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生态思想对企业内部文化建设的作用

2014-04-29 17:15陈红军
企业导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生态文明启示

陈红军

摘 要:荀子是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中不仅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态,也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重温荀子:“天人相参”、“以时禁发”、“节用御欲”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生态思想;生态文明;启示

工业文明的空前繁荣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日益恶化,党在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荀子是我国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荀子的著作中有着大量关于生态建设的记载,如“人与天地相参”、“节用御欲”等,挖掘和整理荀子的生态思想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一、 荀子生态思想的哲学基础

荀子是我国思想家中首先提出“天人之分”概念,荀子把天看成自然界,认为自然界有着“四时运行”、“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即“天道”,主张人应该顺应“天道”,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倡导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命运。荀子“天人之分”的天人观构筑了荀子生态思想的基础。

荀子的“天人之分”是对天命论的否定。春秋时期由于当时科技水平低,并不能对未知的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因此“天”往往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在处理人和天的问题上往往把人放在从属地位。在荀子看来“天行有常”,自然的运行是客观存在的,把“不为而成,不求而得”作为“天职”,仅此而已。同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固最为天下贵也”,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之能参”“天有四时运行,地有财务资源是人生存的先决条件,但最重要的是人的‘治道”,只有天地人各尽其能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荀子的“天人之分”是对“天人合一”的肯定。荀子的天人之分并不是以人为中心的天人观,荀子的天人之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人虽“固最为天下贵也”,但即使是君子也不会去揣测天道、不会去施加什么、不会去考察,人道必须顺应天道,这就叫做“不与天争职”。“人之命在天”人应该做当为之事促进万物的生长。

二、荀子生态思想的内涵

(一)“天人相参”的生态实践观

荀子在实践上主张“天人相参”的生态思想,即“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之能参。”。天人相参的生态实践论把人从天命论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荀子把人之君子看作是“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人来源于自然,但人又高于自然,人不同于鸟兽树木是因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有治理自然的能力。天和人的关系应该定位于“参”的关系,人在“知天”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万物的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中,“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荀子肯定了人的发展,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积极发挥人的实践功能,建立一种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这便是“天人相参”的精髓所在。

(二) “以时禁发”的生态养护思想

“以时禁发”的生态养护思想是在继承孔子“不以其时”等先秦儒家学者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荀子.王制》中荀子强调:“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耕、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尤多,而百姓有余用也;靳伐养长不失其时,帮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站在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前提下,充分认识到了生态养护与人的关系,在草木生长之时,禁止采伐;在鼋鼍、鱼鳖、鳅孕孕育之时,不把毒药、渔网投入湖中;四季之事不违时节......,根据万物的生长和四时运行特点,把人的取用和万物的养护结合起来,谨其时禁,长养其时,维持自然的持续繁衍,这样百姓才会“有余食也”、“有余用也”、“有余材也”。

(三) “节用御欲”的生态责任义务

人類不断膨胀的欲望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人类能否全面发展的关键。荀子“节用御欲”的生态责任观,提供了有效的价值参考。荀子并不否定人的欲望,他指出“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人都想有好的享受、有用之不尽的财富,这是我们的人之常情,但是面对着资源的不足,我们是不能肆无忌惮的享受,而应该“长虑顾后”,要节用资源。荀子在节用的同时也强调“御欲”,“欲多而物寡”,因此荀子主张通过“礼”的来节制人的欲望,“礼,节也,故成”,礼的作用在于节制人的欲望,防止人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正所谓“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

三、 荀子生态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突出问题表现在人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由此而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也割裂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荀子对这一问题有着深刻地见解,荀子“节用御欲”等的思想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关心和爱护自然万物。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树立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努力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安小兰译注.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蒙培元.人与自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9)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生态文明启示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