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淑霞
【摘要】厌学是以学为主的这批学生,在应该学习的年龄中,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力,或者学习策略不得当,未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痛苦的事情,最终学习的结果不容乐观的一种现象。论文从四个方面细致地分析了厌学的心理成因,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解决该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厌学 心理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01-01
厌学是以学为主的这批学生,在应该学习的年龄中,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力,或者学习策略不得当,未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痛苦的事情,最终学习的结果不容乐观的一种现象。概言之,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的思想和思潮,改变着青少年的观念和信念系统的变化:如学习结果的偏颇认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人们在重新估定一些价值。人们从适应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学习的目的以及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价值,愈加重视学习活动给人们带来的利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学习在很多人那里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功利性行为。学习本身不是目的,而学习的结果才是目的,也只有学习的结果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只有当读书越多,获得的利益越大,很多人才会热爱学习,追求学业,进而越学越爱学。而当学习的知識(往往反映在“文凭”上)不能立刻给人们带来现实利益,甚至有时还要人们为此做出某种牺牲,“读书越多越吃亏”时,也就是手段不能为目的服务时,人们自然是不会喜欢学习的。
第二,家长的要求过严、期望值过高。据调查发现,有90%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培养,但是忽略了孩子的良好性格也就是情商的培养,还有对学习的爱好。在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孩子里,有很多小学时很优秀,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后就慢慢变得厌恶学习,变得任性、自私。这样的孩子即使能考上硕士、博士,但是根本上不考虑别人、抗挫折能力差等性格缺陷最终会严重影响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第三,学校教育中的课业负担过重造成的。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思想陈旧、教法单一、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有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法,教学上出现了“四多”的现象,即“讲得多、作业多、考试多、资料多”,机械的记忆和机械的训练,使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不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生甚至变得厌学。
第四,成长历程中的关键期所受的负面影响有关。人的心理发展中,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中,压力中,挑战性要求多的关键期,需要家长、老师的呵护和陪伴,需要父母与她们共同面对,为她们挡风遮雨,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一旦有一些来自社会、来自家长、来自老师的负面影响的时候,就会出现痛苦、叛逆,甚至厌学。
我认为,根据教育实践经验,解决厌学问题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全社会自上而下的关注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净化。社会各界从领导到普通市民,从学校的领导到普通老师,从社会服务机构到社会媒体,着力关注净化青少年的语言环境、视听环境、心理环境,以正气、进取心、良好的道德风范身体力行的垂范,使学生被正气所熏染,提高自身修养,以提高青少年的积极心态,调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评价体系的变化。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所在,也是课改的难点。进行学生评价改革,对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促进教师评价观念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只是为了甄别和选拔,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改革呼唤新理念下的新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
第三,全社会关注教师群体的素养的提升。学校内与学生朝夕相处并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师范性、潜移默化性,并且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做人时,起到最大作用的是教师自己的正直的做人原则,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有一定的影响魅力。例如,班主任老师的为人处世的风格,深深地影响着本班学生的人生观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如幼师校园中,有很多班的学生的做事风格与班主任特别相象。
第四,学校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学校里,就像关注主三门的教育一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保健机构,应有一支有专业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这支队伍除了拥有精湛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有医学知识以外,应具有健康的身体、善于调节、控制的情绪、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优异的人际交往能力。其他教师以及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应有所提高,他们要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教育之外,应有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使他们成为幼市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此外,应有适合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特点、适合于内蒙古地区的文化、教育,适合于学生年龄特征和专业特征、性别比例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要作好课程设置以及内容的选择的关键环节。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校园内心理健康辅导可分为发展性心理健康辅导、预防性心理健康辅导、补救性心理健康辅导,面向全体幼师学生,解决她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小问题、小障碍,其实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平衡——心理不平衡——趋于平衡的动态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她们会遇到一些诸如人际关系的问题,学习中的学习障碍,情绪周期性的变化,心理不成熟与现实的矛盾,与对教师的误解引起的敌对等心理需要 及时的疏导。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任务就是这些。有时,针对于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应进行补救性辅导。
参考文献:
[1]李墩梅.厌学所折射的教育问题[J].教育文汇,2005(8).
[2]刘辉.关于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