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璇
【摘要】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学习与生活态度、思想观念等均表现出明显变化,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需求及思想,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重视人本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思想概念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人本思想;高校思想政治;开展
我国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中外文化、思想、政治等激烈碰撞,大学生思想观念出现较大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国家及党的需要、社会潮流等给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及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人本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对于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效果作用显著。
1.教育中“人本思想”内涵
人本最初为哲学范畴,之后扩展到经济、政治及管理领域,是指坚持“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根本”的价值准则,要求充分尊重人的能动性及主体地位,对人的价值充分肯定,同时尊重个人人格,崇尚人的个性、自由的解放,教育中人本思想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
(1)每个人均具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需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教育者要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并对其学习需求进行满足。教育不仅是全民的教育,同时是人终身的权利。
(2)教育应该是对人的内心进行丰富、充实的活动,而非抑制、抹杀个人个性。“人本主义”应包括个人心灵的全部丰富多彩的东西,而不是把它们全部压缩为一个单一类的心灵,他同时包括个人的兴趣、心理财富、抱负、意志及情感等,教育需要对个体智力因素发展、非智力因素发展同等关注。
(3)教育不是简单的外部塑造及引导,而是对精神内部产生作用的活动。通过不断的教育,生命体不断完善,同时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时,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对其在教育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开拓创新精神进行保护,培养其人本精神及科学精神。
(4)教育应该重视个人认知及情感的整合。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认知学学习,而忽视了个人情感的满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融合情感及认知,在常规课程中将情感因素添加进去,课程重点应该为学生个体而非教材。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教育,主要涉及教育基本价值取向重新定位、生命创造体主体地位的去让人、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及学习方式等变革。
2.人本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较大,系统性强,更加突出人的思想个,因此在进行教育时需要充分重视人本思想的发挥。坚持人本思想要求高校在进行教育时从人出发,对人的创造性、积极性从充分的调动及激发,促进人的全面發展。坚持否认本思想,不仅满足了生产力理论学说的要求,同时与当前经济社会建设、政治文化发展需求相符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人本思想能够发扬光大党的光荣传统,从而为教育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通过高校与社会之间实现有机连接,能够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3.人本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3.1人本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的核心理论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促进历史进步的必要条件,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真谛,就需要从现实的人、实践及自主活动出发。人的全面发展及自由是历史进步的标志。马克思主张以人为尺度,对社会的发展进行考察,同时他提出人自身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的发展。
3.2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性的体现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未来命运、战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重视大学生个人情况、问题等,对其思想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掌握并满足其思想发展的需要。
3.3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归根到底靠内因,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内化对外部社会环境影响进行消化后对个人品质产生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重视学生的客观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尊严,完善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并激发人的创造性及积极性,从而促进人的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人本思想的融入,能够满足学生被认可的需要,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优势、特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人格,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结束语
总之,要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进行教育时需要充分融入人本思想,树立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尊重人的观念,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地位,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展开。
参考文献:
[1]罗利建.人本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原荣.以创新思维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氛围[J].中国科技信息,2008,(19).
[3]张磊.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