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字仇杀队》复仇者的还击

2014-04-29 01:44郭玫
东方电影 2014年5期
关键词:黑客帝国波特曼骨牌

郭玫

一副面具 风靡全球

或许你对《V字仇杀队》这部电影并不熟悉,但你肯定在某处看到过在它里面出现过的一件重要道具,那个有着三撇胡子、两片粉红面颊的白色面具成为了当下年轻人崇尚自由的标志,而作为创造这一形象的电影作品,《V字仇杀队》2005年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观影风潮。

影片根据英国著名漫画家阿兰·摩尔的同名绘画本小说改编而成,故事背景发生在未来的英国,那时的伦敦已经成为独裁者的严控之地。某天夜里,身为电视台助理的少女艾薇在回家途中,被一群腐败的秘密警察包围。幸好,一个戴着面具披着斗篷的的神秘人及时出现,救下了受惊的艾薇。然而,神秘人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艾薇只知道他的化名叫“V”。经过一系列的惊险和波折,艾薇与V逐渐达成共识,V靠着自己天生领袖般的超凡魅力和无人能及的才智,自行组织了惩恶锄奸的团体。在被训练成为得力助手的艾薇的帮助下,V字仇杀队将以暴易暴,为这个充满恐怖和腐化的社会带来自由和正义……影片中的大格局拍摄与全城出动的浩大场面都能让人看到了另一部科幻巨制《黑客帝国》的影子。当然,它的制作部门,包括监制、美术、视觉效果等完全是《黑客帝国》的原班人马。《V字仇杀队》与沃卓斯基两兄弟(当时还是“兄弟”)也不无关系,但这次两人并没有担任该片的导演,而是转而做起了编剧。其实,他们早在1999年拍摄《黑客帝国》之前就写出了本片剧本的第一稿,因此《V字仇杀队》在主题上与《黑客帝国》有重合之处也就不奇怪了。

颠覆演出 入木三分

也许再也没有哪部电影的男主角可以像《V字仇杀队》一样,从头到尾都没有露过脸,仅仅靠声音和肢体动作就能如此吸引人了。

本片的男主角最初选定的是英国男星詹姆斯·普尔弗伊,但由于档期问题无法协调,在《黑客帝国》中成功扮演特工史密斯、《指环王》中有出色表演的澳大利亚演员雨果·维文临危受命,在影片中饰演了“V”这一角色。此次,雨果·维文必须摘下他在《黑客帝国》中一直戴着的墨镜,而是带上面具只凭借声音和姿态演出。导演詹姆士·麦克特格对雨果出演这一角色十分满意,他说:“雨果一戴上面具,我们就知道影片会成功了。他有过舞台演出的经历,这对塑造这个角色很关键。此外,他的动作表演也很精彩,声音也很棒。”

而娜塔丽·波特曼战胜了斯佳丽·约翰逊和布鲁斯·达拉斯·霍华德成为了女主角艾薇的扮演者。影片中,艾薇是V的革命伴侣,她在片中被V所救,由一个女工成为反抗极权的革命份子。为了演好片中角色,娜塔莉·波特曼搜集了很多参考书,甚至包括一本六七十年代美国激进份子劫狱行动书籍《地下的处境》,以及一本有关1605年盖·福克斯革命行动纪录的《信任与反叛》。她甚至不惜剃光头发完成在监狱中的表演,而如此牺牲也换来了影迷们对她演技的褒奖,娜塔莉·波特曼将一个在集权制度下被压抑、被激发的女性斗争者诠释的真实自然。

tiPs

1.阿兰·摩尔的小说文本里,并没有具体描绘“V”所戴的面具,是画师大卫利奥德(David Lloyd)出的主意:以历史上的Guy Fawkes为原型打造面具。

2.“V”在原著和影片中都有多重含义,最浅显的意思自然是“胜利”(Victory),但它显然是起源于“V”在Larkhill集中营的经历——当时他就住在意为罗马数字“五”的“V”字号牢房。事实上,“V”在片中还有更多含义,当“V”与艾薇第一次见面时,他就以完整的句子一口气说出了很多个以“V”开头的词。

3. 11月5日成为了本片的重要标志,这来源于至今在英国仍然存在的“盖伊·福克斯之夜”。历史上的盖伊·福克斯就是在1605年11月4日至5日的子夜被抓住的,他的谋反行动被称之为“火药阴谋”,后人为了纪念这次事件,在每年的11月4日晚,在爱尔兰和不列颠岛的部分地区。

4.片中 2万2千块骨牌倒下的场面可谓壮观。这个镜头的拍摄需要一次完成,据说负责堆砌骨牌的人员花了200个小时将骨牌砌好,整个过程令全体工作人员屏息静气,稍有风吹草动,稍大的脚步或声浪,均会令努力前功尽废。

猜你喜欢
黑客帝国波特曼骨牌
跨媒介叙事视角下《黑客帝国》电影营销模式分析
飞翔的魔方
飞翔的魔方
约翰·波特曼:改变世界城市天际线的建筑师
《黑客帝国4》即将开拍
一只苍蝇摧毁世界纪录
一只苍蝇摧毁世界纪录
创建“黑客帝国”
后现代电影中的技术之思与空间转向
如何避免骨牌式心理崩溃