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乔
【摘要】 目的 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了我院治疗的62例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有同期治疗的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对照,比较二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 青年组中男性、大量吸烟、家族史及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非典型胸痛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单支病变多见,以冠脉痉挛为主,老年组以左主支、双支或多支病变多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大量吸烟、家族史及发病前有明显诱因等是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年轻;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07-02
急性心肌梗死(AMI)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逐渐升高,而AMI的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1]。年轻心梗是指44岁以下的青年,其发生率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3%-6%[2]。为了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療的62例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旨在提高认识,提早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年轻急性心肌梗死(青年组)患者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28-44岁,平均30.4±5.3岁。并有同期治疗的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老年组)患者作对照,其中男48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70.2±4.3.岁。AMI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等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3],即符合下列三条中的两条,①缺血性胸痛的时间≥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②心电图的ST-T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CK-MB或cTNI)超过正常两倍,排除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心肌炎、心肌病等易误诊为心肌梗死的疾病。
1.2 治疗及总结方法 根据病情给予静滴硝酸甘油,使用极化液,ACEI及β受体阻滞剂、阿斯匹林,符合溶栓者给予尿激酶1O0-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调查每位AMI患者发病当时诱因、危险因素、发病时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血脂:总胆固醇>5.7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脂>1.7mol/L为高甘油三脂血症;空腹血糖≥6.1mol/L为高血糖。血压测量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测量血压的标准执行;问卷调查家族史、酗酒、吸烟、生活方式等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危险因素比较 青年组中男性,大量吸烟、家族史及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但近年来由于社会工作压力、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心理应激愈加强烈,青年心梗患者(包括女性)有逐年递增的趋势[5]。
本组青年组中男性,大量吸烟、家族史及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均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男性,大量吸烟、家族史及发病前有明显诱因等是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显示吸烟是青年人心肌梗死的首要危险因素。吸烟可损伤冠脉内膜,减少内皮舒张因子的释放,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兴奋交感神经,增加心肌耗氧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诱发心肌梗死。青年人AMI发病前常有明确的诱因,如大量吸烟、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情绪异常、昼夜颠倒(熬夜)生活无规律等。因此,去除不良生活习惯,控制体重及降低血脂水平是预防青年人AMI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加娜提,张向阳.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6):600-602.
[2] 王翠,韦福起.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西南军医,2008,10(4):74-75.
[3] 荆忻,荆忧,贾绍斌.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3):436-438.
[4] 刘力生.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5] 冷立军.中青年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2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