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VEGF—C表达与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

2014-04-29 16:20盛仲楠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阳性者淋巴管良性

盛仲楠

【摘 要】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VEGF-C表达与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评价,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和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40例,对其展开VEGF-C表达水平检测,并对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展开测定,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VEGF-C阳性率较良性疾病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同样高于良性疾病组(P<0.05),且非小细胞肺癌组中VEGF-C阳性者的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VEGF-C蛋白的表达会受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VEGF-C;LYVE-1标记;微淋巴管密度;淋巴结转移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9-02

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正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淋巴结转移为致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关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曾有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与恶性肿瘤淋巴管的生成、淋巴结转移等有关[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非小细胞肺癌VEGF-C表达与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评价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肺部良性疾病者展开了VEGF-C表达与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展开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同期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分别抽取其中的45例和40例作为研究对象。非小细胞肺癌组中包括有男28例,女17例,年龄35-76岁,平均(55.7±13.5)岁,TNM分期为Ⅰ期者10例,Ⅱ期者6例,Ⅲ期者22例,Ⅳ期者7例,病理类型为:鳞癌者19例,腺癌者23例,大细胞癌者3例,淋巴结转移者35例,未出现转移者10例;肺部良性疾病组中包括男29例,女11例,年龄33-74岁,平均(52.4±14.2)岁,包括肺大疱者12例,肺错构瘤者4例,肺外伤者24例。以上统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非小细胞肺癌组与良性疾病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肺部良性疾病者分别展开VEGF-C表达水平以及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非小细胞肺癌VEGF-C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的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

1.2.2 检测方法

采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病变组织,首先展开石蜡包埋,而后行5um连续切片,最后展开HE以及免疫组化染色。

1.3 结果判定标准

本次实验中结果判断以细胞染色强度与染色细胞所占面积积分之和为依据进行判断,染色强度积分包括:不染色者记0分,轻度染色,即颜色呈淡黄色者记1分,中度染色,即颜色呈黄色者记2分,强染色,即颜色呈棕黄色或黄褐色者记3分;染色细胞所占面积积分包括:无细胞染色者记0分,染色细胞面积<25%者记1分,染色细胞面积在25%-50%之间者记2分,染色细胞面积超过50%者记3分;上述两种积分之和≥3分者视为表达结果阳性,≤2分者视为表达阴性[2]。

微淋巴管密度测定:阳性标准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胞质中,LYVE-1蛋白呈现出明显的棕黄色颗粒。采取Wendner法对微淋巴管密度进行测定,首先在低倍显微镜下对整个切片进行分析,对血管最密集处进行寻找,而后在高倍镜下对染色后的淋巴管进行计数,分别选取4个高倍视野对微淋巴管数量进行统计,并取4个视野的平均值,即得微淋巴管密度[3]。

1.4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形式表示,对比过程中,计量资料的对比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以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经统计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组中患者VEGF-C表达阳性者35例,阳性率为77.78%,良性疾病组中患者VEGF-C表达阳性者12例,阳性率为30.00%,显然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的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疾病组(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中患者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为(11.21±1.48),良性疾病组中患者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则为(6.07±0.98),显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较良性疾病组高(P<0.05)。

2.2 非小细胞肺癌组中各亚组检测结果比较

经统计证实,非小细胞肺癌组中VEGF-C表达阳性者的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为(11.67±2.37),阴性者的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为(9.77±1.23),显然阳性者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阴性(P<0.05);本组4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中,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5例,VEGF-C表达阳性者33例,阳性率为94.29%,未发生转移者10例,VEGF-C表达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20.00%,显然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C表达阳性率高于未转移者(P<0.05)。

3 讨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淋巴管转移为病灶扩散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会对患者的预后效果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现阶段的诸多研究显示,淋巴管生成会受到淋巴管生长因子以及相应受体介导与调控的影响[4]。其中VEGF-C为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其会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大量增殖产生促进效果[5]。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VEGF-C高表达为促进肿瘤淋巴管形成,增加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淋巴管转移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非小细胞肺癌VEGF-C表达与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评价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展开了VEGF-C表达水平与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的VEGF-C表达水平高于良性疾病组,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良性疾病组,且非小细胞肺癌组中VEGF-C表达阳性者的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阴性者,淋巴管转移者的VEGF-C阳性率高于未转移者。由此可知,VEGF-C表达与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关系,VEGF-C高表达、淋巴管密度增高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采取相应手段进行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 源,潘铁成,陈 涛.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LYVE-1 阳性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07):1243-1245.

[2] 刘钊,周斌,赵坚,等.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及淋巴液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1(04):667-668.

[3] 刘钊,周斌,赵坚,等.VEGF-C和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09):981-982.

[4] 王天宝,王劲,唐录英,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联合多排螺旋CT诊断结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评价[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0,21(03):652-653.

[5] 李作生,王国臣,陈志全,等.非小细胞肺癌中LKB1和VEGF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天津医药,2012,14(07):675-676.

[6] 杨静,束永前.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C、PDGF-BB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05):211-213.

猜你喜欢
阳性者淋巴管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胸内淋巴管瘤诊治进展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聚桂醇治疗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
自愿无偿献血者采前筛查ALT和HBsAg的调查与分析
眼睑淋巴管分布的显微解剖研究
333例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