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艳春 郑妮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不足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应用品管圈活动分析引起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不足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最后评估效果。结果 通过品管圈活动,我们科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不足由原来的40%减低为5%。我们团队在QCC掌握程度、责任心、工作热情、专业水平、s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都有明显提高。结论 推行品管圈活动即降低了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湿化不足的发生率,又减轻病人疼痛,促进病人康复,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 品管圈,气管切开,气道湿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31-02
品管圈(QCC)是指由同一个工作单位的人员(6-8人)自发地组成的一个小团队,并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圈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1]。2012年11月,我院神经外科开展了以降低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不足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经过5个月活动,我们科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不足的发生率明显地减低了,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同时也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活动前(2012年11——12月)和活动后(2013年1——2月)我科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不足的相关数据。
1.2 方法
1.2.1 ATP圈诞生 ATP圈由8名神经外科病区护士组成。通过举手表决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1名。通过每个圈员对圈徽的想法和理解,最后开会讨论确定以双手捧星星之火为我们的圈徽。本圈圈员使用脑力激荡法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采用5,3,1打分标准,最后选定主题为降低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不足发生率。
1.2.2 现状分析 根据气道湿化方面的相关文献,如我们以蓝惠兰等[2]的标准观察痰液粘稠度来判断是否湿化最佳,若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Ⅰ度,提示湿化过度;若痰液如稀米糊Ⅱ度,提示气道湿化满意;若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坨,常呈黄色Ⅲ度,提示气道湿化不足。我科自制了气道湿化原因调查表,收集了2012年11——12月我科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数据。共有20例,其中有8例气道湿化不足。我们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其中湿化液未完全利用、患者痰多阻塞气道和空气干燥是我科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不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3个问题并根据我科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值,希望通过品管圈活动将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不足的发生率减低为8%。
1.2.3 制定对策并实施 针对上述3种主要问题,圈员们集思广益,寻找不足,运用鱼骨图对其进行讨论分析,找出了引起3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全体圈员查阅相关文献,并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出很多对策,最后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1.2.3.1 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法 由于活动前使用的输液器持续滴入湿化法每分钟的滴数调不准,有时会导致患者湿化过度和湿化不足,加重了肺的负担,影响气体交换[3]。同时有家属误当成静脉输液调快滴数,易导致患者呛咳,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不良症状。因此,我们改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使用输液湿化时先将输液器针头去掉,其前端和吸氧管前端4-5cm处粘在一起,放入气管套管内更能充分湿化[4]。湿化液我们选择0.45%氯化钠溶液200ml+庆大霉素1支,因为0.45%盐水能降低对气道的刺激[5]。Ⅰ度痰液每分钟1-2滴持续湿化;Ⅱ度痰液每分钟3-4滴持续湿化;Ⅲ度痰液每分钟5-6滴持续湿化。如果痰液出现过度稀释,我们选择间断使用。这种方法费用较低、湿化效果较好,我们科室广泛使用。
1.2.3.2 人工鼻 人工鼻可保留患者呼出气体的温度和湿度,但不提供额外的热量和水分且出气孔和入气孔都较小,容易痰堵[6],所以临床中我们对原本就存在严重脱水、低温和肺部分泌物潴留的患者使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人工鼻每天需更换,费用较高,有些病人经济负担不起,所以我们科室较少使用。
1.2.3.3 有效吸痰 ①患者频繁咳嗽或呼吸急促、面色紫绀②听诊器听到肺部有痰鸣音③心电监护上提示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出现上述情况提示患者需要吸痰。吸痰前给予雾化吸入或协助翻身叩背,吸痰效果好。
1.2.3.4 气管切开病人床头摆放简易空气湿化器,保证相对湿度达100%,有助于维持气道纤毛的运动,降低气道湿化不足的发生率。
1.2.3.5 防止感染 气道湿化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气道湿润,预防呼吸道感染[7]。在临床中,我们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切开盘(3个无菌碗+2把无菌镊+无菌纱布)每4h更换一次;金属套管的病人每6h更换一次内套管;喉垫随脏随换,常规每日2次。喉垫和金属内套管都独立包装、高压灭菌消毒。病室每天空气消毒净化两次,每日用365消毒液拖地2次。
1.2.3.6 制定了气道输液湿化的流程图 在其中主要增加了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1.2.3.7 其他对策 针对这3个问题,我们还采取了很多方案,如改变排班模式,中午双人值班,增加帮班制,同时针对病人具体情况采用人工鼻/持续输液湿化+雾化/氧喷,改善病房温度和湿度等,经过PDCA循环,确定效果明显。
2 效果确认
2.1 有形成果 我们科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不足由原来的40%减低为5%,超过了目标值8%,见表1。
2.2 无形成果 我们团队在QCC掌握程度、责任心、工作热情、专业水平、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都有明显提高,见表2。
3 活动体会
活动中,我们圈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积极主动的提出并解决问题,不断查阅资料,提高了我们好学的积极性,也促进我们科内团结,增加了工作乐趣和自信心。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还发掘了自身潜能和认识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瑞荣.品质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46.
[2] 蓝惠兰,李雪球,覃铁和,等.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的比较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7-568.
[3] 赵品侠.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9,2:63-65.
[4] 吕淑华.气道管理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194.
[5] 臧丽麗,刘桂霞,宫冰冰.人工气道湿化及其护理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6-17.
[6] 翁惠英.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418-1419.
[7] 李秀川.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患者湿化量的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