病。第三次,是和母亲一起去的浙江,进了一个服装厂干剪裁,但是由于作为留守儿童的我身体不好,还是不久就回了家。
后来我上了初中,父亲便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农民工队伍,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留下了身影,一直至今。现实,就这样磨灭了梦想。
所以,和我父亲比起来,书中的曾皓和刘羽是不幸的,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他们也是幸运的,他们坚持着梦想,并付诸行动。当梦想照进现实,请记得坚持的初衷。
推荐者:张伟
张伟,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四川国金律师事务所律师、成都企业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书评人、法律评论员。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 陈长文、罗智强著 法律出版社
台湾学者陈长文和罗志强所著的《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是一本很好的书,正如马英九在该书的序中所说:这是一本发人深思的书,不只法律人该看,非法律人但关心台湾法治发展的普罗大众也该看。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书中通过很多正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律师这一角色的法律人所需具备的道德与素养,尤其是反面事例。但就我国目前法律现状而言,更重要的是进行法律改革,寻找一种新的法律制度来健全司法,推动法律领域的进步与发展,而不应一味强调律师或者说“人”的自我规制。
《割据的逻辑》 刘思达著 上海三联书店
这是一本凝聚了作者刘思达七年的社会学专业训练和五年的实证研究成果的书。就内容而言,这本书开创了利用某一社会学理论对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实证分析的先河。作者在这本书中指出,律师要承受来自各种市场或者国家行为主体的竞争和影响,属于最弱势的一端。这种弱势地位导致了市场割据。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现实中,律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以及如何生存的,并从生态社会学的角度了解造成中国律师现在的执业状况的原因。
《斑马线上的中国》 邓子滨著 法律出版社
邓子滨著写的《斑马线上的中国》,是一本其个人十年法律评论文章的合集。从这本书里,读者不但能看出作者一以贯之的法治思维,也可以明显感知到文笔的渐趋老辣。本书邓子滨自称只是将专业知识和正义的理念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运送给读者,但作者一再强调的立法要划定公与私的边界,在私领域“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的法律思想依然能够影响到很多对法律的功能持有偏颇认知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