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Salvation的写作特色分析

2014-04-29 11:50袁卫民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视角语言

摘 要:Salvation以其别样的视角、生动的语言,揭示了西方宗教的本质的同时,其独特的写作特色还极大地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视角;语言;宗教本质;艺术品位

作者简介:袁卫民(1975-),男,四川广元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02

Salvation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作家兰斯顿.休斯自传《大海》中的一篇短篇小说,文章短小,但语言生动,视角独特,主题鲜明,有力地批判了西方宗教的虚伪性。作者以黑人独特的视角和高超的写作手法,揭示了西方世界所面临的信仰危机和失去信仰时的灵魂的撕裂与剧痛。

一、标题的主题明示

作者以Salvation为标题,而不是以Salvage或Rescue为标题,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让“salvation”这样一个有着明显宗教内涵的单词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将西方信仰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竖为靶子,然后以亲身经历的故事,向读者展示或揭示其真与伪,其深化主题的效果可谓振聋发聩,犹如一块巨石掉入湖水,余波连连,动摇西方宗教信仰的大厦。由于标题Salvation本身具有的宗教内涵,小说一开头就奠定了其宗教的基调,让人想到“sin-save-salvation”这样一个西方宗教信仰的一个逻辑体系。因此,小说全文的重心集中在整个save的过程上,作者所使用的语言都有“save”这个核心词连缀起来,形成了故事简单的情节和浓厚的宗教气氛。而标题Salvation本身具有的内涵与其揭示的情节所发展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产生的强大的张力效果与反讽效果,极大地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二、选词的语境塑造

在该小说中作者有意选择了很多相关的宗教词汇如:“sin”,“revival”,“preaching”,“praying”,“sinners”,“Christ”,“revival”,“lambs”,“fold”,“mourners”,“Jesus”,“preacher”, “preached”, “sermon”, “hell”, “sisters”, “deacons”, “god”, “minister”, “Amens”,“ Holy Ghost”,一方面营造贯穿全文的宗教氛围或语境;另一方面,营造故事发生的真实语境,艺术地呈现了西方宗教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画面。同时还艺术地再现了西方宗教社会意识形态力量的强大,与小说中年幼的主人公的现实与精神的弱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极为深刻地揭示主题,提升了小说的品位,极大地震撼读者的心灵。

三、句式与段落安排

小说中的句子使用也很也特色,长短句交错,使整个文章在形式上错落有致,同时形成了文章内部的节奏,凝重、舒缓与疾徐此起彼伏,要么渲染或强调气氛,要么前后强烈对比,揭示主题。如文章首句“I was saved from sin when I was going on thirteen.”较长,而第二句“But not really saved.”很短,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完整的句子。但长短相间,话锋突转,前后矛盾,让人意外,激起了读者要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又如本段介绍宗教复兴布道会时,就用了较长的句子,渲染了浓厚的宗教气氛与场景或突出了宗教的神圣。还有第二段首句“My aunt told me that when you were saved you saw a light, and something happened to you inside! And Jesus came into your life! And God was with you from then on! She said you could see and hear and feel Jesus in your soul.”很长,生动地呈现了小主人公姑妈唠唠叨叨的诉说,从其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其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宗教的神圣。而 “I believed her.”一方面说明小孩的天真和单纯,太容易相信大人所说;同时也非常符合小孩说话的特点。纵观全文,每当描述宗教仪式时,一般句子较长,与宗教的严肃、神圣密切相关;每当描述小主人公时一般句子较短。当然,当牧师急切想在仪式中拯救小主人公时句子有很短,很好地符合了现场的情景与气氛。小说在段落的安排上也独具匠心,整个文章巨大多数都是长的段落,只有第五段和第十二段最短小,一句话一个段落,作者意图让关键的事件处于最显眼的位置,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同时,对探究人物在所处的环境中,表现出的内心感受,是有力的揭示。如第五段“Still I kept waiting to see Jesus.” 不但一句单独成段,而且作者还把“see”处理成斜体,旨在强调小孩的天真,太相信自己姑妈所说“能看见耶稣”,所以非要用肉眼去看。而第12段“so I got up”一方面对小主人公意义重大,作者在此有意突出此事件;另外,文中此时的现场,小主人公也是出于众目睽睽之下,作者这样安排,也是符合当时语境或情形的。更重要的是,此句或小主人公的此举指向第六段结尾另一个小孩被拯救的情形,前后照应,揭示小主人公迫于现实的压力,被迫屈服,这很好地诠释了文章末尾他为何撕心裂肺地哭泣。

四、用典

由于小說讲述的是发生在复兴布道会上的故事,因此,文中多处引用了《圣经》中的文字或话语。如“to bring lambs to the fold”、“young sinners”、“the ninety and nine safe in the fold, but one little lamb was left out in the cold”、“the lower lights are burning, some poor sinners to be saved.”等,这些来自《圣经》的话语文字加强了宗教仪式的现场性,大多数就来自于牧师口中的唱词;同时,也凸显了宗教强大的影响力,体现在音响的震撼和教义的蛊惑人心。

五、视觉效果

由于复兴布道会是一种宗教仪式,该仪式的程序性或表演性,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有意用文字再现了该仪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当牧师念完唱詞,会看到 “ he held out his arms to all us young sinners there on the mourners' bench. And the little girls cried. And some of them jumped up and went to Jesus right away.”

同样会发现“Finally all the young people had gone to the altar and were saved”,还有描写Westley拯救的句子“So he got up and was saved. ”以及最后我被拯救“So I got up.”。从对Westley 与我自己的描述来看,“so”很好地说明了该仪式的程序性,而是否被拯救并未得到证实,这从另一方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六、听觉效果

兰斯顿.休斯的作品具有极强的音韵效果,本篇小说也不例外。首先是对牧师布道的描述极具音韵美。如第三段开头“The preacher preached a wonderful rhythmical sermon, all moans and shouts and lonely cries and dire pictures of hell, and then he sang a song about the ninety and nine safe in the fold, but one little lamb was left out in the cold.”用了头韵、尾韵实现了音乐的效果。以及使用重复手段取得回环的音响效果,更是振聋发聩,如“Wont you come to Jesus”、“Why dont you come”、“waiting” 、“get up and be saved”多次出现在文中,渲染了气氛,揭示了主题的同时让小说朗朗上口,音韵十足。第七段 “And I kept waiting serenely for Jesus, waiting, waiting- but he didn't come. I wanted to see him, but nothing happened to me. Nothing! I wanted something to happen to me, but nothing happened.” 把音韵之美发挥到极致。

七、视角分析

视角就是从谁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本篇小说是以一人称“我”的角度来讲故事的,因为故事讲述的就是“我”如何被拯救的经历。一人称故事的讲述者,此时成为作者的代言人,因此带有自传的性质,给人以真实感,可信度很高。但本文是一篇回忆小时候的经历的故事,故事讲述者身份极为特殊,即是年幼的“我”,因此,作者模仿小孩的语气来讲述了整个故事,从文中“my Auntie”等用词可以得到证实。更重要的是作者选择以小孩来讲述故事,主要是源于主题揭示。小孩的天真无邪,与成人的故弄玄虚,自欺欺人形成强烈反差,而迫于成人世界的压力,最终被迫屈服的主人公所受的伤害之大,灵魂撕裂之痛之剧,最大化地揭示了主题,即宗教的虚伪性。小说在视角设计上更为高超之处在于,把成人的“我”与幼时的“我”无缝衔接,在文中不着痕迹。第一段第一、二、三句实际上是以成人的“我”的视角来发声的,因为可以发现明显属于成人“我”的评价。而小说最后一段首句“That night, for the last time in my life but one -for I was a big boy twelve years old- I cried.”又泄露了回忆的痕迹。

从上面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利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渲染气氛、揭示主题;同时,又极大地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位,使其成为短篇小说中的精品,欲久弥新。

参考文献:

[1]黄源深,ENGLISH BOOK5.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刘精忠,ENGLISH BOOK5(教师用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视角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视角、对话与真情
《呼啸山庄》的叙事技巧分析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论电影中角色参与的心理快感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