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龙
【内容提要】 由于专题式教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专题式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政治性,避免漫谈性,提升思想性;加强关联性,避免零碎性,提高系统性;增强协同性,避免孤立性,提高互补性;突出研讨性,避免表面性,提升应用性,这才是扬长避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 专题式教学 扬长避短
【作者单位】 军事交通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5-0022-02
经过数十年的变革与发展,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形成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构成的有机体系。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要求,新形势下政治理论课教学地位将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题和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其教学内容日趋完备、形式渐趋多样。目前,有些院校也将专题式教学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选择。与系统式教学不同,专题式教学是一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较好对应的教学模式。但专题式教学也有其不容回避的缺陷和软肋。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一、专题式教学应强调政治性,避免漫谈性,提升思想性
专题式教学内容设置应强调政治性。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与政治底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同样也必然要成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和覆盖的思想和持有的立场是具有严格规定性的。因此,各个专题的内容应是学生思想上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其基调和范围应是有所限定的,不应该沦为无边际的“课堂漫谈”和牢骚话,不应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应旗帜鲜明地确立其内容与范畴,确实把与政治不相关的内容从专题中剔除。
专题式教学重点在于提升思想性。高校的重要职责不在于传授书本知识,其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因此,教育主要是一种“手段”或“中介”,而不是“目的”。因此,大学期间的教育课程设置应更加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与塑造,更加侧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水准。所以,专题式教学的目标应引导青年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入”工作,帮助学生树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学生养成不为外界所迷惑,能够立足现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专题式教学应加强关联性,避免零碎性,提高系统性
专题式教学往往面临的问题就是知识的连贯性与体系性问题。以往系统式教学的内容往往都是一个想互连结的科学体系,而专题式教学由于其各个专题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或多或少削弱了相互之间的体系性。尽管专题式教学中拓展了知识,增加了趣味性,但并不能增加系统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专题的关联性,就成为专题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为此,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从单科课程来看,由于专题设置往往不是按照学科的理论体系展开,而是按照每位教师所擅长的知识来选择与分配,而且还兼顾学生的现实困惑,因此,一定程度上必然会缺乏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具有直接性与目标性的特点,无法系统地展开对知识体系的研究。如果我们能够将专题设置的内容兼顾教材体系,尽可能在专题内容与教材体系之间找到结合点,使专题设置在体系性、学术性、新奇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那么,专题设置也将会呈现一个框架性的具备完整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
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涉及到对学生整个特色理论的基本构建。一般而言,青年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科基础较为薄弱,专题设置应该注重宽基础性的专题教学,但这并不是要再次回到系统式教学的理论框架上来。无论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系统教育还是专题教育,以方法论传授开展教学都应该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因为,方法论既可用于现实问题的研究,又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整个课程体系的专题设置可多聚集至方法论上,这样就对问题的研究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的现实问题与教学的理论体系的问题。
三、专题式教学应增强协同性,避免孤立性,提高互补性
专题式教学由于是多个教师的联合教学,因而教师的专业性与构成专题的现实问题的逻辑性是不一样的。由于每名教师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其对不同现实问题破解的优势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专题式教学的优点。所以,专题式教学必须把教师的单兵作战转变成为联合作战,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有效整合。比较容易出现的现象是你教你的,我教我的,即所谓的“游击现象”。有的课程尽管有了统一的设计与标准,但仍然按照各自习惯来讲,甚至是将系统式教学的内容随机移植过来,想当然地被称为“核心内容”。其实,这样的教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题式教学,因为,它达不到专题式教学的效果。
专题式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必须使专题设计与课程体系要求达成一致。这就要求在形式上加强集体备课,强调教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内容上要有教学小组长牵头的整体设计,让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详细表达出来,并使每位教师熟悉、理解,最后形成共识,确保每一个教学小组按照整体设计来规划每个专题的教学。
所以,专题式教学要求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使教师将授课中的某些旧习惯摒弃,接受一些新的理念,寻求各个专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确实实现优势互补,达成整体与部分、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的内在统一。
四、专题式教学应突出研讨性,避免表面性,提升应用性
专题式教学的专题设置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的,很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多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专题式讲解与教学。一方面,由于部分教员本身对某些专题并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由于为任务与形势所逼,只得被专题“赶着上架”,因而容易浅尝辄止。另一方面,专题式教学本身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也就是说无法完整地、系统地体现其理论性与深刻性,因为它必须是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这使得专题式教学容易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由于专题式教学始终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因而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即便于展开讨论。如果每个专题都能设计一次高质量的研讨活动,那么,这些系列的研讨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对本专题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还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政治理论课政治性、思想性、逻辑性均很强,其辩证性更是众所皆知,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课堂研讨出发,发挥政治理论课的思辨性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课堂研讨、交流的习惯,营造课堂研讨的氛围。
专题式教学突出研讨性,实际上是把问题式教学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其本质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的更新,其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到的问题是关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根本问题,也是关于接班人的培养问题,不仅是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所在。
专题式教学突出研讨性,容易使学生真正进入研究、学习的境地,实现从接受知识、吸取知识、探究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动性转变;使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变到以自己为主导的学习转型,通过相互启发、相互碰撞,集思广益,达成学生真正的成长与进步,实现人生思想上、知识上与政治上整体的飞跃,使得政治理论课辩证的观点与方法成为学生以后生活的原动力。
责任编辑:徐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