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志雄
【摘 要】 国有企业股份转让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这是目前广被讨论的话题。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在国有股权转让过程中存在的9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特别是通过系统性分析发现:一些风险的解决方案往往会成为另外一些风险产生的源泉。因此,须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求国有资产流失总额最少。而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把国有股权拿到注册制的资本市场去交易。
【关键词】 国有资产流失; 股权转让;系统性分析;资本市场
一、TOL公司兼并收购5821厂的背景
5821厂为TOL放电管供应商,2003年后效益下降,地方政府有意出售。工厂原领导班子组织评估,联系买家,TOL因此作为意向受让方,于2004年9月被邀请,但最终没有收购成。
1.兼并双方简介
(1)收购方——TOL公司简介
TOL公司是广东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员工近600人,净资产1亿多元,产销值2亿元以上,是全国最重要的配线架制造商之一。
(2)被收购方——武汉XG电工厂(5821厂)简介
原四机部(现信息产业部)投资兴建的三线军工企业,现有职工1686人。其中:在岗职工1173人,提前内退职工513人。另有退休人员815人,离休人员18人。
2.资产评估情况
从2004年5月20日开始,5821厂聘请了中介机构湖北TZ会计师事务所XG分所,对其所有资产进行清理和评估。经湖北TZ会计师事务所认真评估后,将历史亏空的不良资产全部反映出来。根据评估的初步结果, 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724万元。
二、兼并收购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分析
1.降低净资产收购
通过降低净资产,降低收购难度。在购买方控制后转移利益,然后清算。这是之前不少国有股权转让中受让方侵吞国有资产的常用方法。降低净资产的主要方法包括:
(1)先将部分资产(如房产)转给股权出让方(政府),随后,由受让方租赁。
(2)先进行分红,将权益转为负债,通过备忘录确认归还期限,到期再展期。
(3)先对公司进行拆分后,出售其中一个分公司。
降净资产方法的普遍使用,还因为国有资产转让规定以评估值为基础,可以在评估中通过技术手段处理。同时转让支付中规定:或是3个月内全部支付,或是5日内支付30%以上,余额在取得担保的情况下1年内支付完毕。受让方大部分为原公司原管理层时,自有资金不足。外来收购者为降低收购风险,也千方百计运作降低净资产。
2.无形资产评估不准或没被评估
该厂在电真空上的技术储备没有被评估。该公司拥有国家级电真空试验室,为国家研制卫星同步使用的銫钟并出口欧洲。由于涉及相关保密,相关技术没有申请专利,也就没有在账上资本化。因此,资产评估中没有反映。据内部人员透露,该厂类似的技术还有7-8项。
土地与建筑也可能被低估。土地评估以2年前河东新区土地成交价作为参考,但当时河东区尚未开发,且2年来土地价格升幅很大。
3.参与人缺乏独立性
相关人员想法各异,他们都是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国家利益最大化去考虑问题,存在独立性风险。
以本次收购为例:政府主要代表经委李主任,为实现引资政绩,把收购方投入作为唯一指标,为此愿意廉价打包其他资产。同时,他也可能为求谨慎造成转制悬而未决,导致隐形资产流失。5821厂黄厂长,原希望管理层收购,后政府不同意,他主要关心自己今后的安置,如果受让方能给其个人承诺,愿意为此进行降低净资产的运作。5821厂李副厂长将近退休,内心不希望任何转制。因此,无论什么方案都反对。但如果能对其退休后有承诺,愿意运作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事宜。如果经办转制人员的独立性可能受损,其结果就类似于经营层收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之前该厂一直在计划管理层收购,正是因为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被叫停。具体如下:
(1)因需要巨额的资金,加上政策法律对国企管理层的种种限制,直接以国企管理层的名义收购难度较大。
(2)收购价格问题,考虑管理层对公司的历史贡献,收购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25%。而由于无法取得足够的资金来源,管理层操控把净资产评估为接近零,希望空手套白狼。
4.职工安置风险
按照市政府5号文件和市劳动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并经与市劳动部门衔接,厂职工安置费经测算合计8242.65万元。
如果按照原管理层收购方案,上述8242万将在今后的经营中逐年扣除,那么,如果经营失败,这将成为政府今后的负担。实际上相当于政府免费赠送了一个保险给收购者。这个保险的价值是国有资产的隐形流失。
5.改制费用评估过度
本次收购主要包括:
(1)子弟学校移交过渡期内承担费用254.1万元。
(2)职工住房维修基金100万元。
(3)小区水电分离改造费用300万元。
(4)改制期间费用300万元。
(5)土地出让金95万元,契税156万元,过户费182万元。合计433万元。
改制费用合计1387.1万元。这里的1-3项合计654万,没有规定明确的出资期限,理论上说可以无限延期支付。因此,此项负债弹性极大,实为虚构的负债。
6.资产低估
通过技术上对3700万不良应收账款及存货的评估过程分析,认为存在低评的可能。
应收账款采用帐龄分析法,1年以内坏账3%,1-2年30%,2-3年80%,3年以上100%的。该厂80%客户为国有单位,平均帐龄1年2个月。3年以上的1300万坏账中,95%为还运营的公司。深入分析发现,以往该公司70%的3年以上账龄账款能收回。
深入分析评估报告,发现对应收账款及存货的评估由另一小评估公司进行,理由都是产品升级换代导致报废。但经营层一直在强调他们近3年经营上的成果。
7.账外被使用资产
由于5821承担了国家科研任务,国家在企业建有实验室(产权归国家,建在厂内)。该实验室平时为企业使用,且不跟5821结合,它就失去价值。转制后,该国内领先实验室很可能在非研发国家项目时,让5821免费使用。
8.负债多估
华融负债6725万,是之前银行贷款转入,华融公司以折扣价购入。虽然公司一直在和对方谈负债重组,但评估时以全额计算。
长账龄负债评估过程主要是函证,但存在作弊空间,存在原经营层与对方协商的空间。
9.转制悬而未决导致的隐形资产流失
从2000年开始,企业转让消息开始流出,为此,经营班子与企业骨干几年来因企业和自己未来的不确定,都没有积极进取。这几年正好是特种灯发展的黄金期。原来技术水平远低于5821的某民营企业,由于在特种灯上大力投资,01-03年利税增长率分别为43%,52%,38%,平均44%/年。而5821近三年利税基本持平,税金总额保持在1000万左右。
假设2001年5821转制后税金总额每年也按44%增长,3年的税金分别为1440万,2074万,2986万,3年增加税金总额就达3500万。这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头,但却往往被视若无睹!更重要的是,这部分隐形的流失会一直每年递增下去。
10.转制过程没有充分市场化
5821厂的转制,基本上是由当地政府经委和厂原经营班子去寻找收购方。最终只有3个意向收购方。除TOL公司以外,一个是房地产公司,一个是钢铁贸易公司。虽然根据程序,交易对象要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一个月,但由于其他人无法对标的企业有比较深入了解,几乎所有在产权交易所挂牌的国有股权,都是由之前的意向购买方购买。
这种购买方寻找方式,除了参与人独立性受到考验外,不能充分市场化本身,也会带来交易价格偏低的弊端。
三、兼并收购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对策
1.随机选取资产评估机构
首先,为保证评估机构的独立性,随机选取资产评估机构。并且,为保证评估报告的公正与专业,《评估报告》由另一会计师事务所对工作底稿进行审核。为便于统一管理,国资委建立评估机构资质数据库,根据企业转制后3年情况的跟踪,对评估机构进行资质分类。
2.保证出售方经办人员独立性
经营层收购时,由上级部门组成专门小组运作,尽量减少原经营层干预。非经营层收购时,可参考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条款,制定转制经办人员独立性准则。由于原经营层对企业情况最熟悉,完全跳过他们几乎没有可能。也许,加强事后5年的审计跟踪与问责是比较可操作的方式。
3.妥善安置职工,避免政府隐形保险费支出
严格执行职工代表大会表决上全员通过程序。职工安置费用必须一次性付清,避免企业把今后的经营风险转嫁政府。同时,加强工会组织在转制中的协调作用,避免个别员工不配合造成对全体员工利益的伤害,从而避免政府今后可能的维稳支出。
4.防止刻意降净资产
针对目前流行的降净资产的方法,严格控制通过资产剥离减少购买出资,使出资规模与前5年平均营业规模及核心资产规模匹配。对企业转制前3年的股权与资产变更,特别是合并分立等重组,必须在转制时由转制小组重新严格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降净资产的目的。
5.科学决策企业转制
转制前严格控制转制信息外流。企业上级主管在没有对外宣布股权转让之前,必须对股权转让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对转让结果有合理的预计,不能摸着石头过河。为此,省一级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有专业团队,能对企业股权转让预先作科学评估。
6.充分市场化
对策1-4主要是为解决风险1-8,解决风险1-8的方案,几乎都与谨慎处理转制,反复研究,多层审批有关。在上级部门特别强调此类风险时,转制具体经办人往往会过于谨慎,导致转制时间延长,加大了风险9(悬而未决导致的隐形资产流失)。同样,虽然对策5是解决风险9的,但效力十分有限。风险9的强效解决方案是上级部门对转制速度的强调。但在上级部门特别强调风险9并要求加快转制速度时,转制具体经办人往往会为求快而不够谨慎,甚至以此为借口侵占或帮助侵占国有资产。这种现象在各地转制实践中都有明显反映。总结下来,风险1-8的解决方案往往会成为风险9产生的源泉;同样,风险9的解决方案,也很可能成为风险1-8产生的源泉。因此,这是一个符合“解决方案与产生原因之间互为因果的系统法则”的典型案例!简单的强调某一方面,往往只会使问题更糟。如何平衡好之间的关系,使流失的总额最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真正解决此问题,只有充分发展资本市场,让国有股权可以拿到资本市场去交易,特别是可以方便快捷地拿到注册制的资本市场去交易。只有通过注册制的资本市场,才能根本解决国有资产转让中,“克服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的解决方案与流失的原因之间互为因果”的矛盾。
参考文献:
[1]裴玉良.管理层收购为何导致国有资产流失[J].经济论坛,2004(17)
[2]赵炜.国有企业资产是怎样被收购的——评析单位受贿、向单位行贿及违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之违纪构成[J].先锋对,2011(12)
[3]于璐,李颖,邓忆瑞.浅析管理层收购与国有资产流失[J].中国商贸,2009(07)
[4]史建利.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以煤炭行业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