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与《哈姆雷特》的互文性研究

2014-04-29 19:32:05李丽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黑水凯利互文性

李丽

摘 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本文立足互文性理论,通过从男女性关系,被压制的欲望以及水的意象三个互文性具体方面揭示了美国当代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黑水》与《哈姆雷特》互相指涉,互相映射的部分。挖掘《黑水》与《哈姆雷特》剧本的互文关系。展现了欧茨对于女性的人文关怀以及生存问题的关注,丰富了作品的文学内涵。

关键词:互文性;凯利·凯莱赫;欧菲莉亚;意象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互文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批评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随即成为后现代、后解构批评的标识性术语,它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之间发生的互文关系,基于互文性的文学文本是对源文本的一次创造性阅。《黑水》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1992年创作的,被认为是欧茨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对于《黑水》的解读,我们发现这部作品与《哈姆雷特》存在互文性。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莎士比亚始终无法摆脱某种局限性——即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他塑造的欧菲莉亚更是一种反映男权中心意识的理想形象。欧茨解构了哈姆雷特的前文本,将女性置于主人公的位置,通过对女性心理的具体刻画,展现了欧茨对于女性的人文关怀。

一、女性与男性

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哈姆雷特》讲述了哈姆雷特王子为父王复仇的故事。《黑水》描述了一个26岁的杂志编辑凯利·凯莱赫溺水身亡前的故事及心理状况。欧菲莉亚与凯利·凯莱赫都崇拜并爱慕这两个在社会中有着显赫位置的男性,一个是丹麦王子,另一个是参议员。女性对他们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的,两个男性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女性的死亡。欧菲莉亚全身心地爱着哈姆雷特,而哈姆雷特却沉浸在自己的复仇世界里。对爱情的失望,加上父亲的死让欧菲莉亚陷入精神错乱,最终失足落水溺毙。凯利·凯莱赫的死则是由于参议员的酒后驾车疏忽导致。对于欧菲莉亚和凯利·凯莱赫的情感,在一开始都受到了身边人的警告,她的雷欧提斯和她的父亲波洛尼斯都曾警告过欧菲莉亚,反对她与哈姆雷特的恋情。当参议员打算带凯利·凯莱赫到他的酒店“浪漫约会”的时候,她的好友芭菲也极力劝她不要赴约,虽然此时她自己心里也不确定自己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接受这样的一种“关系”。

两个文本的互文性使我们看到,文学就是历史的一面镜子,作家将自己的关注点转向女性的生存状态以及心理状态,表现出对女性心理与精神状态的关注。

二、压制的欲望

在男性欲望的表现方面,议员和哈姆雷特都是直接的表达并且有行动上的体现。而在女性欲望的表现方面,她们总是在压制自己的性欲望力图在父母面前表明自己是一个好女孩,她们的性欲望则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在欧菲莉亚的民歌中有这样一段:他下了床,披了衣裳,他打开了房门;她进去时是个女郎,出来变了妇人。欧菲莉亚压制着自己的欲望,直到她失去了理智才唱了出来。凯利·凯莱赫自从和上一个男朋友分手以后,也一直在压制着自己的欲望,她总是在自己的手袋里装着避孕套,虽然她从来都不用它们。当她看到她的好友时常更换这些避孕套的时候,她潜意识的嫉妒着。当她遇到了自己从大学一开始就敬仰的议员时,她几乎是立即就决定了要和他过夜,虽然她的心理并未准备好。

女性与男性一样有着性的欲望和冲动,像欧菲莉亚一样,凯利·凯莱赫虽然在极力压制着自己潜意识里的欲望,但是她却决定释放自己的心灵,即使自己也许还没有做好准备。

三、“水”的意象

“溺水”这一意境总是与女性相联系,将女性的柔弱与男性的刚毅相对。欧菲莉亚的死与水相关,在剧中,格特鲁德女王在她的自白中说道:(在小溪边有一棵歪斜的柳树)欧菲莉亚爬上了那棵柳树,有一个树枝断了,欧菲莉亚掉进了小溪,并且淹死了。当汽车冲进肮脏的泥沼似得黑水里时,凯丽的命运也走向了终结。她们都太孱弱,如果欧菲莉亚能够更坚强一些,她或许能免于一死,而凯丽一直相信议员会挽救她的性命,也正是因为这个,她失去了自我拯救的最佳時机。水最终都溺死了两位女主人公。但是最后溺死的欧菲莉亚并没有言语,她只是一个失去了理智的疯女人。而凯利·凯莱赫最终溺死在水里时,作者用大量篇幅来展现她的内心世界,给予了女性话语权。

四、结尾

《黑水》的创作表现了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对现代女性的精神和生存状态的人文主义关怀。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性不仅折射出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悲剧性命运,同时也使这部小说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黑水》可以说是从《哈姆雷特》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作品,但在阅读《黑水》的过程中,读者又重新思考了《哈姆雷特》,尤其对两部作品中不同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有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 Joyce Carol Oates. Black Water, New York: Dutton Adult, 1992.

[2] 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 New York: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2.

[3] Elaine Showalter, ed. New feminist criticism: essays on women, literature, and theory.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85.

猜你喜欢
黑水凯利互文性
欧文凯利自控阀(上海)有限公司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小小励志鸡—黑水鸡
跌宕起伏的19世纪——乔治·凯利的滑翔机
用戏剧的方式教历史
东方教育(2016年1期)2016-05-30 05:29:08
交朋友
“阿穆尔”源于契丹语“黑水”说
西夏黑水名义考
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见黑水靺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