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要从监控机构、监控内容、监控手段、监控标准等方面着手,构建立体化的教学管理监控机构,细化职责,明确质量监控内容,丰富监控手段,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使监控网络立体化,管理手段过程化,考核指标多元化,考核标准细化和量化,提高實践教学效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人才培养;地方院校
作者简介:胡拥军(1968-),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 益阳 41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湘教通[2013]223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106-02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常规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开放实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等,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形式,拓宽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拉近了高校与社会的距离。[1]
对于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由于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习惯思维,加之学校资源条件有限,实践教学开展形式多样,场地分散,人员分散,地方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难以完全落实;近几年开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非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质量监控更是难以到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越来越难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要让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效能,提高投入和“产出”比,真正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势在必行。
一、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目标、计划、内容、条件、教师、课程、学生、监控、评价等诸多要素构成,运行过程中各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协调配合,从而形成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功能。现有的高等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还是监控和评价。
由于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环节复杂,要素诸多,决定了对其质量监控难度较大。首先,实践教学受专业、课程等影响较大,有的不需要固定场地,有的不需要教师全程指导,教学内容和工作量、教学效果、学生能力考核等,都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项目来制定相应标准。而地方本科院校条件有限,其教学质量监控相对封闭,监控人员一般由教务管理人员、教学督导、部门领导组成,基本只对教学计划和开设课程进行集中审核,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和常规的“一刀切”式的监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依附于理论教学,管理人员深入实验室、实习基地、课程设计现场少,检查表面化,走过场。地方院校特别是“升本”不久的院校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实践教学监管体系不够规范成熟。
其次,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使实践教学监控更易出现特性问题。[2,3]如经费不足导致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不能满足要求,部分学生实验变成了老师演示,学生旁观,这种情况在新升格本科院校和新办专业中尤为严重;生产实习实施中,由于实习专项经费划拨严重不足,实习时间大大压缩,变成了认识实习,有的干脆让学生分散实习,老师“遥控”指挥;毕业论文(设计)也由于指导教师不足,一个教师负责一大群学生的指导,类似“放羊式”或“看鸭式”指导。所有这些都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学监控流于形式。另外,地方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不太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实践环节参与度不高,如果监控不到位,教学质量更得不到保障。
地方院校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4,5]:管理观念落后,对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重视不够;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的监控和评价机制,监控手段和评价方式单一;对一些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质量监控的研究还是空白,没有现成的体系可借鉴。
二、地方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对策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监控机构、监控内容、监控手段、监控标准等组成,而学生实践技能和执业能力的提高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线”,因此,必须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多层次、全方位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探索高效管理机构和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立,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和调动各方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构建立体化教学管理监控机构,细化职责
质量监控首要的是建立监控组织,制定管理制度,落实保障措施。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要素中,教学条件如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经费,师资建设、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模式如实验实训、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组织形式不一样,需要研究各自特点,成立对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学习效果等各个环节全覆盖的监控机构。目前的监控体系最需改进的是要引入学生及社会的监控和评价,毕竟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接受学生的是企业和社会,学生满不满意、社会对人才满不满意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学校应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全面负责,以教务处为核心、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监督与评价的校级管理机构,负责宏观监控;二级学院领导、实验室主任、学生信息员组成的教学一线管理机构,负责教学具体环节,如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条件建设方案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由社会专家、毕业生、在校学生组成的外围信息反馈与评价机构。要协调各管理与评价部门,明细责任和权利,制定相关制度,对实践教学监控等重要问题做出决策。
2.明确监控内容,丰富监控手段
在建立健全监控机构,明确责任后,就要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研究监控内容,完善监控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的监控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制度、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各个环节都要设立监控点。目前,一些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环节都已经规范了质量监控内容,如实验条件建设设立了各专业仪器设备总资产、台套数、使用率、完好率、更新率、耗材费和维护费、实验室环境、开设实验项目数、项目类型、实验教师人数和职称学历结构等监控点。对这些监控内容可采用集中检查和专项检查(包括外请专家审查)、听课评课(督导专家、同行)、师生座谈、问卷调查、学生评教等方式进行。目前需要解决的是:
(1)改变原来不重视过程监控,过于强调考试考核的管理方法。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不能“一考定成绩”,如实验考试只考一个实验,实习考核只看实习报告,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和能力。
(2)部分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创新实验训练项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质量监控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边摸索边完善监控点和监控手段,如分散进行的教学项目可引入远程监控,可要求学生每天上交电子版的实习、训练工作日志。
(3)教学环节中的开课计划、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监控什么,怎么监控,有必要对毕业生及就业单位进行广泛访谈调研,征求他们的意见,提高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话语权。
(4)监控手段要灵活,不能采用单纯的座谈或集中式的问卷调查,这类手段难以反映出真实情况,应尽量采用网上評价等方式。只有对各个环节,实施由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社会组成的立体化监控,教学质量才真有保障。
3.健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
目前高校普遍都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如“实习教学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实验教学工作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教学实习教学工作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课程设计教学工作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要引入对学校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等硬性考核指标。以往的评价体系由学校教务部门制定,基本只考核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重视条件建设的考核,也没有能力将学校管理层面的经费投入纳入管理评价体系,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特别是实习实训的教学质量。因此,要引入外部力量如社会评价,依据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中相关规定,结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教学经费投入占学校收入比例、实习实训基地年度经费、实验耗材费等硬性指标和标准,督促学校加大投入力度。
(2)必须增加考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指标体系。以实验教学成绩评定为例,考试一般是学生做一个实验,而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实验习惯养成、团结协作精神、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等,不可能从一次考试中得到充分体现,而这些恰好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最重要的素质。因此,评定学生成绩除了考试成绩、实验报告指标外,还应引入实验过程评价指标:预习及准备、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习惯、数据测定与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
(3)考核评定指标体系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加以学生为主导的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还以实验教学为例,可引入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的指标,如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指导教师配制、实验项目选择等是否满意的评价指标,并根据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总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执业能力的关键,只有监控网络立体化,管理手段过程化,考核指标多元化,考核标准细化和量化,才能激发和调动各方积极性,使教学效益最大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广仁.校企协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116-117.
[2]李爱琴.大学生课外实践教学监控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
(26):171-172.
[3]傅雷鸣,陈一飞.试析高等学校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J].高等教育,2013,(8):137-138.
[4]徐英俊,曲艺.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04-106.
[5]张烈平,冯兵,李德明.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193-197.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