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英雄共魂魄

2014-04-29 00:44田永元孟令霞
中国铁路文艺 2014年2期
关键词:刘玲养路工大巴山

田永元 孟令霞

巴山蜀水真正走入世人眼中的应该说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一条神奇的铁路镶入了神秘而险峻的崇山峻岭间,拉紧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重庆与全国各地的联系,这就是用艰苦的劳动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以及无数生命的代价凝聚起了襄渝铁路。人们似乎从这滚动的车轮里听到了现代化逼近的脚步声。襄渝铁路筑路难,已成为了那段光荣的历史挥写在崇山峻岭间;而护路难,却随着这条铁路的诞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汪汗水地伸延着这条线路那动人心魄、叹为观止的璀璨历程。于是,才有了昨天、今天大巴山上护路人那催人泪下的创业和守业的历史。

当年,修筑这条铁路,铁路建设大军付出了太多的艰苦,在当时物质条件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他们以一种一往无前、奋力不止的精神,以每公里几乎牺牲一个人的代价,修筑了现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襄渝铁路。山中有铁路,自然就有护路人,就有铁路护路人永不停息的脚步。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近半个世纪以来,担负着这条线路的护路人,生命不止,奋斗不已。几代人的脚步构筑了蜿蜒的襄渝铁路上的“巴山魂魄”,骄傲地成为了创造无数个艰难困苦条件下的奇迹,书写了一首首青春年华的璀璨诗篇。正是这巴山护路人五十多年来那些平凡而动人心弦的故事,给予了我们多少的激励和启迪!巴山蜀水间的铁路,最典型的莫过于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处于襄渝铁路中段大巴山这最复杂、最险峻的地方。可谓山险涧深,人烟稀少,是处于荒凉闭塞的大巴山腹地,担负着襄渝铁路上下行81公里线桥设备的养护维修任务。分布在四个站区和两个乘降所。在这里,164名干部工人,面对荒凉,面对艰难,面对夏季不断爆发的山洪、冬季持续飘飞的大雪那些数不清的大自然给线路带来的灾难和威胁,他们奋斗着,拼搏着,护卫着这山间滚动的血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都在他们的脚下和手中迎刃而解。而滚动着的车轮总是在这条线路危险而艰难的地段唱出巴山精神,闪现出巴山魂魄。

1.昨天的历史近在眼前,而久远的故事代代传承,照耀着巴山精神继续绽放璀璨的光芒。

在这深山里养护铁路的干部和职工,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每当暴雨成灾或大雪飘飞的时候,他们听到最多的不是暴雨的呼啸,不是寒风的凛冽,而是向着一个方向统一而整齐地回荡在山中的那坚实而有力的脚步声,那是诉说着铁路工人在岗位上坚守信念的一盏信号,更是如车轮滚动般的钢铁大军。你可以想象诸多的画面,当暴雨倾泻而下的时候,山间的路基最容易松缓,甚至被冲垮;在大雪飘飞寒流滚滚的天日,线路上的道钉和钢轨最容易在车轮下脆裂。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双双有力的大脚在线路上巡视,一双双平凡的眼睛如火眼金睛般地透过风霜雨雪能入铁三分地查清隐患,一旦灾难降临,不知道是一股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和魔力,顷刻间,工人和干部们就会蜂拥而至,在狂风和浪涛里闪现一个个倔强的身影。此刻,你会觉得列车不是从他的眼前过去的,而是从他们的肩头飞驰过去的,他们的肩头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念,要知道这种超常人想象的与艰难困苦打交道的日子,不仅仅是分分秒秒,而且是年复一年。昨天,手中只有锹镐等笨拙的工具,使艰难的物质生活更为困苦,孤独的草房,冰冷的干粮,在深山里同亲人们长期的分居,只有同大山、钢轨、隧道和不时开来的列车诉说这单调的生活。那位隧道工长谢和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呆就是二十年,手中的锹镐不知用坏了多少,桥隧上的隐患更不知道排除了多少。亲人的埋怨和痛楚不知听到多少。可是,他们总是那么默默地干,仿佛与大山有约,与铁路有约,与钢轨有约。他这辈子的青春,注定要奉献在这里,他们的价值,注定要展现在这里。有位年轻人,乍到这里,面对单调困苦的工作,他哭了,他要扛着行李走回去,他要走出大巴山,他知道外面的世界精彩,他凭什么在这里守望。老工长的语言并不多,迎上前去只拍了拍肩膀说:“我送你。”后来,老工长把他送到了有32座坟墓的地方:“你走了,总要跟他们说几句话吧。”谢和平没吱声, 老工长把领他到吴三珍墓碑前,掏出手帕,一边擦拭着墓碑上的灰尘一边说:“她是修建襄渝铁路而牺牲的最年轻的姑娘,才 18岁,如果今天活着,比你大不了几岁,她是主动申请来参加襄渝会战的,她能舍出命来参加会战,心里一定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襄渝铁路建成后,一定会加入到养护铁路的队伍中,你说单凭这一点,我们能忘记他们吗?她留下那份工作,也就是这里的工作,再苦再累总得有人干哪!”老工长的这番话,字字清脆,句句千钧。在他的心头荡起了万丈狂澜。是的,大山养路护路工作是单调的,是劳苦的,而在大巴山养路甚至更是寂寞的。可是,这是国家大动脉的组成部分,总得有人来干啊!尤其是许多人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生命,比起他们,我们还是幸福的。他接过老工长的手帕,把墓碑擦拭得更洁净。他敞亮起来,毅然跟着老工长回到低矮的房里,从此,工区的小屋在他眼前敞亮起来,大巴山在他眼前敞亮起来。如今工区的小屋变成了明亮的职工宿舍,手中的锹镐被更机械化的工具所代替。脚下的道路更踏实了,他的步子更稳健了,而身后,加入这支队伍的脚步多了起来,滚动的车轮在眼前加速地飞转着,要说青春无悔,跟随着老工长的脚步,已经走入到中老年队伍的他们,面对眼前的一切,自豪往往多于感叹,幸福往往多于苦涩。毕竟,大巴山接纳了他们,毕竟,他们辛勤的汗水在日月的变换中挥写着大巴山史诗的秋千功业。

是的,寂静的大巴山,是历史最好的见证人,当隧道贯通、钢轨铺就、信号闪烁的时候,巍巍的钢梁上通过的列车,像奔驰在半空的骏马,壮观而美丽。然而,桥梁与地面的河流落差百米之高,看似壮观的景象,但对养护人来讲,那种维修和养护的艰辛和惊险,不身临其境,是绝对想象不出来的。第一次爬上103米高的桥梁刷油漆,曹美英就感到头晕目眩,两腿发软,飞驰的列车还没走到跟前,她就觉得山摇地动起来,一瞬间,仿佛灵魂都动起来。她想到,她不是来探险寻路的,不是来观看景色的,这座桥梁就是她的工作岗位,是必须用油漆养护和保护的,岗位意味着什么,是每天都不能离开的地方啊!她哭了,甚至绝望了,仿佛命运同她作对,并不壮实的她每天的工作,感觉每天都是从鬼门关前穿过啊!她爱人是北京知青,他们可以回到北京去,那里车水马龙,然而他们选择了这里。从事这样的工作,对女同志来说,既意味着无情,也意味苛刻。而曹美英毕竟是曹美英,面对眼前的悬崖峭壁,当泪水流干后,她使劲跺了跺脚,头高昂起来,不就是103米的落差吗?“我要是退下了,就意味着我没有勇气面对眼前的一切,作为大巴山的一分子,我得有坚持下来的骨气。”她一咬牙,用安全带把自己绑在了长桥的栏杆上,硬是坚持着,慢慢地挥动起手中的工具,她要坚守,她相信自己能坚守下来。可是,当她回到家里的时候,眼前的情景,再次让她落泪了。那时工区人少,孩子只好放在家里,老人来不了,无法帮她养,只好把孩子绑在床的栏杆上。孩子醒了,眼前更是枯燥和单调的,她等待着母亲,哭得嗓子哑了,这一刻,看见妈妈挥动小手的这一刻,曹美英再也忍不住了,紧紧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怀里,她太难为自己的孩子了,可是对孩子割舍不尽的爱和工作割舍不尽的责任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冲撞着她的心灵,激荡在她的思想深。在这一刻,曹美英觉得自己推掉了人世间的狭隘,难怪站在桥上,觉得眼前的大巴山同祖国同自己的心灵是那么近,于是,每天上演一道催人泪下的风景。山下小屋里的孩子,挥动着小手送走上班的妈妈,傍晚,留着泪水幸福地投入到母亲的怀抱。岁月荏苒,大巴山编织着多么动人心魄的母女情啊,而大巴山急飞的车轮为什么能打动人心,不正是有曹美英这样的充满情感的奉献所带来的感悟吗?站在103米的大桥上,渐渐地,曹美英的脚踏实了,仿佛有两个擎天支柱支撑着她,每当白天,南来北往的旅客都会在大巴山上看到这样一幅壮观的奇景,被绑在栏杆上的曹美英敏捷地用手中的工具清除着钢梁上的锈斑,又不时用油漆为钢梁涂抹新的衣衫,一会如凌空飞燕,一会如鹰击长空。大巴山正是这边风景独好。是的,正是在曹美英这样一批批有作为的养路人的带动下,大巴山变了,变得秀美现代起来,更由于安康工务段的领导班子和巴山养路车间的干部职工高屋建瓴,将几代人艰苦创业、扎根大巴山的无数动人事迹,升华为一种精神,一种巴山魂,感人至深的创业精神,进而演变为一种行为,一种社会价值,成为了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所以,这种精神才能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来自于天南海北的工人和大中专学生。正是这种创业的精神,使大巴山人拓展了创业的空间,坎坷不平的山路逐渐地变得宽阔起来,职工的宿舍逐渐变得舒适漂亮起来,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这群山相拥土地十分珍贵的狭小地带,他们修建起了宽阔的运动场,一年一度的巴山运动会,是这个车间文体生活的重头戏,在这里,拔河,短跑,长跑,甚至是结合养路工作特点的竞赛项目随之涌现,运动会上,职工家属,大人小孩,几乎全部出动,这种运动被广大职工骄傲地称之为巴山奥运会。这名字起得气派,真实,是很具有现代感的。的确,大巴山奥运会自始至终贯穿着全员参与人人参与的宗旨,俗话说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在大巴山奥运会那蓬勃着活力的会场上,我们更感受到如今的大巴山人,那充满着不竭的活力。

2.今天脚印依旧坚实,蓬勃行进中的活力,书写着巴山魂魄更新更抒情的篇章。

当新的世纪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大巴山的铁路工务工区更显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新姿,退下来的老职工和刚分来的新职工,因为文化结构的不同,而形成了一个更显著的落差,也就是说新来的工人几乎都是大中院校毕业的学生,安康工务段的领导班子,首先注意到的这个变化,这些见过世面,受到过高中以上教育的青年人,面对眼前这个依旧相对偏僻、封闭、落后的大巴山区,能够在这里扎下根来吗?尽管如今的襄渝铁路已经修成了双线,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可是,没有一支思想上、业务上过得硬的青年建设队伍在这里坚守,那岂不是沙滩上建楼阁、半空中建花园吗?段长刘惠军和党委书记彭有辉率领领导班子成员努力践行“巴山精神”,把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的思想贯彻进他们工作的主线,用段长刘惠军的话说:“大巴山区几代员工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有着那么多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生产的经验,那只能说明过去曾有过的高度,如果今天我们不赋予它新的思想、新的内容,找出新的途径,那就要说我们这届班子踏步不前了,踏步不前就是落后了。”党委书记彭有辉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要让我们的工作有新的突破,一定要把年轻人的工作做到位,把他们内心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这样,创新才有实际的意义。”认识归认识,但是,具体落实到每个人,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必须是扎扎实实、有的放矢的。为了继承大巴山精神,凡是安康工务段的职工,都必须在大巴山区进行岗前培训,必须让大家明白你在大巴山走过的路程闪耀着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思想火花。在这里,人生的价值完全赋予了新的价值,大巴山会让我们感到这是创业者美好的家园。确实,进入大巴山岗前培训的一周,会让年青的工人有一种在雷鸣电闪中敞开思想与之相撞的过程,而闪烁不尽的思想火花给了这些工人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到这里来,继承以往的是必须的,创造更新是终生追求的,不是说有为才有位吗?在这里,虽然生活艰巨些,工作艰苦些,但是正是这艰难和艰辛里有我们人生的价值。无论你是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的,还是华东交通大学毕业的,无论是来自北京的还是来自上海的大学生,都一律下到养路工区在一线岗位进行锻炼,你不是感到这里文化生活落后吗?你就要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展现出来发挥出来,这种落后的状态,大巴山落后的状态就会因为你的展现有所改变,你同这里的列车、这里的钢轨、这里的一切思想交流了,就会产生一种创造的冲动,那些在你手上不断变换的新型的劳动工具,因你的掌握而有了现代化的端倪,大巴山工区落后的设备,就是这样废弃在你们的手中脚下的,你的人生价值观在这里得到的认可,比什么都重要!其实,那些年轻的职工,初来这里,不可能没有更多的想法,不可能没有退去的念头,可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是在这逆水行舟的奋进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刘玲,一个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的女研究生,凭着一颗年轻人火热的思想坚决要求到大巴山区,当真的置身于这偏僻的工区,面对着眼前环抱的山峦,她的思想开始波动起来,也许是命运同她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她的家乡在烟台的大海边,当面对碧波万顷的大海,她曾想,那里总该有我展现个性的空间吧。可是,如今百步之内就是大山,她突然觉得目光被遮挡了,而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最可怕的是孤独和单调,在这里表现得最为突出。可是,以往巴山人创业的历史就呈现在眼前,而这些普通的巴山人骨子里所蕴含着的是一种极能震撼人心的地方,最强悍的劳动,使用身体中所发出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坚持着,这些养路工人,他们每拧动轨道上的螺栓都要投入身体很大的力量,而每天这种付诸体力而单调的工作就要重复几千次,沿途的81公里线路,光桥梁和隧道就占据绝大部分里程,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甚至大雪纷纷的时候,这里的巡道工人总是用两只脚丈量着检查着,而脚下的许多事故的隐患,总是被无情地暴露在他们的脚下和犀利的目光中,火车就是在这些人的目光和脚步中不断加快着速度,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深山之地,却高扬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新姿。这种人生的价值,难道不令我们现代青年深思和效仿吗?眼前的山峦就不能远眺吗?其实,只要豪情在,志气高,肯定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关键是要有开阔的胸襟,真正的山鹰从来都会在大巴山上自由地翱翔。刘玲,就是这样在大巴山的工区待下来了,她是抱着自己的电脑和一身的本事来到这里的,往往在休班的时候,计算机抻长着她的意念,小小的屏幕上,她感到大巴山把这个世界拥抱得这样紧,无论在线路的施工中,还是在平日的线路维修中,她都感到“现代化”这个词同大巴山的每一节钢轨、每一盏信号、每一个道钉都衔接得这样紧,而那些平凡的朴实的养路工们的感人的故事,都神奇般地从这里喷薄而出:那位家住咸阳、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的大学生莫志明,正是在前几年舍弃了家庭舒适的环境来到了这里,如今已是线路车间的车间主任了,在他身上最多的故事就是将自己学到的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灵活地运用到这条大山腹地线路的养护过程中。每天每夜,在平凡中书写着整个车间安全、优质的工作进程。那位来自于华东交大线路专业的高材生宋金明,在挂职锻炼中,在一台台新配置到这里的新型的养护机械中找到了自己可以发挥的特长,昔日的抡镐挥锹的养路工形象已经被娴熟操作着的各种机械设备所替代,每天他都会自觉地辅导那些养路工人,尽快掌握现代化技术的窍门。养路工的繁重劳动减轻了,维护线路的质量提高了。大巴山的养路工人离不开这位聪明能干的大学生,而大学生也离不开这个朴实的养路工群体,于是,在我们养路工人队伍中,工长,这个兵头将尾赋予了他全新的内容。大巴山养路车间走出了大学生的工长,而这样的工长,不仅仅只他一位,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这里。迅速地改变着大巴山养路队伍的知识和年龄结构,以往沉寂的大巴山突然觉得热闹充实起来,手机、彩电、计算机、汽车,许多新型的养路现代化设备,还有运动场、文化公园广场,仿佛都随着现代化的养护工的意愿应运而生,甚至公园里那些桌椅和建筑和雕塑,都是由养路工手中的道具、锹镐、钢轨、信号灯等物品巧妙组合而成,这些东西在面对大山,面对蓬勃的养路工人都有了生命,都有了情感,都在眼前,都在大巴山波动起来,充满了创意和温馨。刘玲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在大巴山腹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慢慢地,她觉得自己也是一颗花草,植入了大巴山广袤的山野之中,她又如同一朵浪花,融入了大巴山的潺潺溪水之中。于是,她觉得大巴山理解了她,她渴望投入到大巴山的怀抱,这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每一座桥梁,每一条股道,都牵动了她的心弦,她突然感觉手里握住了一把钥匙,能打开着大巴山的奥秘了,那重叠不尽的奥秘需要她探索、求证、充实,于是,工暇之余,他们想到用自己头脑的知识来改变以往养路工人只管养路护路的单调局面,每座山坡的土质结构,每座山梁的承受压力,甚至桥梁和线路的改造这些以往唯有路局、设计院和工务段技术室关注的问题也纳入到他们的视野中。一时间,刘玲的宿舍成了年轻养路工聚会的地点,更多的话题就是怎样尽快改变大巴山严峻的自然环境对安全生产造成的危险,他们利用计算机对一些护坡进行计算、测量,向有关设计部门提供有力的数据,一下子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难题,甚至在暴雨天造成隧道塌方、排除险情后怎样使积水排出更迅速,通道设计得更合理,刘玲就是凭着她学到的本事和实践的经验,同这里的大学生搞了一个设计方案,谁成想,他们这个方案经过局里的设计部门和段里的技术部门共同验证,认为是涵洞排水改造最完美的方案,就是用了这样的方案施工后,为国家节省了几十万元是投资。这件事,在大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置身于大巴山区谁说只有往昔的单调、艰苦,如今,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奉献创造改变眼前环境美化生活所带来的无上光荣和欢乐,如今,刘玲工作室正式挂牌。小荷才露尖尖角,这尖尖角,就是智慧的象征,蕴含无穷生命力的标志。如今,扎根在这里的刘玲,已经是一位助理工程师了,原本到这里只想试试看的她,却不知不觉对这里充满着无限的挚爱。一个沿海城市长大的姑娘,就这样长期在封闭的大山扎下根了,她能够持久吗?人们自然有理由怀疑,不仅是身边的伙伴,就连她的父母也不相信她会在这里扎根。身为教师的刘玲的父母,退休后,带着各种疑问来到了大巴山,来到了刘玲工作的地方,刘玲没有对父母过多的表白,带着父母来到工作的工区,踏上大巴山崎岖的山路,来到自己的工作室,她娓娓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当时的苦闷和思想的徘徊,然而更多讲到自己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讲得那样自然,那样坦诚。父母明白了,她是以自己身为大巴山的一分子来向父母倾吐衷肠的,她说得好,其实,当思想、当豪情越过大巴山峰,疾飞的翅膀就没有了阻挡的天地。眼前的山峦和家乡的大海早已在她心中连在了一起。大有作为那可不是一句空话啊。她说到这里,那些穿着黄色防护服的年轻人,已经簇拥在她的周围,这些不同高校毕业的同行和校友们都用着自身的感受,表达着对大巴山的一片深情,望着这些年轻人,这对教师夫妇似乎明白了这种铁路人的大巴山情结已经扎扎实实地扎根于他们的心中了,敞开他们的思绪,在女儿面前,他们才理解了当年那位北京的桥梁工退休后从北京开车到这里来,那些在大巴山扎根了几十年的老工友,如今身居闹市,退休不忘到这里来看一眼大巴山奥运会,那曾在这里工作的干部至今还珍藏着当年的劳动工具,还要不远千里地送到这里来,在人生的历史上,比起大巴山的年龄,襄渝铁路的诞生,只是一瞬间的过程,可是,正是这一瞬间的过程,大巴山的几代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此时此地,刘玲的父母能不为女儿的成长而骄傲吗?

大巴山,一方常与英雄共魂魄的天地,还会演绎出蓬勃的现代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戏剧来。

猜你喜欢
刘玲养路工大巴山
故乡行(外一首)
张中信大巴山书写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陕西省“十佳养路工”潘林森
国境线上一抹橘红——内蒙古边防公路优秀养路工素描
全域旅游背景下城口县旅游精准扶贫基础与模式研究
大巴山粉葛组织培养技术
我们爱老师
拥抱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