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弗洛姆的新精神文论对文学作品的思维与创作过程做了极富启发性的诠释。而本文将运用弗洛姆该理论,分别从创作原因、艺术象征、语言表达三方面分析劳伦斯的经典之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描写,以突出其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弗洛姆; 新精神分析文论 ;劳伦斯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性
作者简介:黎淑娟,1991年12月生,籍贯:广东肇庆,华南师范大学在校学生,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2
劳伦斯最后一部经典之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前所未有地冲破社会道德与法律的限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自身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及崇尚自然之趣、人性之美,同时对性的直白描述使他陷入了备受争议的漩涡。而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对文学的独特见解恰恰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书的性描写做出了很好的辨证阐释,凸显其文学价值。所以,笔者将分别从作者注重性描写的原因、艺术象征、语言表达进行探讨,并从中分析其意义所在。
一、 性描写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及自身本能的情感体验
弗洛姆以“生产性的爱”为核心的人学理论,深刻认识到生与死的本能及其要求与实现是不可能全部实现的。而人的存在则是“人的社会性与情欲性、本能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结合个性条件,便会渐生“爱”。其中,“爱”又会对人加以影响,尤其是“成熟的爱”。他认为这种爱是一种“给予”的爱,能给人一种快乐体验,进而“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这一观点为文学找到了作为主体的人,体现了作家的自我与社会的相互融合与影响,让文学作品更能展示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
劳伦斯所生活的那个工业时代,大部分人都被冷漠的机器所控制,存在严格的阶级观念思想,一心追求金钱名利,却忽视了人最基本的本能需求,包括性与真情,使人性渐遭扭曲。而其中劳伦斯对性本能的情感向往更是长期的社会压抑下变得虚无缥缈。就如劳伦斯的父母因文化水平与阶级差别造成的有性无爱的婚姻生活给劳伦斯造成了极大的童年阴影。尔后母亲对劳伦斯的过分宠爱变慢慢编织了他的恋母情结。所以,劳伦斯希望从爱人中得到母亲似的安慰,而这对他一生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恋人爱丽丝和比他的恩师妻子弗利达让他在畸恋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实现了他对性本能的情感追求。可这些都是与社会道德习俗相违背的,因此成了那个时代作家的写作禁区。但劳伦斯一直坚持自身对精神与性相统一的观点,要求人与人,人肉体与情欲达到完整统一。而劳伦斯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对性进行描写,如《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梅乐士与康妮在小木屋的温情性场面、村社共度良宵、雨中裸体奔跑做爱所流露出来的对彼此的爱慕与信赖恰好正是他在当时背景下对性爱情欲观的反映与期待。
二、 性描写对象的艺术象征
弗洛姆的艺术象征论是指用具体的事物作为艺术象征,表现人类内心的普遍性经验。至于梦中,人类摆脱了社会文化与自身的理性枷锁,更能象征人们的普遍经验。而他的“社会无意识论”更指出,文学创作过程是作者通过社会无意识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冲突与调和,并最终突破社会意识的压抑,利用普遍的文学艺术象征表现自身的无意识。从中分析,劳伦斯的性描写恰恰是人们无意识与社会意识相互协调所应运而生的,表现了人们对犹如在梦中的无意识的对性的本能追求经验。
在小说中,男主角梅乐士生活在自然、生机勃勃的森林里,“红润的脸孔,红的髭须,和冷淡的眼楮”,“中等的身材”,“细长的自哲的背部”,“瘦长的白晰的两臂”,“枪挂在肩上”,从容,淡定,健康……他不同于半身瘫痪、只能靠着钢铁轮椅走动的克利福,也不同于那些经常到勒格贝大厅做客的绅士,他是极具生命活力的,是劳伦斯笔下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必备的生命活力的象征。他不愿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追求灵肉合一的快乐,所以,他不能接受与前两个恋人的帕拉图式的爱情,他需要一个爱他且需要他展现男性魅力的女人。也正因为如此,他在遇上康妮后进行一系列疯狂似的性行为都体现了一个自然男人所需要的本能精神需求,可他同时也害怕社会舆论,他与康妮的性行为是在巨大的舆论压迫下偷偷地进行的,所以说,其对 “真性欲”与“真情感情”的追求是经过社会影响后最终沉淀的产物。由此可见,梅乐士是那个时代对“两真”追求的人的具体化形象。
而女主角康妮的肉体在与克利福过着无性生活的那段时间,从原来富有风韵变成“平板”且“有点粗糙”,“仿佛欠缺着阳光和热力”……总之,她的身体因缺乏性生活而“日见失掉意义,成为沉闷而赠晦”的“无意义的物质 ”。苍白无力的康妮一方面向往肉体快乐,另一方面又愤恨克利福所追求精神恋爱。在作者笔下,她是矛盾的,也正体现了当时工业文明压迫英国人的普遍矛盾心理——一念名利,一念自由。而劳伦斯最终也让康妮在极致的性爱中回归本性,也意味着他希望人们能回归自由的本性,这也正是当时众多处于矛盾挣扎中的人的心理期待。
三、 性描写的文学语言表达
在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论”中, “被社会所压抑的心理领域”属于“社会无意识”,反之,则是“社会无意识”。同时,他强调,“文学与社会无意识是密切关联的”。文学语言是一种具有普遍性象征意义的预言,它是作家在自由创作状态下表现其情感体验等无意识时才会出现,而社会又是通过语言等方式压抑无意识,可见,文学语言反映作家的社会无意识,同时又受社会意识所制约。
对于书中赤裸裸的性描写,如梅乐士与康妮在小树丛里面进行的一次性爱。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花尽一切极致的语言,把两人在性爱中的纠缠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作者抓住每一次思维触感,将自己身临其境般的性行为细节随意而又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无论是两人的神态还是动作,或是两人身体生殖器官的每一瞬变化,又或者是达到高潮时的火热的爱抚与语言对话,甚至都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心灵颤动。这些描写在当时对性还存在较大落后性与保守性的英国,无疑是需要备受压抑的,但这令人瞠目结舌的描写恰恰反映了劳伦斯对当时社会人对性看法的愚昧性的批判与反抗,也体现了其思想的觉悟性与较同年代人们思想的前卫性。由此看来,这些多年被评论家认为是这部作品的败笔之处,正正是它的时代亮点,不仅充分展示了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同时也是作者的社会无意识的流露。
可正如弗洛姆所说,“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总是与以意识相联系,凡表现为语言的,必是社会意识;由于通过语言无法提供表达人们内心体验的语词,因而必然压抑社会无意识”。这一观点正好与劳伦斯对语言局限性的关注不谋而合。在书中的前半部分,作者对梅乐士与康妮的火热性行为进行了大尺度描述,而这两人也在性爱中获取了纯粹的爱情。但如我国的一句古语所说“情至深则无言”。越纯粹的爱情是越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即使用语言描写出来,也会成为了内心纯洁体验的阻绊。所以,在作品后半部分的性描写,劳伦斯多是化繁为简,令这两人的爱升华至最高境界。一如梅乐士最后给康妮的信所说,“俩人的关系如果仅仅只能依靠语言来维系,他们便永远也不可能真正走到一起”。所以,他们在不同的地方,缺乏身体行为语言的交流,但同一个信念却让彼此靠得更近。开放式结局,简洁的叙述,一切终于这一封信,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一片的幻想天空。
综上所述,运用弗洛姆该理论从原因、艺术象征、语言表达三方面分析劳伦斯的经典之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描写,辩证地阐释了性行为极致描写的重要性,也恰如其分地展现出该作品的时代性与作者思想的超前性,给因迷醉于时代名利而忽视自然人性之趣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为当代人替劳伦斯其余作品的平反研究提供了启发性的向导。
参考文献:
[1]王瓊:《劳伦斯的拯救神话及其破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本再读》,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2月.
[2]资云南:《不可抗拒的生命力量——反映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本我力量》,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7期。
[3]陆秀东:《劳伦斯与工业文明——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主题解读》,皖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阮全英:《有关<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性描写的方方面面》,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