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娟
【摘 要】学生社团是我国高等学校学生根据其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资源组织发展起来的学生组织,同时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及方式。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社团发展模式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模式;创建
引言
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党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班级和学生会等正式组织在密切联系学生、管理学生方面的功能面临新的挑战。与此同时,由学生自发组织建立并广泛活动于校园内外的大学生社团以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将学生组织在一起,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与载体。大学生社团以其众多的数量、丰富的活动日益成为校园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对促进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充分认识大学生社团的地位与功能,及时把握与调整社团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必然会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1、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务实并趋向多元化,高校大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跨校社团”等新型社团,并呈现出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等新情况和新趋势,同时加之高校大学生社团在建设中出现“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模式单一、制度建设滞后、投入不到位、特色不鲜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而导致传统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面临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1.1、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单一
通过对高校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高校成立社团联合会,一般隶属学校团委领导;二是高校在学生会下设社团部,具体负责各个社团的日常管理和运作工作;三是学校所成立的学生社团联合会,直接隶属学生工作部或党委宣传部(极个别隶属党群工作部)。这样的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单单依靠学校某一部门,在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难以得到保障,很难形成合力,从而影响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
1.2、学生社团制度建设滞后
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建设是保证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一些多高校在学生社团管理体制建设上严重滞后,在学生社团“社准入制度、激励制度、维权制度、评价制度、淘汰制度、活动开展“等制度等既不完善,也不规范。从而,出现学生社团“成立时轰轰烈烈、活动时松松散散、评价时平平淡淡、退出时无声无息”的短命效应。
1.3、社团活动经费限制
过去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学校拨款,金额一般满足不了社团正常运转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许多学生社团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开展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与一些企业联系,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同时得到企业的经费支持,将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发展。一些企业也通过资助大学生社团活动,使自己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得到了提升。
2、构建大学生社会发展模式
2.1、加强社团引导,以方向促发展
构建核心能力发展模式,增强社团生命力对于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学校应充分认识其地位与作用,加大对社团的引导力度,使大学生社团更加规范、有序、和谐,逐步形成团委指导、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社团充分自主发展的局面。严格规范社团审核工作,制定详细合理的审查细则与程序,对新建社团的后续发展和品牌定位进行引导,管控适度。构建社团核心能力发展模式,有效整合社团资源,注重不同类型社团的发展特色,保持社团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增强社团发展的生命力。健全社团管理办法,使社团的成立有章可循、社团的运行有据可依、活动的开展井井有条,从而形成社团发展规范、有序的良好态势。
构建质量管理模式,提高社团活动美誉度明确社团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注重活动的开展过程。社团应具有明确的宗旨,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并立足于社团发展的实际,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近年来,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日渐理性,不再只是凭一时的热情,不加选择地参加社团,而是更加注重社团在培养自身兴趣、扩展求知领域、拓展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功能。希望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积累社会经验、缩短与社会之间的差距,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因此,社团应在群体凝聚、文化定位、社会化程度方面下功夫,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凸显自己的发展特色。构建质量管理模式,在提升社团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础上,不断激发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实现互利共赢,良性互动的局面。
2.2、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高校党委要认真分析自身特点,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一方面学校党委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确保学生社团工作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团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党团组织有效把广大学生凝聚起来、组织起来,为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排忧解难,在政策和人员、设施等各方面给予保障。
2.3、加强管理,积极推动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
成熟系统的管理模式是社团发展的保障。加强社团管理,积极采用引导、激励、鼓励等方式能够保障社团活动有序的开展,是进一步完善社团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社团管理办法,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确立明确的相关章程能够使社团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社团工作的随意性和散漫性,良好的管理系统能够使社团正规化。积极鼓励学生多开展、参加社团活动能够不断完善社团,提高社团水平,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促进社团不断发展。同时,在推动社团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竞争鼓励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包括:注册管理登记制度、考核制度、评比表彰制度、社团评审制度等等,定期开展社团评比活动,对于表现出色的团队、团队人员、指导老师以及参与人员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社团成员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社团的整体水平,推动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建立社团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能够促进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对于社团全面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规范与完善大学生社团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志愿意识,发挥社团组织优势,能够实现大学生社团发展与高校维稳的有效契合,拓展高校维稳的有效路径,增强高校维稳的效果。通过提高大学生社团的美誉度、健康度与满意度,增强大学生社团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使学生与社团、社团与学校、社团与社会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将社团成员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为社会奉献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社团发展应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社会、国家发展相统一,在自我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校园的安全稳定、社会的平安和谐、国家的美丽幸福。
参考文献:
[1]刘志华.大学生社团建设创新研究[D].海南大学,2010.
[2]冯琴.云南省大学生社团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3]宿娜.新世纪大学生社团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
[4]時军.大学生社团自主发展模式研究[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