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韵
在皇帝宝玺中,除代表帝后权力的宝玺外,大量的乃是清代皇帝平时钤诸御笔、鉴赏书画、刻印图书及收藏玩赏的各式各样的宝玺。这些各式各样的皇帝宝玺,亦可统称之为皇帝闲章。皇帝闲章,按其内容和用途可分为:年号玺、宫殿玺、收藏玺、鉴赏玺、铭言吉语玺、诗词玺以及花押等。从其宝玺质地而言,可分为玉料玺、石料玺、木料玺及杂料玺,其中有青玉、白玉、黄玉、碧玉、墨玉、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冻石、青金石、玛瑙、水晶、珊瑚、檀香木、竹根、象牙、犀角、金、银、铜等等。从钮式纹饰讲,更是种类繁多,纹饰多样,从传奇灵异到飞禽走兽,从植物花果到各种艺术创作,无所不有,反映了清代皇帝印玺丰富的多样性。这里仅择其几个主要问题,作简略说明。
清代皇帝的闲章,是当时社会印章文化在宫廷中的反映。中国的印章艺术发展到明清,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与当时文人书画的兴盛紧密联系。当时的文人书画,强调书、画、印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其印章就成了抒情达意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刻制印章不仅仅限于凭证作用,而更多地是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和发自内心的情趣。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文人治印的风气日盛,他们把反映自己内心世界感情的名言佳句诗词等,通过自篆自刻的印章,连同白己的书法与绘画相结合,达到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因此,明清两代书画家兼篆刻家的文人层出不穷,影响极大,为当时的达官贵人所期重,他们的作品也常被重金购买作为珍藏。这一文化现象也影响到了宫廷。清代统治者虽以满族贵族统治为主,但他们在强大而有深远影响的汉文化包围之中,不能不受其影响。特别是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他们为了自己的政权巩固,十分重视汉文化的学习,他们不仅请有文化素养的理学家作老师,为他们讲解古代经书,而且还组织大批汉族文人编辑出版大量经书和儒学著作;作为文化统治的重要手段,他们还以儒家礼制塑造清王朝,适应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措施,使清代皇帝自己也成了熟悉汉族古代文化与艺术的行家里手。他们认真练习书法绘画,亦常作诗填词,收藏珍玩,鉴赏名品,同时,也刻制了各式各样的印玺,并作为印章玩赏精心排架,收贮在固定的殿堂内。可说清代皇帝酷爱印章,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特别是乾隆皇帝,刻制的印玺达一千多方,并编辑《宝薮》收藏记存。在这些宝玺中,年号玺七十多方,宫殿玺与御园行宫玺二百多方,鉴赏玺更是不胜枚举。乾隆皇帝将宫中收藏的大量的古代书画,件件过目鉴赏, 并将鉴赏玺钤在古书画上,还将大批当时著名书画家集中到宫中如意馆画院,创作大量书画供他欣赏,并钤加印玺;乾隆还编辑印刷了大量的图书并在图书钤加御制宝玺。同时,乾隆自己还写下大量的书法作品,钤上自己的印玺,表现了他对书、画、印的爱好和文化艺术的偏爱。我们从故宫博物院现今收藏的大量的书画、匾联及图书中,可以看到清代皇帝们钤用的各种印玺,切实感受到印章文化在清宫里的影响和作用。
清代皇帝的印玺,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研究清代皇帝思想的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皇帝的闲章,不是毫无目的而刻制,有些印玺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和出自内心的感情而刻制的,反映了诸帝的思想和内心希望。康熙皇帝是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在统一中国,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治理国家诸方面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贡献的政治家,以在位最长而受人尊重。之所以如此,与他遵循了“敬天勤民”这一原则有关。勤民即勤政爱民,把国家和百姓放在日理万机的首位,这是巩固封建统治的根本。为了不忘这一经验,康熙皇帝特令刻制“敬天勤民”宝玺,以示为座右铭。雍正皇帝即位后,把康熙皇帝的诸玺制箱收藏,而独留“敬天勤民”宝,以钤用御书,表示继承康熙遗志。乾隆时,也效仿雍正,留是宝钤用御书。乾隆说:“是宝也(指“敬天勤民”宝),经三世而一例宝用,且将垂之奕禩?而无穷,岂以追琢其章哉?盖取义有足重耳。”这里有乾隆皇帝的《圣制“敬天勤民”宝四言诗》为证:“交泰御玺,定数遵天。掌之黄阁,传以亿年。粤是诸玺,缀文寓意。玉案挥毫,以资抑植。桮棬弗用,箧衍尊藏。绣缫金橘,永虹光。惟此截肪,用以三世。匪贵其材,实珍其义。其义云何敬天勤民。祖考有勗,逮于藐身。天视民视,天听民听。一二二一。作狂作圣。挈纲提要,四字心传。于千万叶,永矢乾乾。”清代所以有“康乾盛世”,与其顺、康、雍、乾几代皇帝勤政治国有着密切关系。三世例用的“敬天勤民”宝即是实证。再如,乾隆七十和八十岁时,分别刻制了两副宝玺。七十岁时刻了“古稀天子之宝”,其副章为“犹日孜孜”。八十岁时,刻制了“八徵耄念之宝”,其副章为“自强不息”。这两副印玺的目的是鞭策自己,年虽老仍要勤政“犹日孜孜”,“自强不息”。这一观念在乾隆皇帝《圣制八徵耄念之宝记》中,表达得十分明白:“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眷佑,幸无大陨越,于兹又泱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徵之庆,镌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徵毫念。且予夙立愿,八十有五,满乾隆六十年之数,即当归政。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征之人,可不念乎?念庶徵,即所以念万民。《曲礼》: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谓。兹逮八十,幸赖天佑,身体康强,一日万几,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则亦不敢旷职以待六年之期。何则,坛庙之祀,不可不躬亲,雨赐之时,不可不常验;中外之政,不可不日勤;民物之养,不可不心存,苟失其一,丛脞随之,则吾岂敢!是则耄而敬念庶徽,乃古稀犹日孜孜之意也。”此两副印玺刻制的意图,是乾隆皇帝仍然要自强不息地勤政,时刻警惕自己怠惰。我们从乾隆《宝薮》中可以看到,有“古稀天子”和“八徵耄念”字样的印玺,多有刻制,直至乾隆逝世为止,其中有“古稀天子”、“犹日孜孜”字样的重印就有五十一方,“八徵耄念之宝”和“自强不息”玺多达六十四方。可见这两副印玺在乾隆心目中的位置。其他皇帝也是如此,如康熙的“戒之在得”和雍正的“为君难”等。
印章虽可分为为有征信作用和无征信作用两种,但不是绝对的。特别是闲章,并不是真闲,它可以在不同角度、场合起到某种征信作用。皇帝的大量印玺,从广义讲,都有某种征信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某些重大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成为某个历史事件的凭证。咸丰皇帝的“御赏”、“同道堂”两颗小玺即是如此。“御赏”、“同道堂”本是咸丰皇帝的两方闲章,一般用于皇帝的鉴赏和收藏。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咸丰皇帝携皇后钮祜禄氏和贵妃叶赫那拉氏以及皇子载淳等,避往热河避暑山庄。在病危中,咸丰皇帝将“御赏”赠皇后,“同道堂”赐于皇子载淳,由叶赫那拉氏保管,以备不豫。咸丰卒后,载淳登极,肃顺等八大巨辅政,与叶赫那拉氏争权。1861年叶赫那拉氏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与皇后钮祜禄氏及恭亲王奕等掌握了清廷大权,实行“垂帘听政”,下懿旨,改“祺祥”年号为“同治”,以后凡同治皇帝的上谕明旨,上起用“御赏”章,下用“同道堂”章,凡上谕明旨无两太后的“御赏”、“同道堂”章,均无效,直至同治皇帝亲政为止。从此,“御赏”、“同道堂”两闲章,便成了同治时期两太后垂帘听政的主要标志,是我们研究这一段历史的主要实物资料,也使我们了解某些闲章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作用。再如,道光皇帝于秘密建储的朱谕中,亲笔御书“皇四子奕立为皇太子”,在同一纸上又书“皇六子奕立为亲王”,两份立储文件,一份装入建储匣内放在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匾后,一份放在自己身边。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皇帝病危,于圆明园召集宗人府令、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和总管内务府大臣等,宣布立奕为皇太子。这份朱谕,放在有“慎德堂”印记的黄硬纸夹板中。即日,道光皇帝卒于圆明园慎德堂。“慎德堂”玺是道光皇帝的宫殿玺之一,原属闲章,但在道光皇帝立储大事上,却起着皇帝权力的凭证作用。这是闲章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作用。道光建储匣和立储上谕原件,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研究清代建储制度仅存的一份文献资料。
清代宝玺制度十分完备,其宝玺数量更是超越前代。北京故宫博物院是集中收藏这些宝玺的地方。这些宝玺是研究中国的印章文化和宫廷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研究中国政治史、思想史、哲学史,铭刻史及鉴定古代书画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