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泽园
摘 要:卢卡奇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认真研究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及他对物化现象的批判与揭露,对于我们当今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卢卡奇;物化理论;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4-0074-02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初,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愈演愈烈。虽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个人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并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但是这种独立性是建立在人对物的依赖性基础之上,因而并没有减轻人们受剥削程度。而且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物化”已经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这就更加激化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所以无产阶级为了打破资本主義枷锁,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在此影响下,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空前高涨,但是,这些革命却全部以失败告终。所以,卢卡奇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潜心反思研究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基础上,在1923年以德文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卢卡奇所有哲学著作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试图在理论上唤醒无产阶级自觉的革命的阶级意识,激发斗志,获得最终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二、具体内容
卢卡奇对物化概念与物化问题的研究是直接通过研读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商品和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而展开的。“物化”是贯穿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全书的一个中心概念,也是物化理论的基础。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对资本主义物化现象的解释,物化劳动的确定,以及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研究。卢卡奇认为,物化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确立与发展中逐渐生成并且不断加剧的,也可以说,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不存在以物的关系掩盖了人的关系的问题,因此不存在物化现象,而在资本主义时代,物的关系完全掩盖了人的关系,这时物化现象已经到来。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他指出物化是这样一种情况“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1]152,具体是指“人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成了对他来说是客观的和对立的东西”[1]7。总而言之,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体现在主、客观两个层面:主观方面是,人自己的活动、他的劳动成了与他对立的客体,这个客体服从于支配社会的客观自然规律,但是对人来说是异己的。客观方面是,出现了一个事物及其关系的世界,它们的规律的确能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但是人们却不能加以改变。卢卡奇的“物化”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所说的某些东西极为相似,卢卡奇用“物化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社会关系和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尽管当时卢卡奇没能区别物化(对象化)和异化概念,但是他是在客观上是在异化的意义上使用物化概念并对资本主义进行认识的。
卢卡奇认为,“商品拜物教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即现代资本主义的一个特有问题”[1]149,因此,物化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的问题。所以卢卡奇从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出发,进一步展开对物化概念的分析,分别从经济、政治、意识领域分析了物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经济领域
卢卡奇在书中写到,“在资本主义发展开始之时,经济关系的人的性质有时看得还相当清楚,但是,这一发展越继续进行,产生的形式越错综复杂和越间接,人们就越少而且越难于看清这层物化的面纱”[1]151。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促成了整个社会的物化过程,才使经济关系和物质利益成为支配人们社会活动的首要和决定因素。在经济领域中物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主体客体化。即人从自由自觉的能动的主体沦为消极被动的客体,正如卢卡奇所述,无论是从客观上还是人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讲,人都不表现为这个过程的真正主人,而是作为机械化的一部分被合并到某一机械系统中去,慢慢地人们会发现这一机械系统是完全不依赖于人们而运行的,不管人们愿意与否都必须服从于这个规律。第二,人的原子化。卢卡奇认为,由于合理的机械化和劳动分工,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一个个部分,人也由主体逐步沦为客体,因此不仅每一个个体成为独立的存在,而且人与人之间有机的整体联系也被隔断,使人最终成为孤立抽象的原子。第三,人的数字化。资本主义经济过程是建立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之上,在它不断理性化的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机械化体系。在这个机械化体系中,劳动者变成了抽象的数字,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其活动自然也就变成了毫无创造性的反复操作。
(二)政治领域
卢卡奇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一种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并且在结构上适合的法律和国家,因此,一种名为“官僚制”的管理方式应运而生。在这种官僚体制中,普通官吏丧失了主体性,人们也成为被动的客体,所有人都在完全服从于准则的基础上进行着缺乏创造性、枯燥乏味的工作,正如卢卡奇在书中所述,“法律、国家、管理等等形式上的合理化……在主观上意味着劳动同劳动者的个人能力和需要相分离产生意识上的类似结果,意味着产生合理的和非人性的类似分工,如我们在企业的技术——机器方面所看到的那样”[1]167-168。所以,国家机构的分工越细越合理,那么物化现象也就越严重,即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没有减弱物化的结构,反而强化了这种物化结构。
(三)意识领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化作为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必然会在人们的观念中反映出来,卢卡奇把这种注入人的内在灵魂的现象称为“物化意识”。李俊文认为,“所谓物化意识是指人自觉地或非批判地与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认同的意识状态”[2]。物化意识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使工人阶级自觉地认同外在的物化现象以及物化结构,改变了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态度,甚至把资本主义制度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从而使工人阶级丧失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改造的能力,更不利于工人阶级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历史地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人的思想意识的物化必然会阻碍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所以无产阶级必须努力克服物化,形成有效的“阶级意识”,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当代价值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21世纪,在这个时代“物化现象”并没有按照卢卡奇的设想得到消除,反而“物化”不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中,更是逐步扩到了社会、文化、心理等各个领域。虽然《历史与无产阶级》这本书还不是一本完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甚至还存在不少黑格尔主义的痕迹,但是毋庸置疑,这些偏颇与他该书中阐述的物化概念所达到的理论成就,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捍卫和发展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所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甚至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经济体制上仍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阶级结构也随之复杂化。所以卢卡奇对物化理论的阐述,为我国预防物化倾向提供了参考,认真汲取其理论中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容,这样必然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体来说:
首先,理论是革命实践取得胜利的前提。只有实现了理论层面的转向,现实革命才有成功的可能。卢卡奇在评价党的意识形态领导作用时就明确地说,由于党把自己所拥有的真理传播到自发的群众中,由于它把这种真理从其产生的经济必然性提高为自由的自觉行动,这样,它就把激烈革命情况下自己要求的性质变为发生作用的现实。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其次,加强党的建设。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体现对整个社会总体性的把握,而对于无产阶级来说,要想把握社会的总体性,那就必须提高对本阶级共同利益的认识。对于中国共產党来说,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更应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最后,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卢卡奇认为,如果不对工人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那么物化意识的侵蚀势必会影响到无产阶级的革命。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使人民群众充分深刻地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与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12.
[2]李俊文.社会存在本体论:卢卡奇晚年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刘卓红.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探索-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赵司空.中介与日常生活批判-卢卡奇哲学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5][匈]阿格妮丝·赫勒.卢卡奇再评价[M].衣俊卿,等,译.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11.
[6][匈]卢卡奇著,李鹏程编.卢卡奇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德]阿克塞尔·霍耐特.分裂的社会世界-社会哲学文集[M].王晓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