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质量优化发展论析

2014-04-29 10:10胡永广
理论观察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大众化高等教育

胡永广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膨胀,使高校应对不力,产生诸如人才培养模式陈旧、教育资源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制约了高校教育质量的优化发展,致使教育质量下滑趋势明显。要解决这些难题,必须注重完善教育财政立法,确保高校教育资金投入落实;同时还要转变教育理念,建构科学的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索现代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优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135 — 02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日趋显著,究其根源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社会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国与国之间的发展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必须依赖人才资源优势,谁占有的人才资源最多最优,谁就能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重量级角色。因此,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许多国家开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赶超世界发达国家,中国也迈出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跨越的历史步伐。高校作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场所,自然承担起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高校扩招,理所当然成为实现人力资源强国,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高校扩招浪潮的现象背后,其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态势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高等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和转变的过程。

其实,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必需,也是现代社会实现人自身发展所必需。人们为了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强烈地产生了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需求愿望。有了这种需求愿望,高等教育也就具备了步入大众化时代的动力。也正是伴随着人们获取高等教育愿望的急剧增长,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愈演愈烈,高等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倾向愈来愈明显。在政府层面急切追求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政策指引下,伴随着高等教育扩招规模的急速膨胀,高等教育的发展暴露出一些新问题,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育质量如何适应教育“大众化”趋势实现优化发展的问题。

事实上伴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急剧膨胀,高等教育面临的矛盾与困境也日益凸显,正如有些学者所说,“一些高校在生源、师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这直接影响整个高等教育质量保证。”〔1〕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巨大,但高等教育质量优化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已为全社会广泛关注。高等教育质量优化发展必须得到有效解决,否则,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将难以想象,要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的是转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由过分注重规模扩张转向规模与质量并重发展。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何以制约高等教育质量发展

造成教育质量相对滞后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扩招势头迅猛与高校调适不力的矛盾

近年来高校招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使得大多数高校面临着教育教学调适不力的压力,很多高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补充完善滞后,不能适应扩张规模的急剧发展。教育教学管理不力、校舍、教室、实验室等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扩招带来的教育教学需求。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急需政府大量资金投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毕竟,我国高等教育是完全依赖政府部门而运转的,没有政府部门的及时跟进与投入,单靠高校自行解决是不可能的,但政府的介入的过多过死又不利于高校自身的自主调适。事实已经证明,传统的政府介入形式存在诸多弊端,出现了“政府意志、行政导向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之间多方面的矛盾和错位,从而引发了诸多急待认清和解决的现实困境与问题。”〔2〕这些问题的滋生蔓延势不仅制约着高校内部调适不力,无疑还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

(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元化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矛盾突出

大众化高等教育不同于精英高等教育,原有的精英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追求单一,以培养少量国家管理精英为主,具有鲜明的一元化特色。而大众化高等教育与之不同,在办学层次、培养目标上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点,由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为主,注重培养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建设人才,其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目前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是由原来的精英高等教育转变而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难免受到精英高等教育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一元化色彩。不言而喻,适应精英高等教育的一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相较于目前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而言,日显其滞后性,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明确提出:“多样化是当今高等教育中值得欢迎的趋势,应当全力支持。”〔3〕然而,现实的状况是我国高校自扩招至今并未真正建构起科学合理的适应大众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在扩招规模急剧增长的过程中日渐陷入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元化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矛盾冲突之中,不能及时尽快建构完善新的大众化人才培养模式,其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不言自明。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教学资源是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必需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媒体条件等。就高校教学资源而言,其物质条件主要包括校舍、教室、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这其中最具核心地位的是师资力量。目前,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急剧膨胀,相当多的高校在提供足够教学资源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教学场地建设、师资力量储备、校园环境优化、教学设备添置等方面显得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扩张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尤其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普遍欠缺,面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师资力量建设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数量不够。高校扩张之后,学生人数急剧增长,而高校教师引进受编制政策等诸多因素制约并未相应增加,这样就导致了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师总量相对不足。二是师资质量水平不高。为了滿足高校扩招对师资力量的需求,各高校也竭尽所能采取各种措施引进教师员工,客观而言,近年来高校教师总量有了较大提升,虽然相对于扩招学生规模的急剧膨胀而言教师总量的增加并不理想,但比起精英教育时代教师队伍的增加来说,确实较为迅猛,这又在客观上造成了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相对不足。新补充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多数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其适应教育教学职业岗位的时期较长,往往需要多年的教育历练与提高。

三、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实现教育质量优化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教育财政立法,确保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得到落实

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运作对国家财政的依赖性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国家足够的财政投入,高校办学就成了一句空话。可以说教育投入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首要条件,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我国教育财政立法必须及时跟进、适时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法律法规。没有法律保障,高校教育财政投入是难以得到有效落实的,当然,高校教育质量的发展也就失去了物质保障条件。高等教育作为一项社会事业,政府理所当然应承担起经费投入的责任,正如有些学者所言:“有组织的教育系统不是靠口号和良好的愿望来运行的,是靠资金来发展的。”〔4〕因此,响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求,加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显得必要而迫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仅仅依靠国家层面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财政毕竟是有限的。为此,我国可以根据教育发展的实际,通过立法途径建立并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捐赠及其他多渠道筹措为辅”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借助社会的力量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

(二)转变高等教育理念,科学设计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化发展取决于领导和实施高等教育的各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没有创新的理念就没有创新的教育,没有创新的教育就没有教育质量的优化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高校应紧跟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步伐,确立现代社会职业教育理念,即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知识技能素养相统一。以此为理念指导,科学设计适应大众化教育的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这一保障监控体系要具备这样三大特点:一是“中心”明确。即教学工作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必须明确,教育质量的优化发展依托于教学工作的保质保量有序开展,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工作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优化发展。二是师资力量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最核心的支撑力量,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就谈不上教育质量的优化发展,高质量的师资是高校立校之本、兴校之基、质量之源。三是人才培养过程及效果监控评估机制健全。这不仅是规范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有效机制之一,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水平的必要举措,教育质量水平如何,最终取决于我们培养造就了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出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求且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立足本国实际,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相契合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质量的优化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与之匹配,没有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就不会有高效优质的教育质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适应市场经济蓬勃发展而产生,相对于我国传统教育而言是新事物,从教育管理经验来说,没有本土资源可供借鉴。高等教育工作者基本上是在探索与尝试中适应这种“大众化”的现实。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主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实际,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应坚持以下三方面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由政府发挥其强大的人、财、物等物质条件支持,发挥其正确的导向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坚持社会参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建设与管理,在教育物质条件、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接受社会资助与监督;三是坚持高校自主管理。高校自主管理是激发高校活力所必须,也是高校教育质量优化发展所必须。很难想象,一所缺乏自主管理的高校,其发展的动力和后劲能够持久,没有自主管理,高校就变成了一潭死水,波澜不惊,难以维持其持久动力。

〔参 考 文 献〕

〔1〕 宫艳霞,王磊.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质量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2〕 程方平.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比较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3〕 馬万华. 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状况分析〔J〕 . 高等教育研究,2005,(05).

〔4〕 〔美〕罗伯特·伯恩鲍姆. 大学运行模式〔M〕.别敦荣,译.大连: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38.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大众化高等教育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好英语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