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加拿大著名的教育改革专家迈克尔·富兰教授曾经指出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要发生三个变化:教学材料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和观念的改变。其中,只有观念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仅仅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只不过是形式的改变而已。然而实践也表明,改变教师的观念往往极其艰难。本研究尝试从教师心像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心像的涵义
简单来说,“心像”就是心理图像,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具有的对现实或者未来世界的内在影像。心像是个体意义的源泉、动机的基础和行动的依据,因此它也是变革教师观念的关键。
心像是我们对世界做出解释的源泉,我们总是习惯于根据自己内在的影像来赋予外在世界以意义。英国剑桥大学在上个世纪早期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记忆一则北美印第安人的民间故事。这则故事的因果结构和西方人的期望有很大的差异。被试随后被要求以不同的时间间隔回忆故事内容,结果发现他们重构了故事,而且这种重构和英国人的世界观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所体现的就是一个“陌生事物熟悉化”的过程,即利用心像赋予外在现实以意义的过程。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心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们行为的依据。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意义和动机来展开行动的,因此心像对我们的影响在某些时候甚至超过了客观现实。比如我们与朋友的交往程度如何,依赖的主要是自己心目中朋友的形象,而不是他或她在现实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与此类似,教师现实中如何进行教学,依赖于教师心目中关于教学的心像,而不是理想的教学模式。
二、心像的理论基础
不同的学者曾经用不同的术语阐述了“心像”这一概念,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哲学家康德(I.Kant)。他认为先天的、先验的心理结构允许我们去考虑时间、三维空间等。换句话说,他承认心像的存在,并且认为心像最初来源于我们先天的心理结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相信人有先天的原始冲动,但更重要的是早期的经历,这些经历让个体形成对世界的心像,作为潜意识在心底深处沉淀下来并不时地发挥其影响力。认知主义心理学家鲁梅哈特运用的术语是图式,指的是“表征某些刺激领域的有组织的知识体系或心理结构”,是“关于如何表征知识以及这类表征如何以某种特定的方式促进知识的应用”的知识结构,这个结构有利于个体更方便地认识周围的世界。
仔细分析上述有关心像的理论基础,不难发现精神分析的理论过于非理性,图式、脚本理论则过于理性化,而我们的心像既有理性的成份,也有非理性的成份,是理性和非理性的融合。相比之下,我国传统美学中关于“意境”的认识或许能更好地解释“心像”。意境是指情境交融、物我合一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外在现实的主体化。近代著名文学批评家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中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意境之所以有如此效果,原因在于意境是作者内心中情境相融的心像的外显,是读者自我心像与外在情境的融汇。借助于知识学习和人生经验,外物融于心,而我们的内在情感、对世界的期待等也融于外物,形成“恍兮惚兮”的心像境界,然后再与外界模糊对应,从而赋予外部事物以意义,达到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这使我们的视野摆脱了西方认知理论那种一一对应的认识观,而使认知更加富有生命的灵动。
三、教师心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职业的特殊性来说,教师心像在于其教育性。所谓教育性,是指教师的心像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包括:教学的心像、教师自身的心像、学生的心像、教学内容的心像和环境的心像。一些研究者称之为观念,但这种界定过于抽象化,因为教师在想起这些教育因素时,他们所直接感受到的不会是观念,而是掠过心头的内在心像。正因为如此,研究幼儿教师的心像对幼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师的心像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教育视野,决定着其教育教学行为的可能性与特征。古人说“胸有成竹”,只有心中有,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幼儿教师教学行为中存在的缺陷,归根到底是受心像的局限所导致。如一位幼儿教师虽然很清楚某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做到,其原因就在于他根本就没有关于这种教学方法的成功心像。反之,一些优秀的幼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来临之际,并没有感到丝毫不适,原因就在于在他内心早已存在着和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理念、方法等相匹配的心像。
第二,幼儿教师关于自身和幼儿的心像决定了师幼交往的程度和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教学的实质就在于教师和幼儿通过有目的的交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教师如何和幼儿交往,首先取决于教师在自己心目中的心像,一个信心不足的教师往往会过多的重视自身在知识经验层面上与儿童相比具有的客观优势,并以此来构建自身的权威,形成重服从与权威,轻批判与创造的教育观,从而阻碍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次取决于幼儿在教师心目中的心像,心中存有“儿童是可爱的、有能力的”心像的教师,对儿童的发展充满信心,从而能够以平等、宽容、富有爱心的态度对待儿童。
第三,幼儿教师关于自身和教学内容的心像决定了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如果幼儿教师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着足够的信心,认为教学内容应该是服务于自己教学目标的东西,那么他就有可能大胆地改造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接近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从而更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
第四,幼儿教师关于自身和环境的心像决定了幼儿教师的情绪状态。如果一位幼儿教师感觉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自身处于一个比较劣势的地位,环境在他心目中就会呈现为一个并不友好的心像,那么他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其对环境及环境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反之,如果幼儿教师认为现实的环境是友好的,对自己有利的,其情绪就会积极起来,并引发一系列好的心像,从而对自身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教师心像给予有关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以新视野。心像的整体性表明,教师对于教学、自我、学生、环境和教学内容的看法是融知识、景象和情感于一体的,欲改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应只是关注教师的教学技术或知识,还需要关注幼儿教师有关教学的内在景象和情感状态;另外心像的格式塔性質也表明,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心理的补全功能来促进内在的改变,如可以从新观念人手来改变自己的心像,积极反思这种观念在心目中引起的影像以及伴随着影像所产生的情感,同时对其中不正确和不积极的因素努力予以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