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分析方法在城建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14-04-29 00:44崔文亮
中国经贸 2014年18期
关键词:效益分析项目管理

崔文亮

【摘 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运用效益分析方法能够对项目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管理。

【关键词】效益分析;项目;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必要条件,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政府都将其列为主要工作之一,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和管理,这部分投资往往要占财政支出很大的比例。不同类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在投资和运营上有很大的区别,也就必须采用不同的投资和运营方式。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政府财力相对不足的现状下,在研究项目分类的基础上,探讨合理实行项目转化,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促使政府转变职能

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实都由政府投资建设,实行大包大揽,直接后果就是,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历史欠账太多,形成城市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大障碍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极大,很难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多的资金支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特别是2002年,国家建设部在总结各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正式结束了城市基础设施政府一家建设的局面,社会资本得以陆续进入城市建设领域,并初步建立了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制度,政府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从管行业转变为管市场,从对企业负责转变为对公众、对社会负责,政府职能开始转变。2013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更加明确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切实促进政企分开,使政府和企业各尽所能、各司其职,有利于提高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

2.理清了政府与社会这两大投资主体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职责

推动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前提就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而确立科学的投融资体制的关键在于分清政府和社会两大投资主体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职责。科学的进行建设项目的划分,实行分类管理,目的就是将政府投资与全社会投资分开,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多元投资,也减轻政府财力支出的压力。非经营性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经营性项目是属于全社会投资范畴,可让其真正走向市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方式运作;而准经营性项目,必须以政府适当补贴及政策优惠为前提,按照经营性项目操作模式进行。

3.划清了不同项目投融资责任主体和补偿来源渠道

通过项目区分,就能够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主体,从而,为项目建设筹集资金的投融资责任主体也就能够确定下来,相应的,投融资补偿来源渠道和方式也就能够确定下来。

4.为政府进行项目合理转化提供了依据

不同的项目,政府参与程度、参与方式不同,政府投资与不投资也不一样。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政府也可以从自身财力出发,兼顾社会公众的承受能力,综合运用收费机制、价格机制、政府补贴、政府购买等项目转换手段,促进或者延迟项目的合理转换化。

二、效益分析方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类管理中的应用

较为科学的项目划分与分类管理,虽然为我们提供了思路,但如何对具体项目进行划分和管理,也是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指导。建立起能够基本普遍适用的数学模型,以量化的方式建立基建项目的定性分析手段和方法,从而确定项目的分类和属性,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和选择。

为此,我们可以引入项目投资回报率这一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项目投资回报率可以用下式表示:

R=M1/M2*100%

式中:R——项目具备收费机制的条件下年均投资回报率;

M1——项目建成运营获得收益开始至寿命期末或者约定的受益期内年平均税后收益现值数;

M2——投资总额和运营总费用之和的年均现值数;

另外,我们用G表示同期内短期国库券收益率(即社会无风险最低收益率)。

上述公式的提出,为我们对项目进行划分和管理提供了依据:一般的,如果把同期内短期国库券收益率(以字母G表示)作为社会最低无风险收益率,我们可以根据R与G相比之后的高低,可以将城市基礎设施项目进行较为科学的划分,并运用收费机制、合理价格制定、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或租赁等项目转化手段,提高或者降低项目的可经营性,促进或者延迟项目的合理转化。具体如下:

第一,在R>=G时,应将其确定为纯经营性项目。这类项目,投资主体应该定性为社会资本,政府财政完全可以退出,从而减轻财政支出压力;

第二,在0

第三,当R≤0时,应将其确定为非经营性项目,投入无法取得回报,社会资金不可能接受该项目,只能政府作为公益性投资。或者政府通过委托代建的模式,通过政府回购及政府租赁的模式使社会投资者获得补偿。

参考文献:

[1]罗剑朝.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杨庆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理论与创新——兼析重庆实践[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效益分析项目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