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2014-04-29 22:09贺润合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理论思想

贺润合

摘 要:哲学与人生是理论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抽象难懂,如何通过形象教学让学生掌握哲学理论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这是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理论;生活

哲学与人生课程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走好人生路,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基于课程的这一特性,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多年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经验,下面谈谈我对教材及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突出思想性

哲学与人生是属于德育教育领域的一门课程,在学校教育

中,它承担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突出教材的思想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懂得如何做人的,如何正确看待人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如,对人生价值这个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在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来体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为他人和社会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具有时代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如,针对一些学生对上职高的思想观念,有的认为自己上职高是因为中考失败,所以把自己定位于不是学习的料,对学习没有信心,甚至对自己的前途也灰心丧气,对于学生的这一思想状况,在讲述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时,让学生明白,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或者攀比,然后让学生对“高价生”这种现象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然后再对自己选择职高就读进行一个评价,相信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有个正确认识和定位,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也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了。

如,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不是有句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也经常会觉得事情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往往超出我们的意料,人生也是朝起朝落,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往往处于既需要驾驭,又不能完全驾驭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困惑并存,激情与苦恼同在,处于花季的青年,要经受这种痛苦,面对学生这种思想状况,在讲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时,告诉学生人生也如此,在人生的路上,也是有顺境,有逆境,有成功有失败,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生本来如此,当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时,我们就不会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或自己命运不好,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人生,不骄横,不气馁,为实现自己人生目标,人生价值而奋斗。

如,对于社会中的一些见利忘义之事,如何正确看待义和利,很多人把义和利并列起來,要有利就得不义,好像为义就得舍利一样,古语有句说得好,厚德载物,义和利是相统一的。有的人为了一时之利,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最后让自己无处立足。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真正做事的人,是先把人做好了,事也就能长久、繁盛,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在学生面对社会是非,义利时,能正确取舍,能抵挡各种不法之利的诱惑,成为一个正直不阿的人,一个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

二、强调理论性

我们所学的哲学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课程所涉及的哲学理论和哲学观点,讲解必须明了清晰,让学生能理解并加运用,如,世界的物质性——就要求我们说话、做事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而不能主观臆断、脱离实际;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说明人生存在于行动中,我们只有积极行动,才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任何事情只有行动才有实际意义,只说不做,只有理论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的,同时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任何事物都处在一个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没有被发现的巨大能量,这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与其他物的本质区别,正因为如此,我们人类创造出这个世界原本没有的许多事物,但是不管我们人类怎么改变这个世界,前提是要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绝不能违背,否则事与愿违,再多的努力只能成为失败的经验;事物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不同,所以要用联系的,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它和周围的其他事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们要全面衡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来源于实——知行要统一,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现象与本质既区别又联系,看到现象不等于看到本质,要识别假象,不被假象迷惑,同时我们也只能透过现象才能了解本质,学会观察和分析各种现象,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做人生选择时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顺应时代,我们在选择职业也好,确立人生目标也好,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与时俱进,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只有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只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社会理想一致,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的实现才有价值和意义,等等。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哲学理论,才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对自己人生作指导。

三、注重生活性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是为了指导实践、指导生活,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学习来指导学生的人生实际,所以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把哲学观点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列举学生自身的或身边的一些事例来讲

解,这样不只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也使哲学理念融入学生思想,渐而形成哲学的思维。比如,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相互竞争这件事学生应该怎么看待,好多同学把竞争对手,看成是自己的敌人,看不得他人的进步,不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复习资料,生怕别人超过自己,这样反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很难有大的长进,通过学习矛盾的对立统一,让学生懂得亦友亦敌的道理,任何事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我们要全面看待。再通过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际和谐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能正确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也就会善待自己身边的人,帮助别人就是在成就自己,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再如,在学习上,怎样才能学好知识,有的同学很努力,但总不得法,效果不是很好,为此很懊恼。通过学习科学思维,明白人的思维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学会思考才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那么在学习中,多看、多问、多想。多思出智慧,对于一门知识,不只掌握知识点、基本原理,还要通过自己的思维,能把这些点连成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此这样地对待每门课程,就没有学不好的道理。

总之,教师教学不是在灌输一种理论,或者将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人,机械地把一些知识、理论搬到学生脑子里,而是能将思想、理论、生活相互融会、贯穿其中,渗透到每堂课的教学中,寓教于情、寓教于理,使学生能真正领悟到知识能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对知识充满了渴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哲学与人生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论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案例
充分利用手机功能提高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