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兰
摘要:中国戏曲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延续并变革发展至今,逐步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与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戏台、庙宇方寸间容纳万物,空境中幻化无穷。然而,进入到现代镜框舞台中,戏曲舞台设计被正式提倡起来,相对自由的视觉空间形态,形成完整的戏曲舞台艺术视、听综合性艺术。然而,怎样在保持、继承优秀传统与借鉴、吸收西方以及其他视觉艺术之中找到平衡点,创造独特的戏剧空间,则仍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与研究。本文,通过对四个现代戏曲剧目舞美的分析,展开对现代戏曲造型形态美的研究。
关键词:造型;形态;形式美;诗意空间
[中图分类号]: J6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8--02
如今,现代戏曲舞台设计者思路被打开,广为借鉴、深入研究使得现代戏曲舞台花样翻新、出新出奇,然而,设计者在创作中必离不开一个前提,就是对戏曲传统美学的关照。下文分别对四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戏曲舞美造型形态作评析,希望通过研究,找寻隶属现代戏曲舞美观的造型之美。
(一)越剧《陆游与唐婉》——化景物为情思,横长构图方寸之间蕴含无穷意韵
由浙江小百花剧团演出,刘杏林设计的《陆游与唐婉》,以简练的造型构成富有诗意美的舞台。在演出进行中,设计造型围绕戏剧内容的改变、人物情感的变化而作变动,将一种情绪上的微妙变化通过造型的变化而物化出来。
整个舞台设计造型语言十分简洁,空灵、婉约、朦胧的舞台造型充分烘托出文本中文学诗词营构出得的意境美。
演出开场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卷轴似的横长构图,灯光透过国画笔触的竹叶沙幕,隐约的透出一段庭院休憩图卷,写意国画笔法处理的枝条缀以星点的梅花,点破了原本对称的舞台构图,也构成一个视觉凝聚点,在这里并没有出现对大片梅树的客观描摹,而是独取一支,其本身就是一种诗化的处理手段。舞台一开场就将设计的基调定在对诗意化的、意境美的追求。
第一场沈园,沙幕渐渐升起,舞台中对庭院的环境描写采取简化的手法,由凝练的舞台造型元素营构出方、圆组合的墙体造型作三面围挡,几根简化的梁柱围合成亭台,简洁的场景空余出前区大面积的舞台,以供灯光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塑造。演出进行中的场景切换并没有对具体环境作深入地描摹刻画,而是重在对人物情绪气氛的把握。在这样一个接近空白的舞台中,陆、唐二人抚琴对唱,将简洁、干净的舞台更将二人优美的身姿、悠扬的声腔衬托出来。
演出发展到以母亲为代表封建礼教对夫妻二人的残酷压制,此时舞台背景设计为受风雨吹打的树影婆娑图,用这种含混模糊的造型形象含射出人物内心的被压抑,想反抗又不能反抗的无限的愁苦与悲痛。
二人分别后,舞台中间的亭台柱梁向舞台两侧推移,形成中间大块面的空白,此时空荡得舞台更是将悲凉、烦闷的情绪渲染出来。
第四场重回沈园一场中,舞台背景中出现零乱笔触的菏杆形象,化景物为情思,破败的荷花塘正是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写照,正如唱词所道:“浪迹天涯三长载,暮春又入沈园来,输与杨柳双燕子,书剑飘零独自回……”怎般的无奈都消解在这一塘衰败的菏叶中。
演出进行到最后,当二人的误会消除后,两任重归于好,顷刻间满台的梅花将戏剧推向高潮。
在设计中种种冼炼的造型将充满诗意的舞台营构出来,充分贴和剧中人物的文雅气质,用独特的造型语汇展现出一段凄美的爱情佳话,仿佛将观众带进一个清幽脱俗的世界中,在这里感受剧中人的喜怒哀思。
(二)京剧《杜十娘》——移动转台、夸张造型营构出动感诗意空间
《杜十娘》舞台设计的特点是空间变化灵活丰富,依靠平台与升降台的变化,营造流动的舞台画面,烘托人物内心的情绪起落。
3.2×5.5×0.8米大小的斜坡机械转台是舞台设计的核心,它使舞台支点多样化并使多变的支点流动起来。在演出进行中承载十娘自由移动,类似于电影中的分镜头处理,将十娘多方位、立体的展现在观众面前。第一章丽春院内,杜十娘首次亮相,转台随着“飒飒秋风人绣帘……”优美的声腔与旋律江边弹边唱的十娘推转出来,在转至最优美的侧正面时停住,此时舞台空间由丽春院大环境变化成绣楼内外两个空间。在第三章结尾,杜十娘再一次被卖,悲愤的情绪达到高潮,转台向前转动一直到达台口,高处冲向观众,十娘站在上面犹如屹立在船头,仰天发问,画面定格,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第四章结尾,十娘纵身投江之前,转台首次360度旋转,将一个悲戚戚的十娘全方位立体的展现出来。在结尾处,承载十娘的升降台渐渐升起,升至两米处,直至舞台后面被打开,巨大具有震撼视效的海浪造型凸现而来,十娘纵身跳下,由此便生成全剧舞台调度的高潮部分。
对造型形象的夸大处理是此设计的另一个手法运用,在第一章丽春院内一场,将四美图放大并作装饰画处理,以此隐含环境特点。第二章洞房花烛夜一场,十娘送走贺喜的姐妹,独自环顾喜堂拨亮喜烛。这使舞台上的红木和金色的喜字缓缓上升,露出藏在后面的18根喜烛,并随着“红酥手轻拨得堂前烛亮……”的唱词,烛光慢慢亮起,形成满台暖红色调,是表现杜十娘幸福情感的最高潮。设计中对水浪的形象有大量的涉及,在边沿幕、升降台和转台的侧面装饰起伏的巨浪以形成全剧的形象背景,构成整体的造型框架。
(三)甬剧《典妻》——对生活形象的提炼及其独具匠心的形式构成美
甬剧《典妻》的舞台设计将南方生活中具有特色的屋、门、桥、石板、河流、草木等元素提炼出来,依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重新组合,构成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舞台场景,具有独特的造型美。演出开场错落有致的茅屋、舞台边沟渠中潺潺的溪水、烟雾缭绕的舞台空间仿佛将观众带入到故事发生当地。
整个舞台以无中心、不平衡的设计手法进行形式营构,其意境美的传达建立在对实体造型形象在构成形式上的精心安排下,对形式美的精心营构可谓是这部设计作品的精彩之处。
在妻得知自己的悲惨遭遇之后,舞台出现放大的门的形象,仿佛要将人物吞噬进去,一种被压迫的、极度悲愤的情绪通过演员的柔美的肢体语言获得展现,这一处理是戏曲化丑为美的美学原则的体现。
像《典妻》这种对具有生活气息的真实的景的真实刻画,更加衬托出戏剧人物悲剧故事的真实性,从而能够真正的触动观众心灵。
(四)京剧《谢瑶环》——对国画艺术的精美展现以及对造型美与形式美的综合运用
新编历史戏《谢瑶环》由田汉编著,历年曾以不同剧种演出数场。在本次的京剧演出中,内容上作了一些调整。此次演出设计整体力求简洁,古典美与现代美相结合,注重造型美与形式美的呈现。宫中一场,以龙、凤作为设计主体形象的中心式图案,以凤图案为点造型,以柱子为线造型,以装饰图案的龙背景为面造型,构成点、线、面的有机组合,在形态构成上追求对称构图,方圆组合的构成美。最具信息含量的视觉中心由龙与凤组成,以此,营构出宫殿的神圣、华贵与精美;作为二道幕的梅花造型的画景,采用大尺度造型手法,截取梅花一支枝干并放大数倍,由舞台画面右上方自左下方并置下来,注重造型形象在画面中的稳定构图。梅花是对谢瑶环坚毅品格的隐喻,以梅花“傲雪”的独特气质隐喻谢瑶环不畏权贵、忠君爱民的高贵品格。伍员庙一场,用形的截取手法将点示环境的匾额、庙帐提取出来,并进行放大,庙的环境感被烘托出来;察院一场采用分解重构的手法将匾额、屏风、肃静回避牌这些点示地点环境的符号提炼出来,加以装饰表现到舞台上,构成形态同样采取对称手法,以此表现察院的庄重、严明;池馆一场,是全剧最为抒情、优美的一场,用界画表现后院迂回婉转的楼台,西画的构图、国画的用笔,烘托出静谧、暧昧的环境气氛;最后一场,用国画的手法将太湖的景色表现出来。整个设计综合利用造型美与形式美,旨在将剧中提示的环境与气氛表现出来。其中充分借鉴了国画的艺术特色,营造出秀美、精致、典雅的艺术气氛。
现代戏曲舞台设计虽然在形式感上呈现出万般变化,但是究其背后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创作始终,那就是都是在传统戏曲美学原则的指导下,对设计造型的创造以及对形式美构成的考究,传统美学蕴含的对设计造型的独到见解,注定了所创作出的舞台设计呈现出独特的造型形态美。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艺术在舞台设计领域还应不断开掘创新,在多元化的艺术指导思想中继续探索,使现代戏曲舞台演出更具特色、更多样、更具观赏性。戏曲舞台必将在格古韵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在造型形态与构成形式美领域有更好地开拓与创新。
现代戏曲舞美造型未来的发展也势必将在现代审美体系引导下得简洁、单纯、装饰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在民族艺术的基点上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完备的艺术风格,不断寻求属于戏曲艺术的视觉凝练,隶属自身的“造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