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彩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事关情感、道德与价值的德育课程,其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及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课堂面向学生生活,完成一个主观体验内化到知识经验的过程。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反思。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态课堂;生本教育
作为承载课程文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原本就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精神价值。正确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体验,需要学生带着认知、经验、思考、感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体验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
课堂上所列举的例子、布置练习题的背景材料、设置的话题,都要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所认识、理解并接受。“体验学习”的教学环节,以设计学生活动和体验为主要形式,经历“情境导入——活动体验——感悟提升(情感升华)”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反思总结。比如在教学教科版八年级第八课“一念之差”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一则情景模拟:
放学了,小强和小明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小强:你看!“新感觉网吧”是新开的,人还挺多的。走!我们也去看看。
小明:我们不能玩游戏!
小强:不去?还说什么我们是好朋友,什么事都听我的,骗人!哼,你真不够哥们儿!
小明:我……
小明面对好友小强的邀请和责备,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小明到底去还是不去?请你告诉小明。
问题设计以学生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为载体,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情境中的事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设置生活情境要针对中学生的角色特点,依据教材知识要点,做到“三个结合”,即与所给材料(情境)的主题要义结合,与教材相关知识结合,与自己思想和行为相结合。
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思品课堂教学运用中面临一些问题,如模式运用盲目化、小组构建不尽合理、合作学习运用流于形式、思品教师主導作用弱化、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等等。在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上,笔者参照多数教师认可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确保各小组的实力相当。成员随月考、期中等考试成绩进行微调,组成新的合作小组,避免发言次数较多的总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为旁听者。对于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盲目化的问题,笔者在教学时对各小组目标提出明确要求:(1)各成员在课堂上要提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3)讨论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对于思品教师调控不力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在合作学习中,思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在课堂上开展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三、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质疑精神
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质疑,是思想品德课合作探究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现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体探索来解决问题。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不断创新,出现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究”题型。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结构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主题探究活动。如针对“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现象,让学生帮助校团委设计一次活动,要求从“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步骤、活动意义”入手。经过探究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是爱心和善心的表现,美好生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同时学会自我保护、自我取证。
活动设计包括设计主题、标语、活动形式和步骤等,主题和标语设计要求紧扣材料、中心突出、观点鲜明、有较强的感染力。此外,课题研究也是探究学习的好形式,如开展“关于我校初中生诚信现状的调查”,以此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
责任编辑 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