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语言之间的转换涉及多方面因素,技巧的使用大多是从语言方面来看的,而语言是文化中的一部分,从文化方面这一宏观层面来考虑,英汉语之间的翻译才能更准确。思维方式是文化中的一部分,英汉语言的差异正是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研究思维方式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价值。
关键词:语言;思维方式;翻译
作者简介:邓培培(1988.2-),女,山东菏泽,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2
一、前言
英汉语之间的翻译转换一直是一个难题,即使做了很多翻译练习或者是一名专门的翻译研究者,也很少有人能用地道的目的语去表达。起初,本人以为只是词汇量不够或语法存在缺陷,不能用准确的词语或正确的语法来表达,以致产生中式的汉语。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后来明白其实不地道的表达不仅在于语言层面的缺乏,更主要的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的结果。本文将探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对翻译的影响。
二、思维方式与翻译
1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
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世界各地的人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当中拥有各自的思维方式。第一方面的差异是整体性和个体性。譬如,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阴阳之道,因此形成整体性的思维。这一思维方式影响中国人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政治政策是最好的体现。针对不同的问题,国家政府会从宏观层面上给予调控,给出一个整体的定位,不同地区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同样,在医学方面也是如此,医生对病人进行一个整体的观测检察后,在对症下药。很多方面都体现着这一思维,在此不再赘述。相反,英美人在基督教的影響下,注重个人的发展,尊重个人的个性特点,所以他们的个体性思维很强。第二方面的差异是直觉性和逻辑性的差异。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做事情在于悟,凭直觉去感受外在的事物,所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出人是主体。比如,我们在表达对某一事物的观点时,不管有没有证据,都会说“我认为……”我想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某一个或某些问题的争执是无用的,或许这一个问题或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证据,但人们忽视这一点,而仅凭自己的看法去判断,争执将会继续下去却永远没有一个定论。然而,英美人却注重逻辑的推理判断,凡事都有自己的逻辑结构,通过科学的证据进行一步步的验证,得出的结果既是逻辑思维的结果。这也证明了西方的科学发展要比东方的发展快一些的原因。
2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与启示
在上一小节中,本人对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着重从两方面进行阐述,目的在于这些差异对翻译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在翻译文章时,我们会发现汉语文章的意合特点体现的很明显,其原因是中国人整体性和直觉性的思维方式的结果。有人将国人的思维方式比喻为螺旋式的思维方式,即思维活动以螺旋的方式向前移动,把做出的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以总结的方式出现在结尾处。所以,在很多文章中,我们都可发现文章的开端是事情的背景,或罗列客观上的条件,或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摆出事实的证据,最后再作出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下面举一例子进行说明。
平生最喜欢游山逛水。这几年来, 很改了不少闲情逸致, 只在这山水上头, 却还依旧。那五百里滇池粼粼的水波,那兴安岭上起伏不断的绿沉沉的林海, 那开满了各色无名花儿的广阔的呼伦贝儿草原, 以及那举手可以接天的华山, 曾给人多少有趣的思想, 曾激发起多少变幻的感情。一到这些名山大川异地胜景, 总会有一种奇怪的力量震荡着我, 几乎忍不住要呼喊起来: 这是我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 。
( 宗璞: 西湖漫笔)
在这一段落中,我们可观察到文章的开头是作为引子,通过对旅游的感兴趣的描写到引出最后的结论是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这是一篇典型的汉语思维方式的描写。下面一则例子则是英语思维的一个典型体现。
According to the weat her men last winter was one of the worst in living memory.
We live in the dept hs of the country, and my whole family agree that it was certainly a winter we shall never forget. Snow began to fall at round abou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Year and continued on and off for approximately ten days. …
在该段中,我们看到第一句话便直接了当的指出文章的要点,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是对这一观点的阐述说明。
通过前面两个中英例子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英汉语篇在组织上的差异。那么在翻译时,我们应该怎么去翻,还是注重词语的翻译吗?显而易见,我们这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单单是词语或语言的问题了,而是怎么从整个语篇开始,即怎么样从整体的翻译上达到原文的效果。我们在翻译一篇文章时,往往看完一遍后就着手去翻译,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原文的顺序去翻译,但结果并不十分理想。我们应该先从整体上去把握整篇文章或某个段落所体现出的思维的特点后再去翻译,其效果应好于直接翻译。因此,在充分了解中西方思维差异后,希望对我们的翻译有所帮助。下一小节将通过例句的分析来展现这一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
此小节着重阐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翻译时的体现。
不冒点风险, 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万无一失, 谁敢说这样的话?---《邓小平文选》
译文:Without taking any risks, one person will do the thing with one hundred percent confidence and safe. Who can dare to say that?
改 译:Who dares to claim that he is 100 percent sure of success right from the outset and without taking any risks?
分析:在原句中,我们清晰的看出这是典型的汉语思维方式的结果,先进行铺垫,把事实摆出来,最后得出结论。即体现出汉语螺旋式的思维。然而,根据英语的思维方式即直线型的思维,我们在翻译时应该首先把观点亮出来,再把证据或事实罗列出来,所以比较地道的译法就是改译后的句子。第一个译文是我们在做翻译时经常出现的句子,这也就是我们所产生的中式英语。
由于西藏地處“世界屋脊”,自然条件恶劣,也由于几百年落后的封建农奴制 社会形成的各种社会历史条件内的限制,西藏在全国还属于不发达地区。
译文:Tibet, located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is still an undeveloped area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harsh natural conditions and various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strictions formed by centuries of backward feudal serfdom.
我想, 还不发达的国家的人民跻身于先进的大国之中可以学习可以进取, 但鄙视祖国鄙视自己, 以求存身混迹于异国社会, 其本身就包含着难以倾述的悲剧性。
译文:My thinking is that the people of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now tr ying to rank themselves among the advanced nations can learn, can keep forging ahead, but to despise their mother country and themselves in order that they may worm their way into the societies of a strange country, the matter itself seemed to be already a tragedy beyond redemption.
改译:I consider it a real tragedy beyond redemption that those from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who are now trying to rank among those of the developed ones despise their own motherland and themselves so as to worm their way into the society of a foreign country, instead of learning and making progress.
分析:同例句1一样,改译后的句子更符合英语的习惯。在此,我们可看到改译后的句子在语言层面上给予我们的启示。在原文中,这一整句话是由几个分句组合而成的,在原译中,并未将此顺序调整,但在改译后的译文中,将几个分句整合为一个长句子。但是层次分明,其主干成分很明显。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看出英汉语在语言的顺序上的差别。下面将再举一例来说明。
我访问了一些地方,遇到了不少人,要谈起来,奇妙的事可多了。
译文:I visited many places and met a lot of people. If talking, there were many things to tell.
改 译: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people I met.
同样,对于英译汉来说,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也是如此,现举例说明。
1.Aristotle could have avoided the mistake of thinking that women have fewer teeth than man, by the simple device of asking Mrs Aristotle to keep her mouth open while he counted.
译 文:亚里士多德本来可以通过请其夫人张开嘴巴让他数一数的简单方法,就能避免认为女人的牙齿比男人的少的这一错误。
改 译:亚里士多德认为, 女人的牙齿比男人的少。其实办法很简单, 只要他请自己的夫人张开嘴巴数一数, 就可以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四、结语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指导着语言。思维也是文化因素当中的一分子。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常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其实,文化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是起宏观指导的,比较笼统。但将文化的差异具体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则能更好或更明确的为翻译指导。总结来说,中国人重经验或直觉,强调集体主义,属于曲线形思维或本体性思维,英美人重证据或事实,强调个人特性,属于直线型思维或客体性思维。总之,了解掌握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3]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6]刘必庆,思维方式表现法和翻译问题载【J】,现代外语,1993 (1)
[7]张海涛,“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翻译,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