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锋 解梦伟
摘 要:宋代众多画种中,风俗画在两宋时期尤为凸显,创作出不少优秀力作而达到嵌峰。追溯宋代风俗画和民俗装饰品发展历程,从社会学和文化角度来阐释宋代风俗画和民俗装饰品大量兴起的缘由,以期为现代绘画艺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宋代;风俗画;民俗装饰图案;社会文化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侯小锋(1973-),男,副教授,硕士,汉族,重庆人,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中国宋代绘画艺术不仅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以独立的画科形式得以发展,而人物绘画中还分支出一些擅长画民俗风情和儿童题材的风俗画,如北宋初期的刘宗道以及善画孩童形象著称的“杜孩儿”民间画师,还有画院待昭苏汉臣、李嵩等宫廷画师,代表作《秋庭戏婴图》、《货郎图》等,其儿童形态天真可爱,活泼生动,神态自然逼真,精妙之极。加上绘画艺术与工艺美术一衣带水的关系,风俗画对瓷器婴戏纹样图案影响较大并渗透到装饰品领域,也影响了明清的人物画和年画。
一、宋代风俗画的意趣
宋代风俗画以田园诗般的生活与亲切题材著称。而宋代婴戏装饰图案、商业文化和民俗生活的绘画作品,恰恰能满足人们心灵的回归,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宋代磁州窑生产的椭圆形瓷枕,画面是一个孩童临河垂钓的情景,内容完整且单纯,以三两根精炼有力的曲线勾画出富有动感的水流,滋润的笔墨描画出三条生动的游鱼,人与自然聚散得体,四周留白,不作一笔,整幅构图豁达通畅,主题突出,儿童形象在画面上占有控制作用的位置,其形象、布局产生出最大的艺术效果。可见宋代的艺术家善于在平凡的景物中发掘出其中的诗意,强调“诗画一律”。这种章法和立意是宋代艺术家们别开生面的艺术处理手法,因在当时艺术就是诗,没有诗意就没有艺术。而宋代婴戏装饰图案在内容与手法上追求极度的精炼,作品充溢着一派生机与野趣,充满着健康、活泼、明朗的情调。画面虽然简洁,但是简而不空,单纯中有变化,达到了以少胜多,虚实对比,于“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境界。其笔墨节奏中所蕴含着极具生命的动力,是艺术家对生活、自然的爱与赞美,画中物象是艺术家精神的体现,达到了画物亦画我,物我和谐统一的境界。
二、宋代风俗画的社会意识形态
宋代风俗画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形态紧密关联。虽然宋代的政治文化思想受“存天理,灭人欲”封建理学的束缚,但在民间,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人性地位的提高和画院的兴盛,绘画开始摆脱宗教、王权、礼教的束缚,绘画的娱情功能走出了教化的阴影,走向了大众生活。宋代艺术家们对生活具有广泛的观察和体验,并善于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认识。北宋政治清明,中原以及江南商品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不仅南北两宋宫廷皇家机构专门设立了画院,一些画家包括宫廷画师也关注着民间童贞野趣、生活和风俗题材,使贴近现实生活的风俗画和民俗主题的工艺美术品像诗一样反映出特定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时至南宋,政治上的腐朽造成了文人难入仕途,“以画自娱”的文人画家,只能跻身于“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家之列,他们不得不迎合市场需求,掌握行家娴熟的技巧,表现通俗易懂的内容。
风俗画在畫法上并不一味尚古拘法,而有所标新立异。摆脱物象的束缚,逸笔草草,善于捕捉孩童们最能传神的瞬间动态以简练概括的笔墨再现出来。它反映出宋代的反对浮华,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追求平易而隽永、淡泊而含蓄、言简而意尽的美学情趣,强调对隽永意境的直观顿悟和对时空整体的把握,从整体出发而不拘于细节。可见,宋代风俗画和民俗装饰品的独特表现手法,为装饰艺术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种清新的艺术风格对明清两代的艺术有较大的影响。
三、风俗画对民俗装饰图案的影响
宋代民间美术带有明显的地方文化色彩和风土人情。有的粗犷、豪放、排列对称有序;有的精致、细巧,简洁大方,共同之处就是质朴、纯真、内涵丰富,显示出百姓内心的美好愿望和质朴的审美观念。宋代的风俗画汲取民间美术的淳朴和吉祥之意,在“形”与“神”的处理上更注重神似,意象表达是宋代风俗画家的创作特点。比如宋瓷,纯真质朴的情节影响其审美取向,自然随意中表现出洒脱自如、情理服从于感情的特点。首先,由于文化的渗透、艺术的延展,统治阶层的审美取向也会受到民间瓷器艺术的感染,陶艺师将富于节奏和变化的民瓷活泼元素注入到相对刻板的官瓷艺术形态中,使民瓷与官瓷在审美取向上互相渗透,甚至影响了文学与绘画。其次,宋代的民间文学诗词也为风俗画提供了创作题材,比如风俗画和瓷枕上经常题写一些谚语和诗词,有规劝箴言、悲欢离合的抒情、民谚俗曲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一大特征,常题写的词曲有《满庭芳》、《朝天子》、《普天乐》等表露人们的喜怒哀乐,展现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社会风俗人情。
总之,我国宋代朴素和严谨的哲学观和文化思想,使民间童贞野趣成为画师和画家关注的主题,而风俗画装饰品和民俗主题的工艺美术品像诗一样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和审美趣味,使之对明清的绘画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刘影青.《中国画与陶瓷装饰小议》陶瓷研究.1998.2
[2]雷圭元.《中国图案美》 湖南美术出版.1997
[3]余勇 张亚林.《常用陶瓷装饰纹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