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凤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使學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其中探究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有探究的意识,即化学的质疑意识,而这这恰恰是我们学生所缺失的。那么,怎样培养高中生化学学习的质疑能力呢?
一、教学设计者也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时刻树立质疑意识,善于从可疑处设疑
1.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 "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关联,旧中引新,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设问激疑。例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l(OH) 3 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什么Al(OH) 3 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钠究竟是酸还是碱呢?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去认真地研读教材。同样也可以对比分析Al与HCl、NaOH反应并分析与上面反应的区别。
2.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例如,《摩尔》一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在讲授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应在此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耐心讲解问题,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3.在关键处设疑。众所周知,中学化学教学中注意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设疑时应注意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同时利用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的错误有意识的提出分析设疑,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充分重视并努力开掘教材资源,积极启发学生主动质疑
化学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可读性强,培养学生看书的能力。如在教乙烯的性质用途时,首先布置学生看书预习。为使学生看书有重点,先向学生揭示了本书的教学目的:掌握乙烯的性质,理解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在看书过程中,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或存在疑点记下来。上课时就提问:1、你认为本节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你的疑点有哪些?由于学生自己看书,比较集中地提出了一些问题:如1、氧化反应的定义与无机里讲有区别?2、加成反应是不是化合反应等?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时,我不急于解释,只作为适当的点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认识冲突中获得自我释疑,然后再加以归纳,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可启发学生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经学生主动质疑、互疑、最后顺利释疑。
三、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影响学生质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师生、生生方面的,也有班级心理环境的,还有教育制度、学校、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因素。研究认为,教师有三种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学生质疑:一是怕“耽误时间”,二是怕“冷场”,三是怕“学生难堪”。而学生之所以提不出问题,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观念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并通过自己及教师的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其过程应该具有明显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其中探究过程和方法必然包括质疑的过程和方法。
因此,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质疑能力的培养置于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突出教学重点,创设质疑环境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师生的平等的合作关系;强调教师的学科技能和教学能力,忽视教师是以促进学生茁壮成长的专业意识;强调教师知识的传授,忽视教与学的创造性和发展性。这导致了学生厌学、弃学。
眼前要着力改变这种被扭曲的课堂教学局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和情境,构建民主、和谐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创设和谐互信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课,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异议,倡导学生相互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情绪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寻常的方式观察、思考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广泛利用蕴藏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化学教育资源,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创设生动的、有趣的化学问题情境,在认识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质疑等复杂的心理体验,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