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在现代医学背景下,人们比较重视西医,我国中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促进中医的研究,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古代及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发展史;研究
0 引言
中医外科学是组成中医学的重要部分,内容非常丰富,古代也有很多作品,根据官方统计,我国古代的外科学著作大约共有447部,这些作品中影响最大的共有26部,比如《外科心法》、《外科真诠》、《外科正宗》、《刘涓子鬼遗方》等。
1 我国古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在我国夏商时代已经有外科病症的记载,并且不同的病症之间有区分,如疾自、疾身、疾耳、疾足等。在《周礼·天官》有疡医、疾医、兽医、食医的划分。在我国医学史和世界医学史上关于医学分科最早的记载就是《周礼》中的分科记载。《五十二病方》是在1973年出土的,其中记载了创伤、感染、痔漏、冻伤、皮肤疾病等很多外科疾病,《云梦秦简》是在1975年出土的,其中记载了从战国晚期到秦代对疬疾也就是现代麻风病的认识。
《内经》在我国战国时期所著,它记载了很多外科学的理论知识,奠定了外科学的理论基础。《灵枢·痈疽》中最早提出了采用截趾术治疗脱疽,其中并记载了遍布全身各部位的痈疽疮疖。汉代出现了名医华佗,他在我国历史上式非常有名的外科学家,他在进行剖腹术及死骨剔除术时用麻沸散进行麻醉。《金匮要略》由张仲景所著,其中记载了治疗寒疝、浸淫疮等的药方,比如现在外科急腹症的常用药方如大黄牡丹皮汤乌梅丸等都是出于此书。晋末时期外科专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其中记载了采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疾病。《肘后备急方》由葛洪所著,其中记载了狗脑敷治疯狗咬伤、海藻治疗瘿病。
隋唐年间的《诸病源候论》由巢元方所著,其中第一次提出了人体的皮肤病与过敏体质相关。《千金方》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它是孙思邈的著作,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发展成果,对后世中医的发展影响很大,书中还记载了脏器疗法和饮食疗法等治疗方法。还记载了用葱管导尿的方法。宋代的医学著作《太平圣惠方》及《圣济总录》中提出了判断病症转归及预后可以以“五善七恶”的变化及脏腑功能的关系为依据。
到了明清时代,我国的中医已经发展成熟,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很多中医著作和学术流派。薛己的医学观念是“治病必求其本”,他的中医著作有《外科枢要》、《外科发挥》、、《外科心法》、《疬疡机要》、《正体类要》等,并通过这些著作详细阐述了外科临床的整体观念。汪机的中医著作《外科理例》,他主张“治外必本诸内”的医学观念。薛己、汪机和薛己的这些著作中也贯穿了金元医家李东垣、刘河间等人治疗外科病的思想,这些中医外科病的治疗思想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具有很深的影响。其中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外科正宗》,他由陈实功所著,后世称“正宗派”。《外科正宗》中对各种病和治疗方法的记载十分详细,条理也十分清楚,这部中医著作以陈氏4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了当时的外科学术,为外科学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陈氏善于用腐蚀药和刀针进行手术,提倡把化脓的伤口切开,并且切口一定要足够大,位置宜下,如果腐肉不掉就把它切除,肉芽太长就将它剪掉;对脱疽的手术,主张先在患趾上方“拈线缠扎”,然后用“利刀顺节取患指(趾)”;并首先记载了糖尿病性脱疽“得于消渴病,发于足趾者,名曰脱疽”。凌云鹏认为陈氏的外科学术观点在明清时代独树一帜,重视开刀等外治,而不是以前盛行的内治,陈实功是继华佗之后的第二个主张外治的外科学家。《外科正宗》的学术思想在清代十分受推崇,当时十分盛行,并且当有医者学习外科时,先要阅读此书,当作入门。由于正宗派理论知识十分深厚,并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经验,并对其进行创新,所以,它成为了中医外科学的核心学派。
《外科全生集》是王洪緒的著作,他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外科学家,并且在中医上有独特的见解,此书中记载了其祖父的中医秘方和他自己多年行医的临床经验,创立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形成了“全生派”,该学派将外科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划分成阴类和阳类,并对外科阴证的研究十分有深度。
高锦庭开创了“心得派”,他的代表著作为《疡科心得集》,在外科领域中引用了温病学说,促进了外科学术的长远发展。他借鉴温病三焦学说,将疮疡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别以火郁与气郁、风热与风温、湿火与湿热作为辨证论治的准则。他在治疗疽毒内陷、火毒炽盛型疮疡时应用温病卫气营血学说,提倡采用安宫牛黄丸、犀角地黄汤、至宝丹等治疗疽毒内陷,至今用药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他在书中阐述的脑疽、发背的“三陷逆证”十分详细,并十分重视病症的鉴别诊断。在正宗派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了“心得派”“全生派”,并对“正宗派”起到了补充的作用。除了上述的中医学家和著作之外,明清时期还有一些其他的著名外科学家和论著,比如《霉疮秘录》是由陈司成所著的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理淪骈文》由吴师机所著专门叙述药物的外治法,对清末以前的外治诸法进行了汇总。
2 我国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
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医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多研究结果。并且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很多现代科技技术和中医相互结合,应用到中医的治疗领域中。比如,中医中药在治疗烧伤中的应用,提高了我国烧伤的治疗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将中医中药应用在周围血管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时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准则,这种治疗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中药制成药剂并结合中医的针灸和麻醉等治疗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了高位截肢的发生,并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除了上述的方面,中医在治疗肛门痔瘘疾病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高位肛瘘的治疗难点已经由切开挂线法成功解决,这已经成为国内肛肠学家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并且此方法在国际上都非常著名。
3 结束语
我国的中医文化汇集了古代医者的智慧,我们要对其好好珍藏,并将其发扬光大。在现代医学背景下,要好好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汲取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我国中医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996-1049.
[2]郭修田.痔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4,24(9): 34-36.
[3] 顾宏平,唐汉钧.论唐汉钧教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经验[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4, 4(17): 2230-2232.
【作者简介】
田克锋,男,出生年1973 02.18,籍贯(云南富源),讲师,主要研究: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