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摘 要]美术鉴赏课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被赋予了重要意义,但鉴赏课却面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不好教”的尴尬处境。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建立综合课程观,在文化情境中采用适合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将“以技入道”上升为“以文入道”,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才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才能使学生美术造诣获得个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综合课程观;文化性
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新课程体系在结构、功能、内容等方面作了重大的改革和创新。新课标针对初中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转变教学总目标的建议,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把每个学生从培养 “画家”,转变为能够感知美、认知美、传承美、创造美的“审美者”。这一改革对课程的教与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使美术课程成为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的综合课程,尤其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更加强烈地突显出了其重要性。
一、初中美术课“教与学”所面临的困境
1.美术课等同于“画画课”。不少人将美术课等同于教学生“画画”,甚至仅满足于停留在教学生“画画”这一层面上,认为毫无难度可言。因此,美术欣赏却被忽略或者流于形式,丝毫没有起到传授美学原理与艺术文化内涵、呼唤学生从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学艺术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其对美学的赏析能力及提升学生综合人文艺术素质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这不仅磨灭了美术教师的积极性,更加难以调动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美术课程被迫为主课让路。新课标赋予了美术教育诸多的作用和意义,但在主科学习压力日益繁重的情况下,不仅课时时常被挤压,甚至在考试前直接被主课所取代,将原本课程偏少的美术课程冲击得支离破碎,“教与学”都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无法系统地学到知识,教师授课困境重重。如何让美术能够逐步成为文化课程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课程,是当下教学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二、初中美术课程的特点及实施综合课程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综合课程观要注重文化性。综合课程观是建立在传统分科基础上的学科整合,是知识在数量及质量上的增长与飞跃,是对文化的思考、认识、自主诠释。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一方面,初中美术课程按学习方式可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丰富了美术的学科内涵,使美术成为文化学习的一项途径;另一方面,初中生智力不断发展,言语、感知觉、记忆、想象及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推理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可以促进通过美术学习取得对其他学科的理解。
由此可见,初中美术教学要由教材、课题内容、知识等构成,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课是具有必要性的。
2.综合课程观是人本的学生观。传统单一的讲授方式会将课堂变成“一言堂”,同时也打压了学生参与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综合课程观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作为后盾,而将“知识储备”在课堂表达则需要师生的配合与互动。因此,由学习者自身建构起人本的学生观,就显得十分必要。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并希望体会由自己在探索、思考、判断中获得未知答案的成就感,但介于初中生的能动性受到心理和生理的限制,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引导去独自完成学习,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学生自发去思考、感受和发现的氛围,重视学习者发展潜能。要做到引导学生去学习美术的“知识和技能”,要传授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全面把握美术文化的基础上将美术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相结合,将艺术实质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将艺术内含与艺术体验相结合,将艺术教学过程与培养艺术个性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与情感目标的统一。
例如:在上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外国传统雕塑艺术欣赏》——赣美版)时,笔者先让学生讲出各自对于古希腊的认知和印象,得出概括性词语有“希腊神话”“爱琴海”“是岛屿组成的国家”等,但不知是否确切,从而产生想了解古希腊的心理期待。此时,笔者并不急于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让他们欣赏希腊迷人的海岸、岛屿和优美的艺术雕塑、华丽的古建筑等艺术作品,并对古希腊进行地理位置的描述,让学生产生时间和空间上的联想,拓展他们了解其人文历史、政治经济、气候特点等基本的相关知识。接着再让学生思考:古希腊是一个岛屿众多、思想丰富、社会宽松、经济发达的国家。那么,他们是怎样进行有效防御的呢?让学生说出各种猜想,并挑出最大的可能性。此时再给出答案。同时,指出古希腊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并拓展古代奥运的由来。
接着出示《掷铁饼者》,虽然裸体雕塑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羞愧和不敢面对,但通过之前的讨论,学生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并会关注雕塑的肌肉与体态。此时,趁势邀请学生上台模仿此雕塑的动作,让学生找出模仿的动作与雕塑的区別,作为此雕塑讲解人体美形态创作的切入点。因为学生的感知是随着体验的过程而升华的,如果教学采用直接传授的方式,学生的理解将难以深刻和透彻,教学效果也不可能生动。
三、综合课程观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实施
1.活用教材和教学方法。活用教材。初中美术课本是普及型课本,一些课程安排可能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展开。此时,就需要教师去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联系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的特点,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密切相联。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体验、感知、认知,寻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就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表现、创作。
活用教法。采取多元教法让美术课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美,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将自己对生活美和自然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来。
2.深入教学设计,重视教学导入。教学设计是教学核心,在综合课程观指导下,教学设计是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学习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还可以把音乐引进到美术课堂,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因为美术欣赏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欣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认知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可以避免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
教学导入是激发学生喜欢与参与课堂的动力,而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在讲到《中国传统雕塑》时,教师可采用“旅游线路”的教学导入,将课程知识点变成景点,由授课者充当“导游”,从地名引入介绍当地雕塑制作课件:到达西安就点开课件按钮,蹦出兵马俑;到达甘肃,就蹦出敦煌菩萨像;到达山西,就能够看到云冈石窟;到达四川,就能了解乐山大佛。在模拟旅游的课堂里介绍每个地方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雕塑的艺术特点,整堂课轻松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完成了知识点的传授与表达。同时,教师可顺便告知世界古代文明起源中心的相关知识要点,指出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心之一,一直传承至今经久不衰,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综合课程观下的教学意义
知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运动”过程,上好一节初中美术课需要适合的教学设计,更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文化素养,在师生共同探讨、分析美术文化的过程中达到信息交流、教学相长,可以促进对学生社会情绪的培养,有利于其富有个性地学习和正确世界观的逐步形成。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