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德育新契机 渗透班级“慢德育”

2014-04-29 00:44:03茆聊
关键词:笔者德育活动

茆聊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书中智慧地点拨现代人:“我们行走得太快了,以致把灵魂都丢在了后面。”当今的社会确实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放眼不乏行色匆匆的人们,学校这块净土也不例外。学生学习脚步匆匆,教师的教育行为匆匆,课堂匆匆结尾,习题匆匆讲解,谈心匆匆结束……一切仿佛在与时间赛跑,生怕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使得学生、老师、家长都疲惫不堪,最主要的是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教师也感觉不到教育的真谛与成就感,在校园里,幸福究竟丢在那里?笔者作为一名思品学科教学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常反思:我们在起点拼命冲刺后真的没有输掉什么吗?又是否赢得精彩?还是要记得:当我们走得很远时记得回头看看我们的初衷。

一、实施“慢德育”的原因

(一)更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在感知大量事例的过程中,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逐步认识到客观事物规律的存在,这是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可见,无论是学生的情感发展还是个性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日常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如果进行高强度、高密集度的教育,只会让学生感受到紧张而乏味,他们会对说教厌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不会注重思想层面的发展,只追求片刻的成功,不去考虑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所以,让德育“慢”下来是回归常态,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二)更符合德育的教育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为复杂、更丰富的了。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的完善,就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宗旨,实现这一宗旨的途径就像人自身一样复杂纷纭。”所以教育是一种慢活,是一种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的变化是极为缓慢的,更需要用耐心和从容的态度来注意学习的细节,并对学生学习的情形加以了解和指引。我们现有的希望立竿见影的教育,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德育教育不是“1+1=2”的简单明确。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中,教师需要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思想进步就是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体验。在生命化教育的高度下,德育毫无疑问应该是“慢”的艺术。

(三)校园德育的不足

观察并体验我们传统的初中校园德育教育,有点小小遗憾地发现:学校、德育工作者比较追求德育教育效率,以笔者在办公室随意调查观察看,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因为繁忙的课务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等各方面的原因,一般和学生谈话基本结束时间都在20分钟以内,甚至寥寥数语和三五分钟就结束了沟通和教育,令人不免忧心学生成为“一朵被吹开的玫瑰”。

二、实践“慢德育”的具体措施

“慢德育”是个庞大而细致的工程,德育教育者应该有一颗富有耐性的心。在“慢”上把学生引导上人性的正面大道,而不是在“快”中把学生塑造成传统德育流水线上“标准”的模样。“慢德育”教育要求班级的管理应是情感的管理,应由刚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应把对学生外在行为的管理转变为对其内在思想情感的引导和管理。推行“慢德育”教育方法有千万种,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可,笔者仅从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具体措施谈点体会,如何巧抓各种机会,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

(一)巧抓大型德育活动契机

维果茨基指出:一切高级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多次变化,才内化为内部的智力动作。而内化的桥梁就是活动,并且这个内化的过程是持续长久的。

大型德育活动学生参与率高,积极性也高涨。通过恰当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对包括人生、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并且利用这种集体教育的方式,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影响。我校在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指引下,对大型德育活动非常重视,既有传统德育活动,如运动会、登山、拔河等,也有应实际需要而组织的活动,如为白血病学生举行的爱心义卖。由于活动设计的现实性、双向性、系列化,所以教育更有实效、更智慧。因此,笔者抓住这些活动机会,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恒心、毅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而也达到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情感态度维度目标,可谓一举两得,润雨细无声。

90后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物质保障尚可,在他们的观念里,有饭吃是理所应当的。为此学校以德育处为牵头,倡导校园光盘行动和食堂履行基地活动。以下是我们的活动倡议书和餐厅礼仪行规。

“我光盘,我光荣”光盘行动倡议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近期,随着全国主流媒体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加挞伐,一项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打包带走的“光盘行动”正在全国兴起,并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为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我校全体师生养成文明就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倡导勤俭节约之风,德育处、团委、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每个人要从点滴做起,将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在校就餐时,根据自己食量确定饭的数量,做到适度适量,饭要全部吃光,菜要基本吃光。在家用餐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挑食不偏食,不扔剩饭剩菜。外出吃饭点菜时,不比阔气,不讲排场,确有剩菜,尽量打包。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合理安排膳食,不攀比浪费,不暴饮暴食。

我们不仅要争当勤俭节约的行动表率,更要做“光盘行动”的宣传使者,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从自己的家庭做起,发动和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妹妹等亲朋好友都参加到“光盘行动”中来,都来做一名“节约达人”,通过小手牵大手,使同学们的节约习惯能延伸到校园外,让更多家长向浪费说不。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从生活习惯入手,从现在做起,持之以恒,争做节俭生活的践行者、推广者、监督者,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低碳、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湖州十一中德育处、团委、学生会

这次大型德育活动应该达到了设计者的意图。类似的大型德育活动经常举行,每次活动班主任如果都能好好策划、精心组织,将每次活动的意义一点点渗透给学生,相信三年的德育会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终生。

(二)构建多元师生沟通渠道

《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信任喜欢这位老师,德育就自然事半功倍了。德育是个漫长而庞大的工程,良好的师生沟通有利于无声无形间将良好的品行慢慢影响孩子。传统的师生沟通仅限于师生谈话和家访,这种直接且直观的方法在当下依然有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思想的丰富,隐私意识的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等,显然,传统的师生沟通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了。

笔者曾在班级中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学生不愿意与教师面对面沟通,觉得拘束、有压力(九年级比例更高),遇到问题会主动找教师解决的不到一成(九年级比例不到5%),80%以上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帮助他保守秘密。所以,笔者在实际师生沟通中巧建多元渠道,在尊重学生自尊和隐私的前提下,力求多方位了解学生,在日常琐碎中影响学生。

1.QQ知我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走进了学生的世界。笔者发现,学生喜欢通过QQ聊天交流自己的喜怒哀乐,喜欢通过QQ游戏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喜欢通过QQ签名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对事物的看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教师,这样孩子才会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所以,笔者也尝试用QQ和学生进行交流。像类似比较隐私的问题,学生很少愿意当面和老师交流的,并且老师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每时每刻的内心想法都了解,所以QQ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当然网络的作用是双面的,作为教师要做正确的引导,提醒学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同时学生的QQ在线也能让笔者从侧面了解孩子上网的时间。在QQ交流中解决学生的困惑,慢慢推进德育教育,也不失为当下“慢德育”的一种好方式。

2.互动微博更贴心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微博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当微博这一事物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时,教师同样可以让它成为日常德育教学的助手。笔者也在班级中开展写微博的活动,其实笔者的微博只是传统周记的改良,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微博”名称,又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且能精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笔者提倡的微博是用纸笔来完成的,当然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网上公布。通过每周学生的微博,笔者能及时掌握学生和班级的动态,并且每次简短的点评可以慢慢引导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渗透给学生。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应该是朋友关系。无论是QQ聊天还是每周微博,学生都避免了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的无形压力,更愿意将自己的心声坦露出来,慢慢地从情感上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其真正信服教师的说教,渐渐形成自己正确的三观,进而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巧用各种激励性评价机制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青少年学生还只是“一个不成熟、不完全的主体”或曰“潜在主体”。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最大特征就是蕴含着丰富的潜能,在各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而逐渐变为现实。这个外因很大程度依赖于学校的德育。

当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成长。因此,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在快乐中成长。

1.道德榜

树立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型,让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自觉践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自2012年3月21日起,湖州十一中教育集团“十佳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在两校区同时启动。

各班依据评选标准采取自荐和推荐的方式推选出1名候选人,填写相关表格、主要事迹等材料后,经过年级组审核向德育处推荐。德育处于4月2日在宣传橱窗宣传展示候选人主要事迹,同时通过午间“校园之声”对候选人主要事迹和主要荣誉进行宣传。4月10日和12日,经过投票分校区评选出王文奕、顾菲等10名同学获得了“十佳美德少年”称号,张恒恺、陈文燕等32名同学被评为“美德少年提名奖”。

作为湖州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活动联系点,湖州十一中历来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论是“文明礼仪示范生”“守规示范生”“阳光健康好少年”的评选,还是优秀志愿者、优秀团员、社团优秀学员的评比等,无不彰显学校“传承三余精神,实施优化教育”的教育理念。首届“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校园形成了学习美德、践行美德、弘扬美德的浓厚氛围和知荣辱、扬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文明风尚,有力地引导了全校师生自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不能实施统一的模式塑造他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何尽可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是笔者一直关注的问题。通过各种德育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尽可能发掘提升自我品质,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达到情感价值观的凝练和构建。

2.小奖状

叶圣陶先生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学生是很渴望被老师、同学、家长认同的。如何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也是笔者一直在探索的。每年学校评比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和各项积极分子的名额都是有限的,并且对成绩有一定的要求,评比的范围也有限。所以笔者购买了很多小奖状,对各方面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彰,有“显著进步奖”“卫生积极分子”“优秀班委干部”“光盘行动践行能手”“科技创新小标兵”等。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期待,也让每个学生都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各种激励措施的正确应用,使得我班的学生朝气蓬勃,集体凝聚力也非常强,每个学生都在愉悦中度过校园生活,在激励中逐渐挖掘自己的潜能,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

生活的本质是细碎复杂的,德育不是肤浅流于表面的,而是细水长流“渗”“染”在日常的点滴中的。“慢德育”可以避免政治性、功利化甚至世俗化,能让德育可持续发展,被学生内化,具有生命力。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要坚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德育的步调慢下来,让学生在细碎的生活中慢慢品味,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德育焕发如泥土那般滋养的情怀,让我们的学生能像花儿一样悄悄绽放,不急功近利,不过早凋谢,当然更不希望绽放只是个假象。让我们的德育更加深厚而鲜活,“慢”一点或许才更美。

猜你喜欢
笔者德育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六小”活动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