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情绪词汇综述研究

2014-04-29 21:52宛方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4年2期

宛方

摘 要:情绪词汇是独立于具体词汇和抽象词汇之外的一类词汇,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成为二语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是目前在二语习得领域对第二语言情绪词汇的研究和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本文拟对情绪词汇的定义、特殊性质、影响二语情感词汇习得的六个主要因素及常见的实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在中国,对情绪词汇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描述层面,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绪词汇的研究尚未深入,还不能深层次地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情绪词汇的情绪性表征和反应。因此本文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对未来的研究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关键词:情绪词汇;情绪化词汇;心理词汇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5-0138-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2.033

1 . 引言

情绪与认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情绪(emotion)与情绪性(emotionality)也是心理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学领域,对情绪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在心理词汇的研究中,情绪一度被忽视。情绪词汇曾经一直被認为是抽象词汇的一部分。Altarriba(2004)做的一系列研究证明情绪词汇是独立于具体词汇和抽象词汇之外的一类词汇。直到这时,情绪词汇才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成为二语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是在中国,对情绪词汇的研究大多数是从语用学和语篇描述方面进行的(Pu, 2007;郑玉荣,2010),很少从认知心理方面进行研究,没有深入到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本质。本文对二语情绪词汇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希望能为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绪词汇研究提供方向和帮助。

2 . 情绪词汇的相关研究

2 . 1 定义

在不同的研究中,对情绪词汇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其中使用最广泛的主要有两种定义方法。第一种是比较广义的定义,Ortony和Clore(1987)提出,情绪词汇必须满足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都能用来描述情绪状态:一:感到**,二,是**的。比如说,“悲伤”“感到悲伤”和“是悲伤的”都可以用来表示人的情绪状态,“悲伤”就是情绪词汇。“被忽视”(ignored),“感到被忽视”可以用来表示情绪,但是“是被忽视的”表示的是事情的状态,不是表示情绪状态,因此“被忽视”就不属于情感词汇。第二种采用的是Osgood(1975)的定义,Osgood的定义更倾向于对情绪词汇的成分分析。Osgood等学者认为,情绪词汇包含三个要素,评价(evaluation)、主动性(activity)及强度(potency)。不同的学者对这三个词的表述也不一样,但大多数学者都一致认为情绪词汇至少包括激发性(arousal)(高、中、低)和效价(valence)(积极、消极、中性)(Pavlenko, 2008)。与情绪相关的词汇,除了情绪词之外,还有一类是情绪化词汇(emotionladen words)。情绪化词汇不是直接地对情绪进行描述,而是间接地引起或诱发情绪反应,情绪化词汇包括比如“piss”(用作动词时用来表达挫折的心态),“idiot”(笨蛋)等(Pavlenko, 2008)。

研究表明,情绪词汇和情绪化词汇在心理词汇中的表征存在区别。Knickerbocker & Altarriba(2011)的实验研究表明情绪化词汇产生的情绪反应比情绪词汇弱。一般在研究中,需要将这两类词汇明确区分开来。

2 . 2 情绪词汇的特殊性

情绪词汇被认为是一类特殊的词汇,是因为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Altarriba和Bauer(2004)发现,情绪词汇的画面和语境联想都比具体词汇低,也就是说具体词汇(如,桌子、笔)比情绪词汇更容易产生画面和语境联想,但是短期自由回忆测试中,情绪词汇回忆的正确率却比具体词汇都要高。与中性词汇,即情绪中立的词汇相比,情绪词汇有以下特性:自动反应程度更高(Dinn & Harris, 2000);更容易被记住(Altarriba & Baucer, 2004; Ferre el at., 2010);更能吸引注意力(Odonnel & Sereno, 2012; Sutton & Altarriba, 2011)。

2 . 3 影响二语学习者情感词汇习得的因素

二语学习者通常表示在使用第二语言时,有一种距离感,当用第二语言来表达禁语或不文明用语时,产生的情感焦虑远比母语低(Gonza, 1976),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探讨二语学习者在母语和二语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反应的不同(Osgood et al., 1975; Ferre el at., 2010; Gonza, 1976)。由于母语与生活息息相关,与个人情感经历联系更紧密,通常情况下,二语学习者的母语情绪性(emotionality)比二语高。但是在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中,母语情绪词和二语情绪词的关系远比这个复杂得多。它们的关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2.3.1 二语水平。大部分对情绪词汇的研究都选取的是水平较高的二语学习者。在Sutton等人(2007)的实验中,对象为七岁以前开始学习二语,高水平二语(英语)学习者,研究表明他们的二语情绪词汇的情绪性和母语没有差别。Eilola等(2007)研究采用的是9岁左右开始学习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实验对象,同样英语水平很高,Eilola等(2007)得到的结果和Sutton等人的结果是一致的。在Ferre(2010)的第三个小实验中,实验对象选取的是比较晚,而且是在学校环境中学习二语的双语者,他们的英语水平也很高。Ferre(2010)同样发现双语者在母语和二语的情绪词汇反应上,没有差别。三个实验中,实验者的二语习得年龄不同,习得环境不同,他们唯一共同点就是二语水平都很高,三个实验都发现双语者母语和二语的情绪词汇表征没有差别,由此可以看出,二语水平是决定二语情绪词汇的情绪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至少起决定性比习得年龄和学习环境都强。一般认为当二语水平较低时,二语情绪词汇的情绪性就低于母语,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假设没有得到实证研究证明,大多数学者只是从反面论证。

2.3.2 二语习得年龄。实验证明,二语习得年龄对情绪词汇的习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Anooshian和Hertel(1994)发现只有母语的情绪词汇比普通词汇更容易被记住,然而二语情绪词汇的被正确回忆率和普通非情绪词汇没有差别。研究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实验者都是在较晚的时候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相比之下,Ferre等人(2010)发现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双语者的母语和二语情绪词汇表征没有差别,这主要是他们的实验者都是在三岁左右开始习得第二语言。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只考虑习得年龄,幼年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双语者的两种语言情感词汇表征基本一样(Altarriba & BasnightBrown, 2010),但是在青少年及青少年以后年龄段的学习者,母语的情感词汇测试表现明显优于第二语言。但是目前没有实验单独研究习得年龄对情绪词汇习得的研究,我们只能从研究结果中进行总结。当然,年龄这一因素时刻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

2.3.3 词汇类型。在一般的分类中,情绪词汇可以分为积极、消极、中性(即不带情绪色彩的词汇),情绪化词汇又包含禁忌语、诅咒、(儿时)训斥语、昵称、反感词(蛇、蜘蛛)等(Pavlenko, 2008)。大部分研究關注的是情绪词(Ferre el at., 2010; Anooshian & Hertel, 1994),在情绪化词汇当中,研究较多的是禁忌语和(儿时)训斥语(Eilola et al., 2007)。关于二语学习者对不同类型词的反应的研究结果归纳如下:

(1)情绪词汇(和中性词汇相比)。一般来说,无论是在母语还是二语中,情绪词汇的记忆保留性比中性词汇都好(Ferre, 2010)。但是,Anooshain & Hertel(1994)表明学习者对母语的情绪词汇(积极和消极的)的记忆更好,但是对二语的情绪词记忆没有优越性。但是,Anooshain等人解释,这是因为他们的实验者是在7岁以后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母语和二语的情绪词汇表征存在差别。

(2)情绪化词汇。情绪化词汇当中研究比较多的是禁语、诅咒语以及(儿时)训斥语。整体来说,研究者一般都证实母语的禁语和诅咒语表达的感情比二语强得多(Koven, 2006)。

Harris等人(2006)测试实验者对不同类型的情绪词汇和情绪化词汇的反应,他们发现禁语和诅咒语产生的SCR结果明显。另一些实验也表明,双语者对禁语和诅咒语的记忆比情绪词汇更好(Ayc & Caldwell-Harris, 2004; 2009)。甚至有研究发现双语者对第二语言的禁语和诅咒语的记忆超过母语(Ayc & Caldwell-Harris, 2004)。

总而言之,无语是母语还是二语,情绪化词汇,特别是禁语和诅咒语,产生的情绪反应比情绪化词汇更大;二语的禁语和诅咒语产生的效应可能比母语的更大。

实验中的结果会受到不同类型词的比例、选词的数据库以及测试程序等很多程序的影响(Ayc & Caldwell-Harris, 2004)。通过上面的总结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表达情绪的词汇在心理词汇中的表征强度的对比还有待更系统、更严格的证实。

2.3.4 情绪词接触的方式。情绪呈现的方式主要是指学习者平时是以阅读形式还是听力的形式接触情绪词汇。Harris, Ayc & Gleason(2003)实验发现,当禁忌语以听力的形式呈现时,母语产生的SCR结果明显高于二语,但是当以阅读的形式呈现时,二语和母语产生的结果没有差别。这一实验结果证明,听力形式更有利于产生情绪性。

2.3.5 性别。许多研究都证明男性和女性在情感表达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女性的情绪感受比男性深,女性更喜欢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语言使用中,女性也更关注语言的情感表达功能及情感意义。一般男性喜欢表达社交、自我成就方面的情绪;而女性则更倾向于表达焦虑、关爱等情绪(Pu, 2007)。王媛(2012)研究发现,女性对二语的消极情绪词和中性词的记忆更好,但是她们对于情绪词是以哪个语言呈现的记忆准确却没有优势。Schirmer等人(2002)发现,在词汇加工过程中,女性对情绪韵律的运用比男性早。但是目前为止,情绪词汇研究中,还没有实验探讨性别这一变量。

在二语习得领域,性别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对情绪词汇探讨的加深,对性别的作用和角色也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3.6 学习环境。目前有影响的情绪词汇研究的研究对象都是来自双语社会,基本都是西方社会(Sutton et al., 2007; Eilola, 2007; Ayc et al., 2004),也就是这些二语学习者都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的。除Ferre等人(2010)外,很少有学者研究在学校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的双语者。Ferre他们的研究对象是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他们只在学校学习和使用英语。结果证明这些双语者母语和二语的情绪词汇表现没有明显差别,且他们的表现和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的双语者没有差别。仅仅这一个实验不能揭示在学校正式课堂中二语学习者的情感词汇习得全貌,因此对在学校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的双语者的情绪词汇习得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3 . 常用实验方法

在情绪词汇的实验中,实验者关注的中心是情绪词汇的情绪性(emotionality)。情绪性是指情绪词汇的激发性引起的学习者对情绪词汇的自动加工的程度。总体来说,加工的自动性和记忆的保留是实验的关键。

3.1 情绪Stroop测试。这种测试方法是根据心理语言学中的Stroop(1935)任务改编的。情绪Stroop测试给实验者呈现一个情绪词汇,然后让实验者说出或者按键表明这个词汇的颜色。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测试实验者在实验时候的注意力分配情况。情绪Stroop测试可以测出实验者对不同类型或不同语言的情绪词汇的关注度(Sutton et al., 2007; Eilola et al., 2007)。

3.2 等级评定(rating)。在实验中让实验者对情绪词汇的抽象性、具体性、情感愉悦程度进行等级评定,比如让实验者对“高兴”这个词就抽象性进行打分,范围为0~5。一般要求实验者以最快的速度反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看出实验者对情绪词汇的认知情况(Ferre, 2010)。

3.3 自由回忆。自由回忆需在实验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说,先让实验者接触实验材料(情绪Stroop任务或等级评定等),但是不告诉他们之后还有记忆测验。通过让实验者写出他们能记得的任何东西,探讨情绪词汇在记忆中的保留情况(Ferre el at., 2010; Eilola et al., 2007)。

3.4 点探测(dot probe)。点探测是心理学中常用的试验方法,很多实验采用这种方法来检测情绪对注意力的影响(Sutton & Altarriba,2011)。实验过程大致是: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十字”,让实验者注意力集中,然后出现测试用的词汇,测试词汇在屏幕上呈现一定的时间后消失,然后马上出现点或者是别的字母,测试者需要通过按键或口头对点或字母进行反应,记录反应时间。这个方法的原理和情绪Stroop大致相似。

3.5 打底測试(priming test)。打底测试的理论依据是传播激活理论(spreading activation theory)。在心理词汇中,语义相近的词的节(node)联系在一起,整个心理词汇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一个概念被激活,与之相邻的概念都被激活。在实验中,如果前面出现的词能加速后面的反应时间(打底效应,priming effect),那么就认为这两个词在心理词汇中有语义联系。Altarriba(2004)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发现情绪词汇和抽象词、具体词之间不存在打底效应,因此她认为情绪词汇是一类特殊的词汇。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探讨母语和二语情绪词汇的概念表征关系(1997)。

3.6 其他物理电子设备。其中广泛使用的设备有,SCR,正电子发射断层扫面(PET),核磁共振成像(MRI)(Beaucousin et al., 2007)。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及时地,精确地记录实验者的脑部、皮肤等部位由情感词汇刺激产生的生理病理细微变化,另外还有眼运动跟踪器(Odonnel & Sereno, 2012),通过记录实验者眼珠的变化来追踪实验者注意力的分配。这些现代化技术设备为情绪词汇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4 . 中国相关研究

目前在中国,整体来说,对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和全面(Zhang, 2004; Zhang, 2009)。但是,对情绪词汇的研究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系统及深入。其中也有少数学者对汉语情绪词汇进行跨学科研究(王媛,2012;陈湛愔,2008),他们从生理病理等角度去揭示情绪词汇在使用者身上产生的生理病理反应。这类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深入,对探索心理词汇及情绪词汇的本质具有较大的贡献意义。但是这类研究的对象只是汉语,还没有涉及中国环境下的英语(第二语言)的使用。对第二语言(主要为英语),情绪词汇的研究还停留在描述阶段。研究主要分为两类:(1)从语用角度探讨英语学习者的情绪词汇使用情况(郑玉荣,2010;Zheng, 2007; Rong, 2007);(2)学习者个体差异方面研究情绪对词汇记忆的影响。这类的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善于使用情绪词汇(Zheng, 2007);在愉悦的环境下,词汇的学习效果更好(孙晓杰,2011)。这些研究只是从宏观方面对情绪词汇的使用进行描述,比如情绪词汇的使用频率(Zheng, 2007)、性别差异(Pu, 2007);或者把情绪作为一个外部因素,研究它是如何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和记忆的,比如情绪如何影响英语词汇的记忆(孙晓杰,2011)及英语词汇阅读。当然这些也能说明英语学习者的习得状况,但是还不能深层次地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情绪词汇的情绪性表征和反应,换句话说,我们还不知道中国英语学习者是如何认知英语情绪词汇的,他们对英语情绪词汇的认知是建立在机械背诵的基础上,还是对英语的情绪词汇的情绪性有一定的认知和心理认识?有极少数学者从认知和跨学科方面来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情绪词汇的记忆效应(毛浩然,2007;Li, 2007)。毛浩然(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词汇主色彩效应显著,也就是说明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情绪词汇的情感色彩对学习者的影响明显,实验者对积极词汇的学习效果最好。但是这样的实验数量有限,不能展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全貌。对心理词汇的研究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能揭示情绪词汇的表征,毕竟情绪词汇也是心理词汇的一部分,但是鉴于情绪词汇具有独特的性质,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绪词汇习得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5 . 未来研究启示

目前关于情绪词汇研究领域很明显的一个局限性就是只关注理论研究,没有将实证研究结果和二语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一个很明显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能否引导学生形成二语情感概念,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或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二语情感概念。

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单个的单词为单位,但情绪在语言中的表达单位远不止单个的情感词汇,还有习语(idioms)、感叹词、句子等。有时一个句子没有任何情绪词汇,但是可以引起很大的情绪反应。未来的研究可以把研究单位进行拓宽,从而形成更全面的理解。

另外,历时和基于语料库的研究相对欠缺,这样的研究有利于探讨学习者情感概念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有助于探讨二语情绪概念建立和发展模式。

在西方国家,情绪词汇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中国,独特的二语学习环境下,对外语的情绪词汇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从认知和语言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数量极少。中国特殊的东方文化背景、应试教育和传统的英语死记硬背模式可能会形成不同于西方二语环境的认知模式,因此,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情绪词汇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

參考文献

Altarriba J. & Matitis K. M. Conceptual and lexical develop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7(4): 550-568.

Altarriba J. & L. M. Baucer. The distinctiveness of emotion concepts: A comparison between emotion, abstract and concrete words[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4(3): 389-410.

Altarriba J. & Basnight-Brown D. M. The representation of emotion vs. emotion-laden words in English and Spanish in the Affective Simon Tas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2010(3): 310-328.

Anooshian L. J. & Hertel P. T. Emotionality in free recall: Language specificity in bilingual memory[J]. 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4(6): 503-514.

Ayc? Ic? Egi-Dinn A. & Caldwell-Harris C. L. Bilinguals recall and recognition of emotion words[J].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4(3): 977-987.

Ayc? Ic? Egi-Dinn A. & Caldwell-Harris C. L. Emotion-memory effect in bilingual speakers: A level of processing approach[J].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009(3): 291-303.

Beaucousin V. et al. FMRI Study of Emotional Speech Comprehension[J]. Cerebral Cortex, 2007(2): 339- 352.

Brierley B. el at. Emotional memory for words: separating content and context[J].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7(3): 495-521.

Caldwell-Harris C. L. et al. Taboo words and reprimands elicit greater autonomic reactivity in a first than in a second language[J].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003(4): 561-578.

Caldwell-Harris C. et al. When is a First Language More Emotional? Psych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rom Bilingual Speakers[M]. Clevedon: Multilinugal Matters Ltd, 2006: 257-283.

Dinn W. M. & Harris C. L. Neurocognitive function in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J]. Psychiatry Research, 2000(97): 173-190.

Eilola T. M. et al. Emotional activation i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language[J].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7(5): 1064-1076.

Ferre P. el at. Memory for emotional words in bilinguals: Do words have the same emotional intensity in the first and in the second language[J].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10(5): 760-785.

Gonza′Lez-Reigosa F. The Anxiety Arousing Effect of Taboo Words in Bilinguals[M]. Washington, DC: Hemisphere, 1976: 89-105.

Knickerbocker H. & Altarriba J. Bilingualism and the impact of emotion: The role of experience, memory, and sociolinguistic factors[G]. In Cook V. & B. Basseti (eds.) Language and Bilingual Cognition.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Koven M. Feeling in Two Languag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 Bilinguals Affective Displays in French and Portuguese[M]. Clevedon: Multilingugal Matters Ltd, 2006: 84-117.

LI A. L. Are emotion words better memorized?—A neurolinguistic experiment[D]. Kunming: Yunan Normal University, 2007.

Odonnel P. J. & Sereno S. C. Emotion words affect eye fixation during read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012(3): 783-792.

Ortony A. et al. The referential structure of the affective lexicon[J]. Cognitive Science, 1987(11): 341-364.

Osgood C. et al. Cross-cultural Universals of Affective Meaning[M].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5.

Pavlenko A. Emotion and emotion-laden words in the bilingual lexicon[J].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2008(2): 147-164.

Pu H. Q. A study of emotion words in CLEs Interlanguage[D]. Beijing: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2007.

Rong H. A corpus-based study of the use of emotion vocabulary by Chinese EFL learners[J]. Chines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ion Journal, 2007(6): 114-121.

Schirmer A. et al. Sex differentiates the role of emotional prosody during word processing[J].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2002(14): 228-233.

Stroop J. R. Studies of interference in serial verbal reaction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35(6): 643-662.

Sutton T. M. et al. The automatic access of emotion: Emotional Stroop effects in Spanish-English bilingual speakers[J].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7(5): 1077-1090.

Sutton T. M. & Altarriba J. The automatic activation and perception of emotion in word processing: Evidence from a modified dot probe paradigm[J].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2011(6): 736-747.

Zhang S. J. The CLE Mental Lexicon: Nature and Development Pattern[M]. Kaifeng: Henan University Press, 2004.

Zhang P. Word Association Patterns in Chinese EFL LearnersMental Lexicon[M].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2009.

Zheng Y. R. The use of emotion vocabulary in the speech of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D].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7.

陳湛愔. 情绪词加工的心理生理和病理机制——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研究[ D ] .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 0 0 8 .

毛浩然. 愉悦情绪对英语情感词汇的记忆效应[ J ]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7 ( 4 ):1 6 7 - 1 7 1 .

孙晓杰. 情绪对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J ] . 教育科学,2 0 1 1 ( 2 7 ):3 9 - 4 2 .

王媛. 汉语情绪词加工的ERP研究[ D ] .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 0 1 2 .

郑玉荣. 英语情绪用语的语用得体性分析[ J ] . 教学与管理,2 0 1 0 ( 1 5 ):8 3 - 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