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晶 徐建中 李振丰 俞旭平 周天芳 孙乙铭
【摘 要】 目的 规范浙麦冬药材生产整个过程,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保证浙麦冬药材质量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及可控性。方法 通过建立浙麦冬规范化种植基地,运用科学试验结果进行培训示范,推广浙麦冬的标准化种植。结果 浙麦冬长势良好,生产各个环节可控,浙麦冬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结论 浙麦冬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可操作性强,示范效应好,带动药农规范化种植浙麦冬,增加了经济收益。
【关键词】 浙麦冬;规范化;SOP
【中图分类号】 R282.2 【文献标识码】 A
1 范围
本规程是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AP)制定的,规定了浙麦冬的产地环境、种苗、栽培、收获与初加工、标识、包装、运输与贮存及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浙麦冬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①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②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③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④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⑤GB 9137-19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⑥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标准。
3.1 浙麦冬 产自浙江省适宜生态区的道地药材,生长周期为二周年以上,原植物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Ophiopogon aponica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药材性状呈纺锤形半透明体,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4 产地环境
4.1 产地选择 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土层较深、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疏松肥沃、有夜潮性、呈偏微碱、含盐量0.2%以下的壤土或砂质壤土。
4.2 空气 符合GB 3095 规定的二级标准。
4.3 水质 符合GB 5084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4.4 土壤 符合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
5 种苗
5.1 种苗要求 麦冬采收时,应选择二至三年生生长健壮、株矮、叶色黄绿、青秀、单株绿叶数15叶-20叶,根系发达,根茎粗0.5 cm-0.8 cm、块根多而大、饱满的无病虫植株作为种苗。
5.2 种苗处理 将选好的种苗从基部剪下叶基和老根茎基,只留下长2cm-3cm的茎基,以根茎断面出现白色放射菊花心,叶片不散开为度,同时将叶片长度剪至5cm-10cm,再“十”字或“米”形切开分成4-6种植小丛,每小丛留苗10个-15个单株。竖放在荫蔽处,四周覆土保护进行养苗,以备栽种。
6 种植
6.1 选地整地 起沟整平作畦,阔畦宽180cm-200cm,窄畦宽为120cm-130cm,畦间沟宽25cm-30cm,沟深20cm-25cm。
6.2 移栽 ①移栽时间宜在4月上中旬至6月初。②种植密度一般为行距35cm-40cm,丛距25cm-40cm。③种植时采用边开穴边栽苗的方法,将苗垂直放入穴内3cm-5cm深,然后两边用土踩紧,苗应稳固直立土中,做到地平苗正。每穴栽10-15小株。④栽后需浇水一次,应浇透。
6.3 施肥
6.3.1 结合深耕,每667m2(亩)施1500kg-2000kg的农家肥和过磷酸钙50kg铺施畦面做基肥,深耕25cm-35cm,耙细整平。
6.3.2 移栽当年,5月下旬至6月初,每667m2(亩)浇施尿素5kg;9月中下旬,每667m2(亩)浇施氮磷钾复合肥20kg-30kg。
6.3.3 移栽后第二、三年,每年施肥三次。第一次在2月下旬至3月初,每667 m2(亩)浇施尿素5 kg-7.5 kg加过磷酸钙20 kg。第二次在8月下旬,每667 m2(亩)浇施尿素 5 kg-7.5 kg加硫酸钾10 kg-15 kg。第三次在9月中下旬,每667 m2(亩)浇施氮磷钾复合肥30 kg-50 kg。
6.4 中耕除草 结合施肥、松土进行除草,松土深2cm-5cm。
6.5 排灌水 移栽后及夏秋季,遇干旱天氣,及时浇水抗旱。遇多雨季节,立即清沟排除积水。
6.5 病虫害防治
6.5.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各类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范围内。
6.5.2 主要病虫害
6.5.2.1 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炭疽病和根结线虫病。
6.5.2.2 主要虫害有蛴螬、蝼蛄等。
6.5.3 农业防治 采用轮作模式、及时清沟排水、拔除病株、摘除病叶、人工捕杀地下害虫等措施。
6.5.4 化学防治
6.5.4.1 黑斑病防治应在发病初期用1:1:10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液1000-1500倍喷施;炭疽病用25%吡唑醚菌酯2500倍喷施,10天一次,连续喷2次-3次。
6.5.4.2 根结线虫病防治,在生长期间,用50%辛硫磷50%乳油1000-1500倍浇灌1次-2次。
6.5.4.3 蛴螬一般在8月-9月发生,危害根苗,影响生长。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浇灌浇根。
6.5.4.4 蝼蛄防治应在栽种前结合整地,每667m2用800倍50%辛硫磷乳油0.5kg,喷洒土面,并把表层药土翻入土中。在麦冬生长期,多采用毒饵诱杀。即每667m2用茶籽饼4kg-6kg,打碎炒香后,加入先用少量热水化开的90%敌百虫75g-100g,再加适量水,均匀拌各成手捏成团落地散开的毒饵,在傍晚撒于麦冬地坑沟空间进行诱杀。
7 收获和产地加工
7.1 收获 在移栽后第三年或第四年起土收获,以5月上旬至5月下旬采收为宜。选晴天,将丛掘起,敲抖去净泥土,用刀斩切下带须块根,清洗干净。
7.2 产地加工 将洗净的块根摊薄在塑料网片或水泥晒场上,在烈日下曝晒,上、下午各翻动一次。连晒3天-5天,以手感须根发硬为度,随后在室内堆闷2天-3天至须根变软时进行第2次晒,晒约3天-4天,至须根发硬再按上法堆闷待须根再次发软时,进行第3次晒,以须根发脆为度,再按上法堆闷至须根再次发软,将两端的须根剪下,后再复晒1次至干燥,除去杂质,即成商品。
8 标识、标签、包装、运输与贮存
8.1 标识、标签 ①运输包装箱的图示标识应符合GB/T 191规定。②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单位、地址、生产日期、批号、质量等级、保质期、净含量、产品标准号和商标等内容。
8.2 包装 包装采用清洁、无毒、无异味的麻袋、编织袋等材料。
8.3 运输 应采用无污染的交通运输工具,不应与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混装混运。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8.4 贮存 贮存仓库应清洁、干燥、避光、无异味、无污染,且有防鼠、虫、禽畜等措施。应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够的距离,防止虫蛀、霉变、腐烂、并定期检查。
9 档案管理
生產单位应保存完整、真实的产地环境质量资料、生产管理记录。生产管理记录包括投入品的品种、来源、数量、购买时间与地点、用法、使用时间,种植管理操作的时间、方法,收获与初加工的时间、方法、操作人员等。档案保存不少于2年。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44.
[2] 郭海林,刘建秀,杭悦宇.麦冬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