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荣 李芸
【摘 要】 目的 探析网络训练对儿童弱视辅助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取具有中高度远视性弱视的患儿60例(80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40眼)与对照组(29例,40眼)。对照组患儿均采取阿托品散瞳验光,佩戴合适屈光矫正眼镜,及辅助一些手动精细作业。如果双眼视力相差两行或以上,进行好眼遮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网络训练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并总结儿童弱视病因。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则为82.5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对弱视采取网络训练辅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视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 儿童远视性弱视;屈光矫正,遮盖,网络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77.4+4 【文献标识码】 A
弱视属于儿童时期常见眼科疾病,主要是异常视觉经验引发单眼或者双眼最佳矫正视力比正常低,或者双眼的视力差≥2行,同时临床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治疗后视力能提高或者完全恢复[1]。各大研究显示,儿童弱视主要与形觉剥夺、斜视、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等有关[2]。以往治疗多以佩戴合适眼镜或加遮盖治疗,近几年有研究将网络训练治疗加入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诊,5-10岁的弱视患儿60例(80眼)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皆经视力、屈光间质、眼位、眼底、注视性质等检查确诊,并且皆有不同程度的中高度远视,矫正视力均达不到其年龄段应该有的正常视力标准。所有患儿和(或)其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1例(40眼),男17例、女14例;年龄均5-10岁,均值7.2±0.9岁;形觉剥夺性4眼、斜视性5眼、屈光参差性10眼、屈光不正性12眼;屈光度在+3.05D-+9.50D,均值+5.55DS。对照组:29例(40眼),男16例、女13例;形觉剥夺性3眼、斜视性5眼、屈光参差性9眼、屈光不正性12眼;屈光度在+3.05D-+9.85D,均值+6.75DS。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型及屈光度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儿均采取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散瞳,每天两次,共计5天,然后进行验光,根据情况选择验光当天配镜或者瞳孔恢复后进行复验配镜,辅助一些手动精细作业,如果双眼视力不等,相差两行或者以上,给予好眼遮盖治疗,根据视力及年龄情况选择遮盖时间,再根据视力的上升情况逐渐减少遮盖的时间,如果双眼视力平衡一般不遮盖,在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被遮盖眼的视力情况,避免发生遮盖性弱视。
1.2.2 研究组 本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网络训练治疗,网络训练患儿首次治疗时,操作人员要为之创建电子病历并将相关基本信息及眼部信息等输入其中,患儿登陆自己账户后便可训练,训练界面含有五个部分:1)视觉刺激;2)视觉精细;3)同时视;4)融合视;5)立体视。每个部分下皆有许多游戏用于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详见表1:
研究组患儿根据表1进行训练,但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无论在医院训练或回家训练,都必须定期复查视力,并根据视力的变化情况相应调整治疗方案。为了稳定弱视治疗的效果,在矫正视力达到正常后不应立即停止治疗,应该逐渐减少训练时间,延长间隔时间。6岁以内的孩子应该在3-6个月内逐渐减少训练量,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2-4个月内逐渐减少训练量直到停止。此外,对于视力达到一定程度提高缓慢或者停滞的患儿,建议查看其调节功能,必要情况下可增加一些调节训练,治疗后每隔半年重新散瞳验光,查看屈光度与视力变化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3]为:1)基本治愈:矫正视力达到正常,即达到与患儿年龄相符的视力标准;2)进步:矫正视力提高幅度不低于2行;3)无效:矫正视力提高幅度低于2行。总有效率以进步率+基本治愈率计。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研究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则为82.5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弱视属于儿童时期常见眼科疾病,发病率为2%-4%,是视觉发育性疾病。本病传统疗法以阿托品散瞳验光,佩戴合适的眼镜,辅助一些手动精细作业,加用遮盖疗法,随着网络技术不不断发展,近几年网络训练治疗应用在其中,可提高临床疗效。对于儿童弱视病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1)形觉剥夺性弱视:该类弱视也成为剥夺性弱视,主要是因为婴幼儿时期眼屈光间质混浊(比如角膜浑浊、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等)、医源性眼睑缝合、完全性眼睑下垂或治疗外眼病而未加选择遮盖患眼等引发弱视。这种弱视使得进入眼球的光刺激不充分,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机会被剥夺,引发视觉障碍而出现弱视,相较于其他病因所致弱视更为严重。2)斜视性弱视:这类弱视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斜视产生后双眼视轴不平行,同一个物体物像无法同时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从而引发视觉混淆或复视,而此时斜视眼视觉冲动使得脑皮层主动抑制,而眼黄斑部功能若长期被抑制就会发生弱视[4]。3)屈光参差性弱视:这种弱视主要是屈光参差太大,导致同一物体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等,双眼物像不能或不易融合,视皮层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眼球物像。4)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双侧,多见于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是高度远视或散光,双眼的视力相差较小。弱视一旦确诊就需要立即治疗。治疗的基本原则精确地配镜和对优势眼的遮盖。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接诊的60例(80眼)弱视患儿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取屈光矫正加遮盖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网络训练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而对照组为82.5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网络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脑网络上可模拟传统疗法,除了可增强治疗趣味性,同时能降低成本,尤其是对中高度远视性弱视或散光弱视患儿有很好的效果。弱视患儿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而患儿对训练手段的兴趣与依赖程度就左右着训练效果,网络训练治疗可接受卡通动画、音效及游戏等刺激,并引入感知学习概念,每天都会出现耳目一新的训练内容,从而产生新的感觉刺激,只要患儿年龄≥3岁皆可自己操作[5]。此外,在制定治疗方法中,还可根据不同弱视患儿予以不同训练内容,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从而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儿童弱视病因主要有形觉剥夺、斜视、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等,临床采取屈光矫正+遮盖法联合网络训练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视力,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陶晗,张宁,张春丽,等.4-10岁单眼弱视儿童90例综合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0):4403-4404.
[2] 崔燕辉,吴倩,李程,等.屈光手术治疗儿童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的初步报告[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10(1):12-16.
[3] 周进,崔达,程春芬,等.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后的疗效分析[J].上海医学,2011,34(3):221-223.
[4] 肇龙,晏晓明.屈光矫正治疗儿童轻度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效果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3):220-221.
[5] 金辉华,马勤.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筛查及治疗效果分析51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