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娜
【摘 要】目的:观察总结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采用新式雾化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一般资料、治疗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治疗7 d后显效42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3.2%。患儿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5±0.9) d,气喘平均消失时间为(2.9±1.1) d,咳嗽消失平均时间为(3.2±1.5) d,啰音消失平均时间为(3.8±1.6) d。结论: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护理全面的治疗前护理准备,吸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吸入后注意叩击拍背辅助咳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护理;雾化吸入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84-02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为小儿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在春冬季节变化时较为多发,且以婴幼儿为主,对其身心发育有着严重的影响。传统治疗方法以静脉注射祛痰平喘镇静药物为主,效果不佳。近些年来随着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进展,新治疗方法不断增多,对护理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挑战。本文总结分析了本院近年来 73 例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采用新式雾化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者6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均在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7±0.5)岁,男性40例,女性29例。所有患儿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气喘、咳嗽、干湿啰音,病史1~6d,平均病史( 3.4±1.2) d。
1.2 治疗方法 入院给予常规的平喘、吸氧、镇静、抗感染治疗,给予细辛脑注射液0.5mg/kg 稀释至0.02% 浓度静脉滴注,每天两次。给予布地奈德( 1mg/2ml) 雾化吸入治疗,将混悬液挤到雾化器雾化杯中后,药液被气流撞击为微小雾滴随着患儿呼吸被吸进呼吸道中。治疗 7 d 为疗程。
1.3 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护理方法
1.3.1 雾化吸入前准备 患儿及其家属进入病房后向患儿家属讲述患儿目前病情情况、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的方法及效果,雾化吸入过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调整室温很稳在22℃~25℃,湿度在50%~55%。准备好雾化吸入器,并配备好相关药物准备进行治疗。
1.3.2 雾化吸入中配合 由于患儿年龄过小,主管能动性较差,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哭闹的情况,如果饱食后进行易出现呕吐情况,所以选择餐前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患儿可选择坐位或者半卧位,部分严重患儿可在肩部垫高 20°~30°下移膈肌以使吸入量足够大,呼吸深度足够深。每次吸入0.5mg,每次吸入的时间控制在15min,午饭前及晚饭前各吸入一次。由于患儿均在3岁以下所以选择面罩吸入方式,将柔软的硅胶面罩及弯接管连通后确保面罩完全覆盖患儿的口鼻,严密性良好,压力适中开始进行治疗。注意密切的观察全吸入过程中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管道的通畅情况和出雾的情况。如患儿出现口唇发绀、面色青子、呛咳、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给予停止吸入治疗,给氧吸痰同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3.3 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在雾化吸入之后应该帮助患儿进行全面的面部和口腔清洁护理,以减少粘附在皮肤和黏膜上的药物刺激。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右手指并拢后以空心掌借助腕部的力量有节奏的从周围向患儿肺门轻轻叩击,协助患儿咳痰,每次吸入后进行叩背 5 ~10 min。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临床疗效。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啰音消失、气喘消失四个方面。临床疗效标准: 显效: 患儿发热、气喘、咳嗽等症状和体征消失,胸片复查见病灶全部消失; 有效: 患儿发热、气喘、咳嗽等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胸片复查见病灶部分消失;无效: 患儿体征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 结果
本组患儿治疗7d后显效42例(57.5%) ,有效 26例(35.6%),无效5例(6.8%),总有效率为93. 2%。患儿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5±0.9) d,气喘平均消失时间为(2.9±1.1) d,咳嗽消失平均时间为(3.2±1.5) d,啰音消失平均时间为(3.8±1.6) d。
3 讨论
肺炎为小儿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由于支气管的管腔较为狭窄,纤毛的活动性较差,黏液的分泌量较少、肺部的弹力组织尚未发育完全,易受到病原菌的困扰。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病原菌以病毒、细菌及其混合感染为主。气道的炎性水肿及粘稠痰液栓塞加之气道的狭窄性导致了喘息的发生,患儿咳嗽较为乏力,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导致呼吸功能和心功能的下降。因此采用雾化吸入治疗能够通过直接给药的形式直接清除气道的炎性反应,降低了痉挛收缩症状,同时抑制了水中的发生,效果显著。
在护理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分析了以下几点经验: ①雾化吸入治疗药物脂溶性强,粘附力较大,在面部以粘附,导致实际用药量的下降。因此在治疗前应彻底清洁患儿面部,减少滞留依附,提高疗效。②在雾化杯加入药液后应充分晃匀,这样有助于药物剂量应用的准确性,也帮助药物在喷出时更少的残留在杯壁上。③雾化吸入全过程应有护理人员全程监控,在治疗之前应将治疗过程和相关知识充分宣教给患者家属,避免其因为患儿哭闹私自扯下面罩,也可避免治疗中意外未被及时发现而导致的危险。④如果直接雾化吸入的效果不佳,可在吸痰后重新进行一次雾化吸入,减少了由于气道内痰液堵塞而导致的利用率下降。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本院近年来 69例小儿哮喘性支气管肺炎采用新式雾化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可以看出,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治疗前护理准备,吸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吸入后注意叩击拍背辅助咳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朴红实. 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4( 17) : 149-151.
[2] 任彩英.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 西南军医,2011,13( 2) : 334-335.
[3] 姚秋萍,凌秀兰,林春招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療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护理观察. 吉林医学,2011,30( 12) : 1065-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