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

2014-04-29 22:16:01苏楠张尚伟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社会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

苏楠?张尚伟

摘要:面向特定社会职业培养高端专业人才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社会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进步的今天,如何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探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措施,提出在课程教学中加入企业选修课,加强科技竞赛在研究生一年级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调整实践教学与科技竞赛奖励办法,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研究生;专业学位;创新能力;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013-02

自教育部于2009年下发教发[2009]6号文件,公布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政策以来,经过国家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近5年的探索,其已有了重大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出现,目的在于促进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缓解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规格与社会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相符的问题[1],使人才培养与国家建设和社会需求同步接轨,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校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尤其是保证培养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求接轨。

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针对当前国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具备的优劣势,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实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定位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专业学位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具有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教育实践依赖性等特征。[2]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旨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以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应用性创新人才的需求。

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习方式及年限、课程设置及结构等都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性建议。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高校对于工程硕士的培养时间分为2年、2.5年和3年不等,学生在研究生一年级进行课程学习,在研究生二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进入实验室,完成导师的科研项目,之后为毕业设计和准备就业的环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目前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5年,课程学习不超过1.5年,采用课程学习(住校全脱产)+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的“三段式”培养方式,运用“双导师制”,其中学校导师为第一导师。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办近5年时间,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方式尚未成熟,仍处于探索改革阶段,许多高校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及经验指导,还存在较多问题。

1.师资队伍问题

在现有的教师职称职级评定标准下,学校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术科研过程中,较少关注相应行业的前沿发展形势和动态。经过多年的学术科研和教学工作之后,教师在专业学位相应领域的实践經验慢慢减少,最终导致学校的部分导师往往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其职业背景却不是十分丰富,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指导无法与社会接轨。[3]另外,绝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管理团队共用,在精力分配、教学模式区分等多方面也会产生矛盾。

2.课程设置问题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重点体现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综合素质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以我校为例,学校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1.5年,总学分40个。

表1中的学位课部分,即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大部分专业课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课程相同,限选课与任选课的选择范围一致,并没有明显的区分。毕业设计实践和学位论文的指导大部分由导师负责,对于同时担任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而言,在毕设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总体看来,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一年级课程结构与学术型硕士课程结构差别不大,而在实践课程教学方面,大部分实践课程没有具体的实现措施和评价机制,现有的实践课程普遍流于形式,课程教学缺乏应用性,随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未能有效结合。

3.社会实践问题

实践教学方面,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通过半年以上的实践锻炼,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使其了解企业文化和技术开发,更适应企业的要求,在未来更易于就业。但在我校的现实情况中,学生的实践教学多被在校参加导师所承担的国家工程应用科研任务或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等研究工作所代替。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学位硕士在二年级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但我校学生外出实习需征求导师同意,原则上在完成导师科研任务的基础上才可考虑外出企业实习,因此很多学生被迫留在学校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去企业实习的数量较少。在未能去企业实习的情况下,学生无法接触到当前主流前沿技术和相应的管理方式,不能接触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现实社会的需求脱节。

4.评价激励政策问题

在奖助金方面,我校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金评定覆盖面低于学术型研究生,在奖学金等的评定上与学术型研究生使用相同的政策,即以考查学生的学术科研水平为主,对于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在竞赛参与方面,科技竞赛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但各层面对于研究生的竞赛重视程度远不如本科生。相较研究生,国家针对本科生的电子类竞赛更为丰富,如与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相对应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举办多年,各方面都更为成熟,我校师生的参与度高,学校和学院都有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度广。目前,虽然针对研究生的各类企业竞赛纷繁复杂、层出不穷,但国家层面的竞赛较少,学校的评价政策上并不规范,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导致学生在选择竞赛时没有针对性,积极性下降,也导致教师对竞赛的重视程度降低。

三、加强专业学位硕士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措施

1.课程教学中加入企业选修课程

社会企业往往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尤其在技术的更新换代方面。学校的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教材及培养方案的更新速度较慢,从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角度来看,让学生在求学期间了解企业的前沿技术和社会的现实需求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在培养环节应适当加入企业教学,强化企业教学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在课程结构上,应增加企业类选修课程,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一年级的课程中选修1至2门企业选修课,使课程教学多样化且具有前沿性。企业选修课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样在保证课程内容与基础教学衔接的基础上,加入企业最新技术和最新案例,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发展、学习前沿技术、紧跟时代需求。

仅仅是企业选修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与企业沟通的需求。目前,很多企业在高校广泛设立俱乐部形式的学生社团组织,但这种组织更注重开展和企业互动的学生活动,技术学习及工程实践的部分较少。所以,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以实践技术培训为主的管理部门,通过建立类似企业“技术社区”或企业俱乐部形式的学生社团,定期举办学生技术讲座或者企业技术培训等形式的交流会,让学生了解相应企业的技术和文化,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需求自由选择。不同企业社团之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技术交流。

2.充分发挥科技竞赛在一年级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我校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一年级的培养主要以课程理论学习为主,实践培养则放在二年级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在一年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加入动手实践培养的环节。本文认为,应从学生入学伊始开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在一年级的培养中充分发挥科技竞赛的作用则可以填补在培养方案上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在科技竞赛方面,一年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以下优势:本科毕业后选择工作还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从内在方面自我要求进步,内在动力足;相对于本科学生,硕士新生在经过本科四年的培养后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技术实力,具有独立实践创新的能力;研究生作为思想非常活跃的团体,创新性思维强,能够产生“好点子”;研究生一年级课余时间丰富,具备时间条件;同一导师的学生研究方向相近,志同道合,容易产生创新团队。

利用国家针对硕士研究生的电子设计竞赛,将其与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课程相结合,将竞赛结果纳入评价考核机制,具体操作建议如下:校方从学生入学开始在各院系进行竞赛宣传,将竞赛分院系赛、校赛、省赛和国家赛四个阶段。院系赛中可以通过技术社区、学生技术社团等组织相关技术讲座,如培训讲座、头脑风暴等,将院系赛中获奖作品提交至校赛,并经过相应教师(包括企业人员)指导改进后参加校赛;在校赛中获奖的学生进一步升级至省赛乃至国家赛,并在此期间聘请专业教师进行相应指导。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与教师的成绩也根据比赛层次不同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

3.调整实践教学与科技竞赛奖励办法

为了使广大师生对科技竞赛等实践项目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应在实践教学、科技竞赛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师方面,将对学生的竞赛指导纳入职称评定考核中,在教学、学术、科研评价体系的教学部分增加实践教学的成果,建议增加“实践教学名师”评选。学生方面,由于研究生奖助金是研究生在校期间生活费用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定的政策和倾向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对于参加竞赛并获奖的学生来说,学校除了给予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之外,还可将科技竞赛纳入学生學年总评以及奖助金评定政策中,增加比重,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以吸引学生在一年级课余时间广泛参与科技竞赛等实践项目,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建立推荐至企业的优秀学生榜,将在实践项目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向优秀企业推荐实习,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就业时给予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陈十一,陈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改革[G].中国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2010),2011:41-74

[2]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52-59.

[3]章晓莉,郁诗铭.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55-59.

(责任编辑:刘辉)

猜你喜欢
社会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浅议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与管理水平提升
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演讲能力培养与领袖气质养成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