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华
【摘要】由小学跨进中学大门,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学习知识道路中一个新的起点,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对中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既因为陌生而紧张恐惧,又因为新鲜而充满好奇与期待,尤其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骤变而急剧发展的阶段,所以班主任在主观上重视、在客观上改善对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这一工作做好了,以后的教育便少、快、好、省,否则,可能就会出现多、慢、劣、费的艰难窘迫局面。
【关键词】初一新班级 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入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0-01
金秋八月,艳阳高照,但天气已经明显的凉爽起来。新学期以新生报到拉开了它庄严的序幕,看到来报到的孩子们新奇、喜悦的神情,我顿觉自己任重道远。
首先是学校安排的为期三天的入学教育:学习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了解初中生要遵守哪些要求;学习新广播体操,熟悉新环境,认识新同学、新老师,初步了解初中生活;树立新的学习和生活理想,制定新的学习和生活计划等。
一、扎实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形成等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与约束作用,所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习他们意义重大,但是在学习的形式上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师解读、学生聆听甚至只让学生抄写的学习模式,而应该新颖、灵活、多样,以刺激学生兴奋、引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内心、达到良好效果为最佳目的。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先思考讨论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哪些行为规范;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了解这些要求,然后再集体讨论为什么要这样要求,这些要求有什么意义;还可以在前面讨论探究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认可的、最重要的内容来说说或者写写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以深化对学习对象的领悟与接收效果。
二、尽快熟悉新环境,认识新同学、新老师,初步了解初中生活
刚进初一的学生,大多十二三岁,甚至有的才十一岁,年龄还非常小,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很弱,基于这个原因,在初一新生入学教育中就要尽量为他们尽快了解新环境、熟悉新环境、适应新环境创造积极条件,尽量缩短他们与新环境之间的距离。因此,学校和班主任就要在入学教育中设计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来悄悄促进学生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生活的了解。比如学校在开学前要打扫好整个学校和教室的卫生,做到窗明几净、鸟语花香、绿意融融,在校园里多张贴迎接新同学的条幅标语,热情洋溢地迎接新生步入舒适、温馨的学习和生活新环境中。心理学上所谓“先入为主”、“定势效应”,这种“入”和“势”在此便是新生将要適应的新与美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新与美的人文环境。其次,班主任应该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班级见面会,所有任课老师都应该被请来登台“亮相”,而且特别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言谈举止,要给学生留下深刻、良好、和蔼、可亲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减少陌生和畏惧感;还应该让本班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逐一作自我介绍,让师生相互认识,尽早消除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隔膜,使他们尽快地相互熟悉,增进了解,成为一个紧密的团队。再次,学校还可以安排专人通过各种形式介绍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宗旨、办学成就,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走访部分教师等。最后,班主任还要细致地给学生讲解一下初中学习的变化和特点,要告诉学生初中与小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学科增多了,内容加深了,作业也难了,教师都是分科教学。因此,新的学习特点要求学生们有较广泛的学习兴趣,自觉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学习能力,能自觉、认真、刻苦的学习,尽可能的适应并跟上每个老师的教学。
总之,实现抓住入学教育,做好奠基这一战略目标,旨在使初一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进入新的角色,尽快改变因陌生感而带来的学习注意力分散的不良精神状态,培养他们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学习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为在这样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而幸福骄傲的愉悦感,为更好地进行初中学习生活奠定基础,拉开帏幕。
三、树立新的学习和生活理想,制定初中生活的学习和生活计划
抱负是成长的萌芽。高尔基曾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个真理。”所以在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天就要激发起他们的雄心壮志,激励他们树立伟大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以时时鞭策自己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前行。
四、制定新的学习和生活计划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如果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失败。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前提,也是最有效的保障。没有计划,目标就成了水上浮萍,没有根基。做事没有计划,结果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盲人摸象”,要么乱成一团,要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所以,计划与学习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对于很多学生,计划将会成为他(或她)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智力相同的两个同学有没有学习计划,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不大相同的。没有计划的学习是盲目被动的低级活动。
因此,在入学教育时就引导学生思考并制定自己初中生活的学习和生活计划,两者相得益彰,劳逸结合,就十分有意义,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