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
【摘 要】 临床输血是重要的医疗工作,对拯救患者的生命与缓解患者的病痛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目前,临床输血风险的控制、临床输血纠纷处理措施,成为了当下的重要工作,一方面要避免输血风险发生,减少威胁患者生命的各项因素,另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输血纠纷处理措施,改善医患关系。日后必须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否则会影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临床输血;风险;纠纷;措施
【中图分类号】 R826.2+6 【文献标识码】 A
到目前为止,临床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防范输血纠纷,控制输血风险,对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至关重要。
1 临床输血风险控制
1.1 临床合理、科学用血 临床输血风险控制,必须保证输血病人的安全以及操作人员安全。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输血救人,即便是同种血型,也可能对患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医疗工作规范,临床输血的风险控制,需达到临床合理、科学用血标准。首先,异体输血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倘若是大量输血,虽然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那可能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较大破坏,甚至是引起患者的肿瘤复发[1]。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量进行输血,加强临床指标的检测,当患者的生命特征稳定后,及时停止输血。其次,各类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的存在,对患者和医疗单位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引起医疗纠纷,导致社会舆论形成。此时,需对临时采血进行详细的分析,保证血液安全,避免血液系统疾病传染到患者体内。第三,随着输血量的增加,并发症的类型也在增加,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持续提升。临床合理、科学用血意味着医护人员需要在采血、储存、调取、应用的过程中,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較高水准,提高血液安全性。
1.2 合理选择成分血 成分输血是降低输血风险的重要措施。在医疗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成分输血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疾病康复产生较大的积极意义。第一,对患者应用成分输血的方式展开临床治疗,可以顾及到患者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抢救还是手术,都可以在客观上增加患者有效成分的输血量,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成分输血与全血输血对比下,后者的服务范围比较狭窄,全血输血在目前的工作中,仅仅是应用到血容量不足、伴有进行性失血的休克患者中,无法像成分输血一样服务多数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第二,应用成分输血后,可以减少非治疗成分输血的输入量,主观上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在部分特殊情况下,例如患者的生命危急,病情严重等,会降低对血液的要求,输血虽然保证了患者的生命,但却导致患者走向恶性循环。日后应加强成分输血的应用,提高治愈率。
2 防范临床输血纠纷的措施
2.1 规范医疗,依法办事 临床输血纠纷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客观上形成了医疗舆论,对临床输血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临床输血纠纷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家庭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在制定防范纠纷的措施时,必须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主观意愿。本研究认为,防范临床输血纠纷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家属详细的告知血液来源,也就是临床用血的来源[2],保证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其次,主治医生需掌握数学的适应症,适度按医院规定履行申报制度。当下的部分医生认为患者情况紧急,临时做出了一些决定,虽然在日后治愈患者,但之前的工作一旦出现差错,将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为避免这一危险因素持续影响临床输血工作,必须按照医院的规定制度,履行申报制度,得到允许后才能展开相关工作,降低临床输血纠纷的数量和发生概率。第三,主治医生在实施输血治疗之前,必须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医患双方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3],保证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据可依。
2.2 强化管理,抓好内部 临床输血纠纷的防范措施,除了要在上述的工作中努力之外,还需要强化临床管理措施,将内部的影响因素控制到最小范围内,部分影响较小的问题应得到彻底解决。第一,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把关输血入库工作,无论是全血入库还是成分血入库,都要经过详细的核对、验收、检查,做好血液出库、入库登记。血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它能直接决定患者是否能够活下去,客观上的工作必须做好,医疗机构必须从各个方面提高血液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因素产生的消极影响。其次,储血冰箱依照规定消毒、检测,全血与成分血需分别存储于血库专用冰箱,标识明确。
3 总结
本研究对临床输血风险控制以及输血纠纷的措施防范展开研究,当下的临床输血风险降低,输血纠纷也有缓解。日后应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工作水平的同时,提升处理输血纠纷的能力,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云龙,张淑敏.关于加强输血科管理与临床输血纠纷的防范[J].吉林医学,2012,09:2016.
[2] 夏琳静.采供血机构在输血医疗纠纷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4,01:267-268.
[3] 张立福,任红.浅析临床输血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0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