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新课堂理念的几个转变

2014-04-29 12:49杨稳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课堂理念语文

杨稳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以强烈的问题性、探索性、亲历性、开放性为显著特点,最注重探究过程中难得的生命体验,只有探究者自己亲身参与后才真正体会得到。

关键词:语文 新课堂 理念

一、语文新课程课堂原则的转变

学校是教育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分狭义的课堂教学与广义的课堂教学。新时期以前,许多语文教育实验均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展开的,师生活动在一个教室内展开,这个上课过程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随着改革逐步深入,人们对语文课堂教学局限性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社会、生活的外延,是向前、后、左、右的延伸。学生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把语文学习仅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是荒谬的。刘国正多次谈到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指出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把语文课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第二,教学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第三,题海戰术,学生苦不堪言。”其结必然是“学生对学习语文失掉兴趣,负担沉重,教学效率低下,往往导致高分低能。”。究其原因,他指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把语文教学限制在狭小的课堂范围内,不重视与生活相联系,”。他进一步指出“生活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语文课堂是学语文的主要场所,其次,课堂应延伸开去,语文学习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家庭也是学语文的相当重要的场所。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联系,这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语文教学要开放,由教室的小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这种课堂的新理念,要求相应地改革考试体制,因为考试是影响这种大课堂观实施的最大障碍。

二、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整合观念的转变

课程与教学过程整合的实质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某种形式的变革,即教师与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与创造教学内容,从而不断地建构自己的意义。这种变革与创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教学作为课程开发的过程,激发师生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推动课程内容持续不断地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地建构与提升;二是把课程作为教学事件,课程不再仅仅是静态的书面文件,而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经验,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三、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转变

师生互动是指:课堂内教师教、学生学是一个整体;互相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一)师生互动对教学而言

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师生之间通过积极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使语文教学诸要素的联系方式和作用方式走向多样化、立体化、灵话化、弹性化,有利于教学功能的发挥。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学生之间展开,教师学生总是处于共同的教育情境中,双方在共同的交往中沟通、教育和接受教育。在师生“对话”的教学关系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师生之间情感得到交流与沟通,师生共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精神氛围。

(二)师生互动对学生而言

传统的语文教育把师生之间的“人——人”关系定位成“人——物”关系,在这种注重灌输的专制主义教学中,只有教师才是社会意义上完整的人,而学生只不过是“等着灌满的瓶子”,这种师生关系的定位,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而具有的基本的自尊、自主权利,当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而新生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转变,尊重学生人格和主体地位,重视个性教育、个性张扬,允许学生创造性接纳对方的观点。基于平等的对话、合作、互动的交往活动,真正形成了教学中“你——我”关系。

(三)师生互动对教师而言

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在一味居高临下地“填”和“灌”,而是师生共同分享教学成果,即教师以“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身份引导学生共享“美餐”,一起品味。教师不再象征教学权威,天然正确,而是充分考虑学生个性之间的食欲与口味等方面的差别,还给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

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全日制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新课程的宣言书,也是新型学习主体即将崛起的预言书。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学生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思想是叶圣陶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认识,它强调教师要教学生学习方法,以学生学习为主。他反复指出教师“教”要致力于“导”,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启发诱导是达到不需要教的根本途径。这与今天提倡的启发式教学相吻合。学生通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够自学自励,终身以之,能够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观是叶圣陶现代学生观的核心,他反复强调语文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工作,但主体是学生。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变配角为主角,变被动为主动,变依附为独立,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转变

新课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只有以“自由自觉的活动”完全占有自己的本质,实现自己的意愿,才能体现出生命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自主学习,旨在培养主动性学习的品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独特兴趣和潜智潜能前提下还其选择的权力,还其听说读写的活动、空间、时间;合作学习,则以“开放性”而见长,把教学中单一的“师——生”关系扩展为“师——生”、“生——生”多向关系,有利于增进学习伙伴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分享成果,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而探究性学习是以强烈的问题性、探索性、亲历性、开放性为显著特点,最注重探究过程中难得的生命体验,只有探究者自己亲身参与后才真正体会得到。学生的求知欲将在探究中更加旺盛,意志力将在探究中获得砥砺,创造精神愈来愈趋向光大。这比简单的“接受”更有价值。

总之,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就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充满生命意义的学习,是富于创造主体的学习。这对于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新课堂理念语文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放性研究
浅谈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