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论争

2014-04-29 10:04毕燃
大观 2014年5期
关键词:拉普创作方法人民文学出版社

毕燃

摘要: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界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新型文学创作方法。对此,苏联文学界内部展开了一系列的论争。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一、“拉普”创作方法的动摇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拉普”派大力提倡“辩证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主张“活人论”、“心理现实主义”和“剥去一切假面具”,以显示文艺的特殊性。内部左翼反对派(文学阵线派和潘菲洛夫-斯塔夫斯基集团)和党自身对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认为 “直接印象”等口号陷入了德柏林孟什维克唯心主义,在创作上抹杀了正面英雄人物的形象。因此,“拉普”开始展开自我批判,从推崇别德内依的艺术转为无条件的歌颂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尽管“拉普”在左右冲突中,不断改进,但长期以来排挤异己、打击“同路人”等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宗派主义积弊。此时苏联“一五”计划即将完成,正迈入“二五”建设期,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上,斯大林意识到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为了团结更多的作家,必须解散已无任何政治价值的“拉普”,成立新的文艺团体,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1932年4月联共(布)中央发布《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提出“把一切拥护苏维埃政权纲领和渴望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家团结起来”的要求[1]。随着拉普的“解散”,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也遭到了批判。事实上法捷耶夫后来也承认:“在许多批评家笔下,所谓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变成某种表格式的、繁琐的概念,变成准绳、得心应手的‘护身符……”[2]

二、新的创作方法的提出

早在联共(布)中央发布《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前不久,苏联文艺界出版了一册《文学遗产》,其中刊载了恩格斯给玛·哈克奈斯的关于她的中篇小说《城市姑娘》的一封信。恩格斯在信中指出:“‘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只有成为现实主义的作品,只有在‘真实地描写现实的关系的时候,才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忠实地表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尽管恩格斯

并没有将“社会主义”与“现实主义”有机的统一起来,但是他对唯物主义美学的探讨,以及列宁对艺术上的现实主义的高度评价为苏联文学指明了新的美学的方向。

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苏联的确立

1932年11月29日-12月3日,苏联作家协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与会作家一致支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会后,苏联文艺界开始了广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讨论。论争主要从世界观与艺术方法的关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及风格,革命的浪漫精神等方面展开。

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为否定“拉普”的唯物辩证主义方法的,因而世界观和艺术方法的关系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1932年10月29日,法捷耶夫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4]一文中指出只有通过被马克思和列宁的革命理论所照耀的活生生的生活实践而形成的世界观才能帮助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创作出最真实、最深刻,最能反映社会主义新社会形成的作品。尤金在《列宁与文学批评》中也提及世界观和方法论彼此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世界观本身内部的矛盾。文学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作者的世界观应该理解为他全部观点的总和,而不限于理论和政治的信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特点是讨论一开始便争论的问题。卢那察尔斯基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忠于现实。作家应该把现实作为一种创作题材,并从发展的角度接受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富于活力的现实主义,是在与对立物的斗争中不断运动着的。高尔基也在《〈我们的成就〉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前夕》中指出:“在我们各种各样的现实中必须揭示它的主导倾向…...”他在提出关于“三种现实”,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著名论题的时候断言:“必须站在未来的高度去注视现在,必须在发展中去观察生活。”[5]在谈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时,也引起了激烈地讨论。高尔基、法捷耶夫、苏科尔夫等许多作家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它们按照作家面临的具体任务,依据作家的才能特点去描绘生活。卢那察尔斯基号召说:“少受规格的约束。少去制定一些为时尚早的规章……多来一些自由的创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个将在一定时期内占统治地位的完整流派……但是,象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样一些流派,都是包含着相当多样的风格的。”[6]与风格密切相关的就是社会主义的革命浪漫精神的问题。在讨论中许多作家认为浪漫主义在形式上超越现实主义范围,而实际上与现实主义毫不抵触,它是反映现实——发展中的、未来的真正的现实——的方法之一。他们将浪漫主义归结为英雄气概,连高尔基也劝告作家说:“刻画时代的英雄时应当用与他相称的表现方法,如果现实主义方法会妨碍你们,那就请你们寻求别的方法吧,研究出它们来吧。”[7]

四、结语

1932年-1934年的讨论虽然比较简单,作家们的立场太过于公式化,但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934年8月,第一次全苏联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把这一创作方法正式定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表现创造的主动性,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8]

【注释】

[1]见《苏联文学艺术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转引自陈国恩主编《苏俄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9页

[3]巴斯凯维奇:《1932-1934年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见《苏联文艺理论译丛》(第二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苏联文学组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159页

[4]见《苏联文艺理论译丛》(第二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苏联文学组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82页

[5]巴斯凯维奇:《1932-1934年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见《苏联文艺理论译丛》(第二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苏联文学组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169页

[6]同上,第175页

[7]高尔基:《关于一次辩论》,见《苏联文艺理论译丛》(第二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苏联文学组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10页

[8]见《苏联文学艺术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第13页

猜你喜欢
拉普创作方法人民文学出版社
浅谈关于蒙古族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赛马拉普死亡之谜
大字书法的创作方法
张洁主要作品目录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现代国画中女性意识表现的创作方法研究
老马
关于标志设计创作方法的探究
麦哲伦墓碑的两面
墓碑上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