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内易发生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4-04-29 00:10王莹莫丽娟黄晓媛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院内感染手术室对策

王莹 莫丽娟 黄晓媛

【摘 要】目的:分析导致手术室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寻求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1月~12月共发生手术室院内感染的人数17人,探求引起手术室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引起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是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控制不严、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不足、空气质量控制不达标。在手术过程中,加强无菌操作控制、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水平、做好连台手术之间的空气消毒工作是减少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内感染管理控制小组,对手术室院内感染进行管控,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和加强手术室环境质量管理是减少手术室院内感染发生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手术室;院内感染;对策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34-01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时和出院后48小时之内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经发生和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集中在呼吸道、胃肠道、手术切口、泌尿道这四个部分。其中手术切口造成的院内感染占整个感染的13%~18%[2]。因此,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重点控制区域,做好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费用,同时还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增加医护人员的成就感。因此本文针对如何更好控制手术室的院内感染,对2013年一整年发生在医院手术室内的院内感染进行总结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共计8297例(不包括急诊手术患者和门诊手术患者),其中男患者4975例,女患者3322例。患者年龄4.1~89.3岁,平均年龄(49.2±0.4)岁。疾病种类包括耳鼻喉-头颈外科、眼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普外科、骨科、妇科等所有外科科室疾病种类,其中恶性肿瘤手术共计6321例,其余1976例为良性手术范围。术后Ⅰ类手术切口共计6152例,Ⅰ类切口感染率为0;Ⅱ类手术切口共计1745例,Ⅱ类切口感染7例;Ⅲ类手术切口共计400例,Ⅲ类切口感染10例。

感染的17例患者中,颅脑手术患者6例、普外科患者6例、胸外科患者3例、骨科患者1例、妇科患者1例。患者年龄8.3~83.2岁,平均(51.6±0.4)岁。其中男患者9例,女患者8例。

2 结果分析

这些感染的发生,除了与手术部位、手术性质、患者的体质有直接的关系外,与手术室的环境和手术过程控制也有直接的关系。其中,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控制不严、医护人员的外科手消毒水平不够、连台手术之间的空气消毒水平不达标是导致手术室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3 控制方法

为了更好的控制院内感染,降低手术过程中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1 成立感染控制小组,对手术室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针对手术室的实际情况,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的感染控制小组,每月定期对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医护人员手卫生、器械消毒灭菌、医护人员感染知识掌握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要求百分百达标。护士长考核时可以采用统一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也可以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考核;或者直接让参加考试的护士进行实际操作,来检查护士对感染控制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新入职的护士,更是培训的重点对象,要使她们经过培训后,不但对专科知识全部掌握,而且在感染控制方面做到和高年资护士一样熟练、准确,减少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短板。

3.2 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专科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学习是掌握新知识,提升业务水平的必经之路。通过学习,可以使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观念不断调整,逐渐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同时改正错误的、陈旧的观念和知识结构。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医疗护理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些新的消毒技术、消毒理念在临床上逐渐应用,代替了旧的消毒方法和技术,过去医护人员外科手消毒的顺序是先洗手3分钟,然后用碘伏溶液泡手,快干后再戴手套;现在是先洗手三分钟,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然后用洗必泰或其他洗手液进行洗手(这些洗手液对手部皮肤刺激性小、消毒效果更好,在临床上很受医护人员的青睐),然后快干后再带手套。因此,只有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才能在手术室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3.3 做好手术室空气消毒质量监测工作,防止空气污染。针对手术室空气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每台手术前进行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是先通风20~30分钟,然后关闭门窗,采用消毒剂湿式擦拭,包括手术台面、器械台、物品柜、地面等;干燥后10分钟再次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的腐蚀作用。然后用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30分钟,手术室处于备用状态。对于有连台手术的手术室,两台手术之间需要静止手术室30分钟以上,有利于减少空气中细菌数量、促进细菌沉降。对于有感染倾向的手术室,术后需要关门自净2小时,然后再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打扫。④对于有甲类传染病污染的手术室,术后要自净6小时以上再进行清洁打扫,并且连续3次细菌培养合格后方可使用。⑤每台手术的参观学习人数不能超过3~4人,并且要求在手术期间不得随意走动,以免走动引起气流流动,使细菌落在手术部位或手术人员的手上,增加患者感染几率。⑥对于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手术,要求巡回护士不断提醒手术人员加强无菌操作,调查中发现,手术时间越长,医护人员的疲惫感越强,对无菌操作的控制力逐渐减弱。因此,不断提醒对手术人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对术中怀疑有污染的手术器械,一定要及时更换,防止造成手术室感染。⑦每月进行一次手术室空气质量培养,采用五点法,9cm直径平皿放置15分鐘,然后恒温培养48小时,观察菌群数量,用来衡量手术室空气消毒水平。

3.4 改进手术室环境布局,并合理安排手术次序。对于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应该做到三区、三通道原则,即: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明确;医护通道、患者通道、污染物通道清楚。各类物品摆放或人员活动,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造成污染。对于无菌物品要分区、分类摆放,摆放时要保持物品干燥、完好、备用状态,疑有污染,及时放入污染区待消,不得混淆。对于手术次序的安排,遵循先无菌手术、后污染手术,先简单手术、后繁琐手术的原则,既能保证手术的质量,又能保证手术的数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手术室标识、温馨提示等方式,提醒医护人员遵循手术室的无菌原则,避免医源性污染。

3.5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规范。术后手术器械由污染通道送到清洗室,先用清水清洁过后,然后用超浓缩酶清洗剂浸泡3~5分钟,然后清水冲洗、上油后包装待消灭菌。对疑有污染的手术器械,先用2000~5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一小时后,再次进行清洗、超浓缩酶浸泡、清洗、上油、包装、待消灭菌过程[3]。这样能够从源头上防止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手术质量。

4 结论

手术室是易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控制水平,已经成为反应一个医院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高低的金标准[4]。因此,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手术室的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才能为患者带来健康,为医院赢得更多声誉。而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成立院内感染管理控制小组,对手术室院内感染进行管控,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和加强手术室环境质量管理是减少手术室院内感染发生的有效手段,必须认真执行。

参考文献:

[1] 周敏,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121~122.

[2] 张碧红,张健,浅谈手术室感染管理[J],医学信息,2011,24(7):464~465.

[3] 王瑞芳,郭佳,钟郁红,加强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管理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452~2453.

[4] 任觅叶,姚军,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当代护士,2013,6,中旬刊:131~132.

猜你喜欢
院内感染手术室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