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长期留置导尿管常见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2014-04-29 02:05张爱玲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耐药性病原菌患儿

张爱玲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统长期留置管后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枣庄市立医院近5年小儿泌尿系统长期留置管感染标本分离的750株致病菌,按纸片扩散法及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3.60%,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5.20%,真菌占11.20%。结论:在临床用药中应重视细菌耐药菌株的变迁,合理选用抗生素。

【关键词】泌尿系疾病;患儿;病原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33-02

小儿泌尿手术后,经常需留置各类管道,而置管后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也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1]。以导尿管为例,据统计,留置10d的感染率,开放引流为100%,密闭消毒引流装置加膀胱内抗生素冲洗为50%,这将对手术的成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定期对致病毒菌谱及耐药性的调查有利于临床用药指导。我科对枣庄市立医院近5年来小儿泌尿系统手术长期置管(>1W)后感染的尿培标本分离的细菌及其耐药性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采集于2009年1月~2013年5月在枣庄市立医院小儿外科住院患儿。同一患者相同菌株只收1次,均经常规方法鉴定。

1.2 细菌培养及鉴定

尿液标本采集与标本细菌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AMS鉴定系统及配套试剂,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使用GNI+试剂卡(货号VI311),革兰氏阳性球菌鉴定使用GPI试剂卡(货号VI305)

1.3 药敏试验

采用Kerby-Bauer 纸片扩散法,纸片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1996年1月后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试剂均来自Becton Dickinson.USA.。每周用标准菌株对培养基及抗菌药物纸片进行质控监测,结果均符合要求。

1.4 MDRO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杆菌、克雷伯菌属、鲍氏不动杆菌中MDROs医院感染情况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采取统一方法[2]进行监测。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

检测出750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402株,占53.60%;革兰氏阳性球菌264株,占35.20%;真菌84株,占11.20%,见表1。

2.2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而添加舒巴坦的氨苄西林使其耐药性有所下降(与氨苄西林比较,P<0.01),对头孢菌素类抗药物耐药率比较高,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的耐药率在10%~2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10%。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性最低,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40%-7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也很高,见表2。

2.3 革兰氏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

肠球菌属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青毒素类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丁、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与氨苄西林比,均<0.01),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制剂在临床的大量应用甚至滥用,导致临床致病菌耐药谱的变迁,多重耐药情况比较突出。本研究结果表明,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真菌。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杆菌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5.20%,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占11.20%,这说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使尿路感染的菌株发生了变化。另外,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还使尿路感染菌株的耐药性发生了改变[3]。

从小儿泌尿系统长期置管后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呋喃妥因表現出良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原因是它对当前出现的头孢菌素酶有很高的稳定性,但对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效果不良。对革兰氏阴性菌,丁胺卡那霉素相比之下则显现出较好的敏感性(与氨苄青霉素相比P<0.01),原因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肾毒性,泌尿科医生多避用而首选广谱低毒的抗生素。新头孢菌素类在此次调查中未能显示出良好的抗菌能力,这可能与近年细菌产生多种β-内酰胺类酶,如超广谱β-内酰胺类酶、等有关。

在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中,多药耐药现象十分严重。万古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仅发现3株肠球菌,1株链球菌耐药,文献报道亦表明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极少,但由于其对听神经损害及肾毒性大,应慎用;对于氟喹诺酮类药物,也有相当的耐药性,同时因其可影响未成熟动物的软骨发育,故在小儿亦应慎用。

综上所述,小儿泌尿系统长期置后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预防性治疗,条件致病菌和真菌感染日益严重,耐药菌株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加较快,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4]。因此,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化管理,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的意识,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及时调整抗菌药物,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重视医源性感染。

参考文献:

[1] 乔庐东,陈山,孟黎辉.产大肠埃希杆菌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47-249.

[2] 李六亿,贾会学,贾建侠等.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2011,21(20):129-131.

[3] 卢月梅,张阮章,何林等.泌尿感染产株耐药基因分型及药敏实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08):950-952.

[4] 汪一萍,倪语星,孙景勇.社区与院内尿路感染的病原学比较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 (05):586-589.

猜你喜欢
耐药性病原菌患儿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杂交羔羊腹泻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