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韧
[摘要]:只有具备高尚德操的书画艺术家,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因为他们的修为、思想、德操和心境,才是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灵魂。
[关键词]:书画艺术家 德操 修养
书画艺术家要懂得什么叫真正的“艺术作品的美”,宇宙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规律,“艺术作品的美”也一定有定论,展示出来的作品不但能反映出作者心灵的美与丑,正气与扭曲,而且对环境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对他人也会造成身心的伤害。比如,有的美术家把人物画成抽象、变形、扭曲、怪异,用色恐怖,自己却认为创新、时尚,这种现象在书画界并非罕见。其实,这正是这些作者心灵扭曲的真实写照,他们的观念与社会及人类的大和谐背道而驰,这种现象就是审美价值观的倒错。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蔓延,是非常值得广大书画工作者的深思的,尤其当今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不良风气,使人们把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混淆了。大家只看重书画作品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于是,一部分为了金钱,绞尽脑汁钻营的人,抛弃道德底线,恶意炒作某些概念以及那些审美价值观倒错的书画作者和他们的作品,以谋求暴利,而我们的一部分书画艺术工作者,抵御不住金钱的诱惑,也随波逐流,抛弃德操,成为“为钱推磨的小鬼了”,而由这一部分人制造出来的所谓艺术,其价值也该有待商榷吧。天价的艺术品市场,又引来美术教育的大繁荣和书画艺术的大发展。如今学书画艺术者众多,天下父母十分看好这个领域,不管自己的儿女是否有艺术的天赋才能,逼着可怜的孩子背着画夹到各种名堂的美术院校赶考,每年都有千百万学生挤上通往画家天堂的独木桥。还有那些没有名想出名的画家,砸锅卖铁倾其所有地往媒体和名家工作室里扔钱,都要在自己名字前冠上“著名”,或著名画家,或著名画家工作室门下,以为这样自己就真的成了名家,可以在江湖上忽悠了。学艺也好,出名也罢,追名是为了逐利,这就使原本真诚善良的艺术人才沦为势利之人,原本纯洁美好的艺术天堂沦为充满铜臭之所。那些已有名气的艺术家们为了迎合市场,忍心舍掉自己的艺术个性,令自己原本有生命的艺术创作沦为流通的金钱符号。那么,是什么决定艺术品的价值呢?综上,我认为,只有具备高尚德操的书画艺术家,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因为他们的修为、思想、德操和心境,才是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的灵魂。
通常,从一幅书画作品中可以看得出作者的性格、心态、境界,甚至可以看得出他生活在什么样的阶层,什么样的环境。真正的书画家修炼到了最高境界,拼的就是创意、思想、德操和心境,因为到了那个境界,书画家们的书画技法、技巧都异曲同工、渐臻化境,不同的就是心灵深处迸发出的,带有震撼力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截然不同而已。比如,画佛的一定要修佛,才知道什么是“慈悲为怀,四大皆空”的心性,否则画不出真佛;画舞蹈动态的不懂舞蹈肢体语言,就画不出舞者的神韵;画花鸟的不与花鸟进行沟通,不仔细观察他们的特性,就画不出花鸟的生机;画山水的不去用心感悟山水博大的胸怀,就画不出气势磅礴的山水。书法也是一样,心灵美好正常的书法家,写出来的字一定很有章法,一定大气磅礴,绝不扭曲变态。
所谓书画艺术作品,就是将书画家在生活中感悟到的真、善、美,通过书画艺术作品传播给人们,起到净化教育人们心灵的作用。出色的艺术家都是把独有的个性气质发挥到极致,才成就了自己艺术的,但任何气质个性又总是历史的产物。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关心国事,多“感事哀时”,他也是个志洁的文人,尽管常以“懒道人”“心阿兰若住持”这样的别号,表明自己清高的心迹。但他的绘画作品却没有一般士大夫画家贯有的那种自怜自哀和疾俗愤世。诚实、光明磊落、强倔而深沉、时时关心着祖国与民族的命运——这些个人品质与时代意识统一在他身上,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
徐悲鸿大师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深深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的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长达8年的旅欧生涯,塑就了徐悲鸿此后一生的审美意趣、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他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之情;1939年,他创作《珍妮小姐画像》,为徐悲鸿最著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1940年,他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现实题材,《漓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题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动物题材的作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担任政务、行政工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不幸的是,这一切艺术活动因大师过早地离开人世,戛然而止。
作为书画艺术家的一幅作品的问世,不仅仅是给自己欣赏的,更是用来教育世人的,给人以健康的启迪,书画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要对社会,对人类负责任的,不能随心所欲,不顾世人的感觉,疯狂无章的乱涂乱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再还原于生活,这是一个精心提炼的过程。脱离生活的艺术就不叫艺术,那只能算是一种虚假的、扭曲灵魂的展演。书画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家所表达的一个理念。而我们又可以从理念中去找到艺术家的指导思想。我认为重要的不是作品的形式或风格,而是指导艺术家完成创作的思想。
因此,我呼吁,所有真正的书画艺术家们迅速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提升人生的价值观,为繁荣、规范、振兴祖国书画行业,提升书画行业人员高品质的创作意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美好感染力的书画作品,我们携手“真、善、美”,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