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科梅蒂雕塑与萨特存在主义哲思

2014-04-29 21:04韦昊昱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

摘 要: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雕塑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贾科梅蒂的作品受到了同时期哲学大师保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巨大影响。本文重点关注贾氏雕塑在形体和动势两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存在主义“自为存在”思想的绝对性和“瞬间叠加”思想的精神永恒性。

关键词:贾科梅蒂;萨特;存在主义

作者简介:韦昊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2011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J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1

1941年,贾科梅蒂和萨特两人相识于德军占领下的巴黎,到了1948年,当贾科梅蒂在纽约的马蒂斯画廊举办个展时,萨特就在展览目录序言中明确指出了贾科梅蒂雕塑的两大特点:即绝对的自由和存在的恐惧。的确,所有能够代表贾科梅蒂艺术风格的作品,无不向观者呈现出一种病态、羸弱的特点。尤其是晚年他那些干瘪、枯瘦的青铜人体像,更是成为了二战后人类饱受焦虑迷惘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然而,若是从其好友萨特的存在主义视角重新审视,我们会感到在这冷漠无助的人体背后,却还蕴含着作者毫不妥协的力量,是“人间的花朵”。这朵成长在战后残垣断壁上的花朵,再次在如鬼魅般的青铜人像雕塑上绽放。

一、形体:纤细中的力量

在文艺复兴之前的雕塑中,人体是上帝创造的世界上最完美的形体,它暗含着卑微的人类要通过健美的身躯才能达到对上帝的膜拜。而从米开朗基罗开始,人体开始变得不再那么强健,于是我们在《被缚的奴隶》中看到了普通人的紧张痛苦,在《摩西》中看到了即便是圣人,也会有额头的阴郁与残损的躯体。而以罗丹为肇始的现代主义雕塑,则更为强化了人体的个性化与扭曲感,但罗丹的革新还不够彻底,因为他还“无缘”身处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世界的混乱与凋敝。而这一切,都在贾科梅蒂的生命中占据了大部分的光阴,他和同时代的所有欧洲人一样,曾经充满信心、饱含激情,但最终等待他们的却是孤独、焦虑与死亡。因此,贾科梅蒂手中的人体变得更具细小纤弱,充满了对战后现代社会的绝望与疏离,这才是当时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在萨特看来,贾科梅蒂的人体在单薄的体量背后,还蕴藏着毫不妥协的强大力量,它用减法压聚了深厚含义,萨特认为:“对他来说,雕刻就是要削减空间的多余物,去压缩它,而后从中‘榨取出其客观外形来。”

萨特提出这一点的原因在于所谓的“自为存在”理论,即要证明人的存在不同于物的存在,因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人与物的区别也在于人类是自我创造、自我设计的产物。萨特提出:“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并使本质成为可能;人的存在的本质悬置于人的自由之中,因此我们称为自由的东西是不可能区别于‘人的实在之存在的。人并不是首先存在以便后来成为自由的,人的存在和‘他是自由的这两者之间没有区别。”所以,世界的价值在于自我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其实是一种有尊严的距离。

从这一理论出发来看,那些看似瘦弱不堪的人体,实际上是人类自我价值的所在,贾科梅蒂抛弃了以往对健壮人体的刻画,其意义就在于要将本质精神直观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他才剥离了无关紧要的肌肉。而对于仅剩扭曲的人体骨架而言,空间即使对其施加更为猛烈的压力,它们还是不会被毁灭,它们向世界宣示着人类不朽精神的存在,就像萨特评论的那样:“贾科梅蒂认为,现实是绝对的存在,它存在着,又可以在倏忽之间化为乌有,在存在与虚无之间没有可供想象的过渡。”

二、动势:时间的维度

除了在形体上采用扭曲极端的新形式外,贾科梅蒂在战后所作的青铜人像也多以“行走的人”为主要动势,这般骨瘦如柴的“火柴棍”似的人体,表面上仿佛表现了被战争摧残伤害的孤独灵魂,他们在巨大的精神迷惘中孤独无助、丢失方向。然而,如果我们从萨特“瞬间叠加”的角度来看,那么这些无数的瞬间记录建构了时间维度,它们最终综合在一起,彰显了人类精神的永恒。

萨特提出,人总是分散而又统一于时间性的结构之中,这种关系导致了人不断地调节变化,所谓的永恒并不是无限发展,相反却是静止的。在贾科梅蒂的青铜人体上,覆盖叠加着一个个瞬间记忆的印象,最后呈现给观者的作品看似静止,实则是对无数瞬间记忆的重叠,他通过无数的动势达到了结果的静止,因此萨特承认:“(雕塑)很简单,就是看。很简单吗?恰恰非常難!要看,不是如你所知地看,不是如你所信地看,也不是别的,例如你的记忆。只有当你忘记了你看不见的一切时,本质的相似性才会显现。”此外,贾科梅蒂颠覆了自罗丹以前的古典雕塑家们对完美人体标准的遵守,他认为按照这样准则创作出的作品只能算是一具尸体而已,观者并没有在这样的人体面前引起内心的巨大震动,这都是由于青铜人体的太过逼真导致的。因此现代主义雕塑需要剥离古典雕塑的完美线条,而采用变形扭曲的肢体来表现人类内心的自省,这也正和存在主义提出的以一种回顾的姿态指向自身,进行反思的方式相契合。

因此,贾科梅蒂的青铜人体雕塑从形体和动势两个方面,受到了好友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理论的影响。萨特也在自己的论文中证明贾科梅蒂的艺术是体现存在主义理论的典范,萨特一生的伴侣西蒙·波伏瓦晚年也曾回忆道:“在他(贾科梅蒂)和萨特之间有很牢固很默契的联结,并且都为一个共同的观念付出了一切。在萨特对文学的狂热和贾科梅蒂对艺术的痴迷之间,很难说孰强孰弱。”

参考文献:

[1](法)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M].三联书店,1987.

[2](美)韦德·巴斯金.萨特论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佟景韩、易英.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造型艺术美学卷[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4] 黄琪.贾珂梅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萨特存在主义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路在脚下——从萨特存在主义看《长路》
积极心理学的批判与发展:存在主义给予的启示
你自己选择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